史其信: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中智能公交发展 - 城市智能交通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领先的智能交通门户网站
  • 史其信: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中智能公交发展

    2013-05-06 19:22:48 来源:www.its114.com 作者:its114 评论:
    分享到:

    2013425日,第二届中国智能公交发展论坛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成功举行。大会荣幸地邀请了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史其信在大会中做了精彩的报告,以下是报告实录:

    史其信:非常高兴今天能来这里和大家做交流。公共交通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实际上是我们国家当前涉及到民生,国家战略的重要方面。所以说,我们国家智能公交的发展总体体系当中,把智能公交系统的建设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大家知道,十年前,从整个公交实现IC系统,我们国家的公共交通事业开始重视加强了信息化的发展。到现在,不到十年,我们在公交发展特别是公交战略指引下,公共交通事件的发展,特别是智能化的发展非常快。我看到很多公司在这方面做了相当多的成就,支持了我们这个行业的技术。今天我来介绍新一代智能公交系统中的智能公交发展,借这个机会谈一下当前提到智能公交很重要的一个阶段,所以叫新一代智能公交发展。同时,也从这里面延伸出我们下一阶段智能公交发展很重要的方向内容。

    首先,我先把什么叫新一代智能公交系统给大家概况一下:我们国家智能公交发展是从1997年开始,实际上跟国际上已经落后了20年。也就是说,智能公交的发展是在一定的条件,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发展。当时,全球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时代说明我们社会的发展是用信息技术推动了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很重要的一个支撑。作为交通,如何应对信息化发展。从而,国际上就提出了智能公交的概念。而且确实在大力发展。我们国家当时所处的环境是工业化发展阶段。但是,在工业化还没有完全实现却迎来了信息化社会。所以,我们国家的智能公交发展是在工业化阶段迎来了信息化,从而开始用信息技术支撑于我们的交通管理。后来,2009年,温家宝总理提出了“感知中国”,世界上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阶段,我们把它叫做“物联网”时代,我们又迎来了智慧交通很重要的一个时段。很长时间,我在考虑,智能公交很关键的一个环节,是我们在开展智能交通发展过程中最终解决的是对车辆的管理,有了车才有人。我们过去对车辆的管理大家想想,都是靠法规。到了智慧交通靠路边的检测社会对车辆的管理。所以,我们的技术手段可以说是很落后的,虽然运用了新技术,但对车辆的管理还停留在被动式的管理。所以,物联网时代进入以后,就可以提到对车辆的主动管理,所以在车辆的概念下,也衍生了物联网时代的智能公交,后来也提到了新一代的智能公交。我们探讨三个问题:

    第一个,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时代背景,第二个是技术特点及其国家战略上的部署,第三个衍生出在智能公交系统的探讨和问题。

    刚才我提到,我们在全球信息化到来的时候,我们当时正在处于工业化阶段。所以我们有一个口号“用信息化带动我们工业化发展”。江泽民主席在全国的政府报告会议中提到“实现跨越式发展”。所以,我们当时的社会化信息程度是很低,一开始做的是数字城市。现在,我们也提到了泛在社会,人和物,物和物之间在这个社会情况下是无处不在的。我们都可以了解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又提到了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制订智慧城市的发展。也就是两个历史阶段他们之间的区别在哪。所以说,我们要赶上新的时代和新的战略方向时选择好目标。关于互联网,2009年开始,三、四年大家炒得很热。在这里简单回顾一下,物联网的概念是什么情况下提出的?最早在1995年是比尔盖茨提出来的。直到2005年,明确提出物联网是人和物之间,物和物之间的新通讯形式,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新的纬度。在这样一个概念下,美国总理奥巴马就极力的主张通过物联网构建“智慧地球”。我所了解的,我们在高新技术,跨世纪中的新技术发展过程中,中国在这次物联网发展过程中跟得是最紧的。温家宝后来又提出“感知中国”。自从物联网的概念提出之后,大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不知道怎么应用,所以大家就没有很好的研究讨论。最终大家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上就是我们正在开展的智能交通。有一些领域也提出智能家居等。智能交通最能体现互联网技术的概念。所以,互联网就是展示物体信息生命形态的环境和平台,并且将这一生命形态与无题实体生命形态的动态关联起来,进行对话和互交。由此给物体注入了新的生命和智慧,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协同,智能,高速发展。这就是我们要看到物联网的最终目的。这说明我们的信息技术发展到新的阶段。

    物联网白皮书2011:物联网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延伸,它利用感知技术和智能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网络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交互和无缝连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的控制,和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的目的。

    所以,物联网的应用非常广,我们新一代的技术运用过程中是无时不在,无时不有。大体上,大年是在环境监控物品溯源、智能电网、智能交通这四块做得相当好。智能交通应该说,是最有必要运用的一个环节。现在从国家来看,就可以看出它的必要性。我们国家城市道路交通拥堵越来越严重,已经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特大城市和中心城市向一些其他中等城市,甚至二、三线城市蔓延。这个是大家亲身感受的,有目共睹的。所以,交通用拥堵造成了车速降低,怠速行使,直接的后果是大量的产生尾气,据统计,汽车为期对大气污染的贡献率超过60%,所以,我们当前北京和一些重要的城市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城市,现在很严重的是温暖天气,温暖天气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尾气排放造成。有大概30%的汽油是消耗在大家在堵车的过程中。同时,交通安全事故随着机动车的发展和低驾凌司机的递增而上升,国内每年仅仅交通事故一项造成的伤残人数就达50多万,死亡人数10多万。即使这样,我们都是国外发达国家的34倍。

    物联网的网络架构:应用层、网络层、感知层。作为智能公交,我们在15年前,规划智能公交发展的时候,智能公交的概念也是这三层概念。所以,我们提到感知层就是我们前端的信息采集层。包括相片,视频等。但是,物联网的架构体现的功能和现代我们提到的智能交通有不一样的地方,第一个是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更深入的智能。所以,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使智能交通系统进入到一个全新快速发展的时期,实行车辆高速移动车联网在物联网时代更加和谐。

    我们现在做了将近15年的智能交通,我们为什么感觉到需要进一步发展,运用到物联网技术实行到新一代系统的阶段。当前,我们做了15年,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我们存在几个问题:

    1、现在的信息不能共享。虽然前端信息有一部分采集了,但实际很少,很不全,而且还不能共享。所以经常系统集成和智能化程度非常低。我去到很多城市,他们反应问题,每年市政府都要批智能交通计划。但是,发现,一期二期的钱投下去智能公交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这里面当然有技术问题,也有体制问题。

    2、对车辆的感知还属于被动的,存在信息部完整和不共享,同时,网络功能和监控功能不强大。由于缺乏网络化动态数据的支持不能提供精细化的导航策略。我们的技术应该选择新的技术来突破。

    所以说,我们提到未来智能交通的发展将向以热点区域为主,以车为对象的管理模式转变,因此建立以车为节点的信息系统,也是智慧城市规划中智慧交通建设的重要内容。

    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运用科技信息通信技术、网络传感技术,云端与移动计算技术,智能中断与车路协同技术,智能时空网络控制等新一代高薪技术高效的运用于整个交通管理体系,使贤任、车物路更全面的管制,更深度的融合和信息共享,对车辆交通流实施动态监管和网络化智能控制,从而建立起一种和谐、平安、高效、节能的交通环境,实现不堵车,不撞车的新一代智能交通综合管理系统。

    有人会说,不堵车,不撞车是很难的,因为发达国家都没有提出这个口号。

    将来,我们车联网的中心控制平台不完全是只有目前的交通管理控制平台,交通管理控制平台是车联网时代下一代智能交通系统的车路管理系统平台,还有一个平台是行车安全的平台。所以,目前车厂更多要针对汽车本身强调车辆安全的问题。还有一个是,远程的信息服务平台,现在很多的地方强调这一层。

    将来,车联网的基本组成包括传感网络、移动互联网,汽车移动计算平台和中央控制计算平台。车联网通过干制装置和传感网络实现互通互联,可以实时收集反馈的车辆运行信息对其运行状况进行管控,通过云计算、车路协同等技术对路口路段的道路管制信息,汽车数量、车速、密度等数据的分析。形成对车辆动态状态和路网交通流实施科学监控和策略决策。

    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将以智能技术和云计算技术支撑智能交通监控中心的数据管理、服务平台,以智能车路协同技术和区域交通协同联动控制技术实现智能控制,以车载移动计算平台和全路网动态信息服务为双向通讯的移动传感车载终端,加上强大的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决策等。这一条正在列入国家的战略规划当中,正在开始这方面的工作。

    在汽车技术与控制能够上,这个范围是当前智能共同系统的功能,发挥得技术性。我们下一阶段,新一代的智能交通系统就是我们下一代的技术发展方向。

    车联网概念自2009年被提出之后,得到了国家相关交通管理和科技部门的高度重视。同时强调了车联网不仅感知和互联,更重要是实现对车辆的智能控制,解决车辆的安全和道路的畅通。并在十二五物联网规划和科技发展计划中,纷纷制订了有关的研究开发项目。交通运输部提出,强调,推动车辆网,甚至是船联网络的建设。

    2010年,由8位院士联名向国务院提交的《关于重点建设国家汽车移动物联网的建设》温家宝总理十分重视。在国家863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中,提出了两项涉及车联网关键技术的主题项目。

    交通运输部在《十二五规划中》强调,交通运输部将对信息化重大工程、示范是及推广工程给予资金补助,要求加强对车联网、云计算、海量存储、高速传输、第二代卫星导航、摇感遥测等新技术的一体化应用研究,力争在拓展应用领域,创新应用模式,提升应用水平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而且在这个规划里,要朝着智能交通目标前进,将借助物联网技术可感知与可交互的特点,促进交通管理的精细化,行业服务的全面化,出行体验的个性化,安全、畅通、便捷、高效、绿色的交通运输业发展,实现交通运输业从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进一步带动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升级。

    另外,国家重大专项第三专项总体研究列入了课题,同时要成立一个十大央企和十大著名院校成立了国家汽车移动物联网联合建设中心。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的公交智能化,智能公交发展。我们回顾一下,我们城市公共交通已经历了五个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公共交通逐步向快速化、舒适化、多样化、环保化发展。下一步,我们要到信息化,智能化。公共交通技术发展为乘客提供了越来越方便的出行条件,不断适应市民多样化的交通需求。所以,公共交通在越来越成为我们国家民生当中重要的出行方式。

    公共交通的发展最早是四轮马车,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强调的公交智能化和BRT建设。下一个阶段就是我们完全的深入的智能交通的管理技术和智慧交通的办法。这个是我们今后的方向。

    关于智能公交系统,我跟王教授一起围绕着引导我们国家BRT建设的时候,曾经在建设部下面有一个课题,就是关于BRT建设的技术指南,实际上,在BRT建设当中就已经应用了智能交通的技术。我认为,智能公交系统实际上是在公交网络分配、公交调度等基础理论研究的前提下,利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将现代通信、信息、电子控制、计算机网络,GPSGIS应用于公共交通系统中,并通过建立公共智能化调度系统,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公交电子收费系统,实现公共交通调度,运营、管理的现代化,为出行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从而吸引更多乘客成用公交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有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我每一次到很多城市,我跟他们市长说,你们现在机动车有多少,100多万。我说北京的经验教训就是200万公交还没有改革,没有作为重点发展。等到300万开始抓,但是对买车者的吸引就太少。我们现在正在是应需求当中你用行政手段来压抑,老百姓是不满意的。我们还没有到国外这个阶段。所以,你说公交再好,我也车,我也舍不得放弃开小车。我跟这些市长说,如果你这个城市超过100万机动车了,,你赶快把公交发展上去,如果发展到200万,你公交发展上去了吸引市民不买车。所以,公交战略优先发展喊了很多年,而真正实施是2004年才开始。

    关于我们智能公交今后的方向,我想大体上有两个角度,一个角度就是我们公交运营公司这方面,公交运营调度和车队管理的智能化。还有是对乘坐公交的出行者给他提供舒适的,高水平的服务。对于公交车辆而言,智能公交主要实现对其动态监控、实时调查、科学管理等功能,从而达到提高公交服务水平的目的。对于出行者而言,通过采集与动态和静态交通数据,通过多种媒体行为为图形者提供动态和静态公共交通信息,从而达到规划出行,优化路线选择,节约出行时间的目的。

    关于,智能公交系统有几个部分,调度管理系统、电子站牌等系统。这些都是在做,但有一些城市做得比较丰富,更好一些,有的城市才刚刚开始。

    最后,我用两句话概况一下,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的的智能公交技术趋势:

    1、网络发展、全覆盖(线路网络、通信网络)。

    2、区域调度、智能调度。

    3、公众信息精细化,个性化服务多元化。最近香港改造原有的公共交通系统的信息服务系统,他们提出了很多信息,这些信息就是个性化服务的。

    4、多式联运一体化、综合化。

    5、运行时刻准时,换乘便捷,衔接通常。这个是非常关键,但是又很难做到的一点。我们下一阶段就要想到这一点。这个是我们下一阶段应该从技术上要突破的。

    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的智能公交发展需求:1、公交优先的需要2、绿色出行的需要3、智慧交通的需要4、公交都市的需要5、全面建设健康社会的需要。

    我们从哪几个角度来讲,都应该很重要从国家战略上要投入,我们企业要积极配合,同时运用我们新技术,新的通信技术来实现我们公交发展。

    谢谢大家!

  • 关键字: 智能公交 史其信 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 智能公交
  •    责任编辑:智能交通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