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数据赋予浙江交通智慧眼 - 城市智能交通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领先的智能交通门户网站
  • 浙江:大数据赋予浙江交通智慧眼

    2015-01-07 23:10:23 来源:www.its114.com 评论:
    分享到:

      浙江云计算大数据展示图。

    假设您是一名自驾游达人,您有没有想过,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移动基站了解您所在高速公路路段的通行状况,在路途中为你导航出一条更为快捷通畅的出行路线。

    假设您是一位经常出差的商人,担心搭乘长途客车远行不放心,您有没有想过,通过车载摄像头实时传输的画面,应急指挥监控平台可实时掌握车辆运行情况,一路“透视”长途安全线。

    假设您是交通管理、执法人员,您发现城区的士空车满街扫,机场铁路客运站停靠点却人满为患无车坐时,您是否考虑过如何实现连续运输协调联动服务?

    依靠大数据,以上问题都能得以解决。

    在交通运输领域中,无论是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运行状态还是交通服务对象和交通运载工具,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着大量的数据。从大数据的思路和角度来看,这些都是正待挖掘的宝藏,可以揭示出更多规律性的东西,为交通决策和服务带来新的解题思路。

    近几年,浙江省交通信息化快速发展,积累了大量行业数据资源,特别是大部制改革后,又陆续整合了铁路、航空、城市公共交通等相关部门的多类数据。浙江交通运输行业以“技术创新、智慧引领、行业带动、区域合作”为宗旨,着力加强交通运输运行状态的可视、可测建设,拓展信息系统应用面,深化数据实时准确采集和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将交通运输真正带入“大数据时代”。

    智慧出行微时代

    如何便捷出行历来是民生问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出行”的观念正在发生转变。从最初的“逢人问路”到查看交通地图,到查询公交车牌,到拨打114咨询电话,再到互联网搜索——这一切都说明,只有掌握大量的出行信息,才能在出行时居于主导不至茫然,更说明了信息量的大小决定了公众出行的便捷程度,两者成正比。

    “借助微信公众服务号,让老百姓享受交通大数据分析所带来的‘无限便捷’,这将是出行观念转型下的‘惊人一瞥’,也是将大数据引入交通出行领域中的一次试航。”浙江省交通信息中心研发人员告诉记者,今年国庆前夕,该中心采用移动基站大数据分析结果推出了“浙江交通出行”微信公众服务号,发布高速公路实时通行状况。据了解,这项技术在高速公路的应用是全国首创,并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

    “只要在微信中输入‘浙江交通出行’搜索,就可以关注到这个微信公众服务号。”随着研发人员的示范操作,记者在自己的手机中添加了这个微信公众号,惊喜之余,的确感受到它的魅力所在。

    它是一款多功能的微信公众服务号。随着指尖的层层跳跃,记者很容易掌握它的功能运用:横向板块与纵向板块。

    所谓横向板块,依次是“微行浙江”、“绿色出行”、“航空铁路”;纵向板块则依次显示“实时路况”、“易堵路段实况”、“高速应急救援”、“长途客运”、“高速通行费查询”、“航班状态”、“列车查询”、“公交巴士”、“轨道交通”、“公共自行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只要点击其中一项功能就能立即体会到便捷所在。例如,点击“长途客运”功能,选择出发城市和抵达城市,按下“查询”键,就能立即显示出当天的所有班次,包括准确无误的始发时间和抵达时间。

    在多款功能中,最夺人眼球的是“公共自行车”功能,它能显示出全杭州市区内所有的公共自行车停放点。只见手机屏幕中跳出杭州城区地图,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注着绿色的自行车圆形符号就表示停放点。当使用者按下其中一个绿圆点时,它会清楚地标注出使用者的具体位置,并指出距离最近的公共自行车停放点。这一功能不禁让记者感慨万分,“想想每天有多少选择绿色出行的市民为找不到停放点而发愁,或者为借不到公共自行车而发愁,而现在有了‘浙江交通出行’微信公众服务号,这一切将堪称完美。”

    “这些都是信息技术在交通出行领域中的完美实践所带来的硕果。”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任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浙江交通与阿里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展开深层合作,浙江交通公众服务系统在推出微信公众号的基础上,明年适应形势发展,将推出浙江交通出行APP版及新版网站,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查询服务,以提高浙江的交通信息化服务能力,实现交通信息资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盘棋效应。

    智慧监管保平安

    随着全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便捷、安全的交通出行日益成为老百姓的重要诉求。如何在重大节假日和恶劣天气条件下,保证人民群众安全畅通出行?

    2013年年初,浙江省人民政府成立了以交通、公安、海事、气象等12个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省综合交通应急指挥部,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浙江省交通运输厅。

    浙江省综合交通应急指挥部对全省节日期间道路、水路、航空、铁路运输和城市交通实行综合指挥协调,全面加强雨雪冰冻天气及公路大流量条件下运输保障和安全监管工作。

    为了更好开展应急指挥工作,省交通运输厅于2013年5月成立浙江省综合交通应急指挥中心,作为省综合交通应急指挥部工作平台。该平台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在一年多的时间中,不断整合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视频,现已达8300多路,利用多种定位技术,对车、船、飞机进行实时监控,真正实现了将“天上飞的、路上跑的、水中游的”纳入到监测、指挥范围,促进了信息流在各种运输方式上的无缝衔接,实现海陆空大交通的监管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省交通信息中心利用云计算,将所有车辆的行驶状况信息实时采集汇总,并进行智能管理分析,拓展了全省高速公路路网交通信息采集覆盖面,为交通管理部门交通指挥、交通组织管理、应急处置突发事件提供了信息支撑,加大了高速公路路网运行监管力度,提升了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浙江省综合交通应急指挥中心成立一年以来,成功举办了省综合交通应急演练,圆满完成重大节假日小车免费通行、防御雨雪冰冻灾害和抗击台风等应急保畅任务,尤其是在2013年与“菲特”强台风的斗争中,第一时间靠前指挥、综合协调,打通救援生命线。中央电视台对“抗‘菲特’应急救援行动”进行了现场直播。

    年底将至,如何杜绝长途客车和危险品运输车在运输过程中的危险?浙江交通运输部门早有准备,与浙江省公安厅合作,进行数据共享。交通与公安大数据共享合作在全国具有借鉴意义。双方通过整合“两客一危”、出租车、普通货车、船舶、经营业户、电子路单、个体经营者及GPS等信息,并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实现对重点营运车辆、经营业户、GPS运营商的监管,同时依托于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对重点车、船的实时动态监控和历史轨迹回放。

    智慧治堵更高效

    有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浙江机动车保有量为1484.3万辆,驾驶人员总数1442万人(汽车驾驶人员总数1242万人),汽车总量突破1000万辆,其中民用汽车数量位居全国前三甲。

    “这种增长势头给治堵产生不小的压力,也等于说,浙江全省4647万总人口,平均每3人就拥有一辆浙江牌照的机动车。除去未成年人和老年人,中青年人群成为驾驶机动车的主群体。”浙江省治堵办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何减少机动车出行率,缓解拥堵路段,增强路网整体的利用率,并将“机动出行”导向“公交优先”机制,是浙江省去年实施“治堵”战略以来一直在攻坚的一道关口。

    “研发大数据分析应用并实现在治堵上的突破,也许是迈过这道关口的有力之举。”浙江省交通信息中心主任、教授级高工韩海航告诉记者,目前浙江省交通信息中心正进行一种新尝试,目的是利用“智慧交通”理念促进治堵模式的转型,有效地迎合“驾驶一族”的信息接收方式,才能让疏堵变得更高效、更人性、更智慧。

    目前,在信息经济的驱动下,浙江交通不断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治堵模式,从交通大数据入手,通过移动通讯网络让公众分享“智慧治堵”的硕果,并促进“公交优先”机制。

    据介绍,大数据分析应用是通过移动通讯基站来实现数据分析,也称作“手机大数据分析应用”。

    “现在,智能手机作为移动通讯的主要载体,它的受众群正好与机动车驾驶主群体在年龄段上相吻合,主要在18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的年龄层。”韩海航表示,将治堵模式转移到手机移动终端上的一大优势是让“驾驶一族”能够实时监测到路网拥堵路况,及时发现拥堵情况,预知哪些路段可以通车,哪些路段拥堵不易行车,这也是降低机动车出行率和智慧疏导的最佳方式之一。

    因此,手机大数据分析应用为治堵模式转型提供了一大契机。

    据介绍,实时播报路况仅是手机大数据分析应用的优势之一,而完整全面地查询公交出行情况是其另一大优势。

    “比如说,在公交优先机制下,我们将公交车、公共自行车、地铁、水上巴士、出租车等大数据进行分析应用,从而让公众通过手机第一时间获取相关信息。”研究人员介绍说,交通运输部提出“智慧交通”的应有之义,就是让公众第一时间获取准确的公共交通信息数据。浙江充分发挥公交优先机制,攻克世界性难题,彰显“智慧治堵”的浙江实践。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浙江省交通信息中心研发的手机大数据分析应用已经实现在杭州绕城、沪杭、杭金衢三条高速公路的拥堵预测分析,并取得卓佳的效果,明年预计将实现浙江全省全部拥堵点的全覆盖。此外,该项应用已计划在杭州主城区实现公交系统监测全覆盖,接下去,监测覆盖范围将不断扩大,并在省内各大城市陆续推广,最终实现全省覆盖。

    智慧物流助转型

    经贸大省浙江,原本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省份,自京杭运河漕运时代开始,浙江的发展就更直接得益于物流活跃,拉动市场繁荣至今。在进入互联网新经济时代后,浙江人越发认识到物流之于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应运而生。

    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由交通运输部牵头、多方共建的一个物流单据和服务电子交换基础网络,为企业提供信息交换、信用共享、物流跟踪、物流行业监测等服务。该平台通过促进物流信息互联互通,以提高物流组织效率,年降低汽车油耗38%、降低社会物流成本5.5亿元。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向供应链延伸是该平台的发展方向,融合电子商务让平台充满活力。今年7月22日,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管理中心与阿里云计算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将推动相关产品及应用逐步迁移至阿里云计算平台。双方还将开展大数据合作,挖掘物流数据的深层价值,更好地服务国计民生。

    根据协议,双方先期将重点推动危险品电子路单监管系统迁移上云,同时积极研究探讨基于Oracle数据库的交换软件、物流软件及其他一些应用改造上云的可行性方案。

    目前,依托该平台实现互联的企业近30万家,业务单据交换量已累计超过8亿条,日交换量最高达200万条。与阿里云的合作,将有效提高该平台的交换数据承载能力。与传统IOE(IBM服务器,Oracle数据库,EMC存储设备)架构相比,云计算架构可以实现快速部署,大幅降低IT成本,并让大数据分析成为可能。

    阿里云拥有全球最安全、最高速的云计算平台,也是中国政务云领域最具实力的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在云计算的应用上,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是省级部门规模最大、应用效果最好的单位,是全省政府行业的应用典范。早在2013年,省交通信息中心就积极与阿里云开展合作,借助阿里云平台的资源共享、团队服务、安全保障等优势,整合、升级全省视频整合平台、地图服务平台、综合分析平台、邮件服务平台等,全面布局云计算应用,并与阿里云等联合发起成立中国第一个云计算生态联盟——云栖小镇联盟,共同参与推动云计算的发展。

    智慧检测节成本

    通过车上乘客使用手机与不同手机基站切换信号的速度,得出高速公路上车辆的即时速度;当检测到某车辆在高速公路上停止行驶,而同一条路上大部分车辆速度下降,那么就可以推测这一段路上可能出现事故或拥堵,通过及时发现异常路况,便于及时处理事故,并通知后续车辆提前分流……

    今年,浙江省交通信息中心自主研发,利用移动通讯基站数据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在省内高速公路路网应用,率先实现省级高速公路路网的实时交通信息检测,测算精度达到80%以上。

    该成果经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交通运输部等相关单位专家、学者的鉴定,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经测算,相对于传统在高速公路上监控布控的建设方式,可节约直接投资80%至90%,大大缩短实施周期,在2至3个月内即可完成交通大数据采集工作。

    “由于目前使用车辆检测器为露天24小时,受雨水、冰雪、泥沙、沙尘和阳光直射等干扰影响,使得这些检测传感器以及安装检测传感器的装置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难以克服的严重缺陷,最后导致检测失效。”浙江省交通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运营维护期间,相较车辆检测器至少每3个月对设备进行一次运维调整,手机大数据采集方式能够大幅度节约运营维护成本,并且无需更新替换设备,产生重复建设成本。

    在当今的技术支持下,大数据的意义已不仅仅只是预测结果、改善交通状况,更重要的是带给决策者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利用已知的现在去预测未知的未来。基于手机大数据的高速公路路况信息,驾乘人员能够根据实时路况信息,选择合适的出行路线和出行时间,缩短高峰时期5%至10%的出行时间,减少2%至10%的燃油消耗成本。

  • 关键字: 系统集成 浙江 交通大数据
  •    责任编辑:admin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