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城市交通信息服务发展趋势研究 - 城市智能交通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领先的智能交通门户网站
  •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城市交通信息服务发展趋势研究

    2015-01-29 14:49:53 来源:tranbbs.com     评论:
    分享到:

      摘要:在未来城市的建设发展中,交通服务的质量高低将直接影响城市居住民众的幸福感。作为交通服务的基础信息载体,智能交通技术能够有效减缓车辆拥堵、降低道路负荷与减少能源消耗,从而带来便捷、舒适的服务体验。而移动互联网作为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融合技术,在近十年发展极其迅速,以其特有的技术特性在智能交通服务领域带来新一轮的革新浪潮。本文主要研究如何以移动互联网为技术载体,为城市出行者提供快捷、智能、可感知的交通信息服务,对其提供内容、交互方式与总体发展趋势给予综合剖析。

    关键词:城市交通信息服务移动互联网

    1、城市交通信息服务的发展现状

    1.1城市交通信息服务的概念

    全球城市化浪潮带来日趋增长的城市交通运输需求,随着车辆不断增加,道路运输负荷日益增长,交通拥堵、事故频发与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逐渐凸现。智能交通(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简称ITS),在传统的概念上来看,是将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数据通讯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等先进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交通管理,并且能够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最终实现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模式。通俗的认为,ITS是在在现有交通资源条件下,更有效的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提高我们车辆的利用效率,给老百姓提供更好、更方便的出行环境。

    城市交通信息服务可以认定为ITS面向城市出行者所提供的交通信息服务,它通过交通信息的采集、处理、发布与应用,促使各类交通参与者主动选择出行模式,在减少废气排放,降低交通延时和增强行驶效率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1.2城市交通信息服务的实现过程

    城市交通信息服务实现过程,从基本过程来看,可以划分为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发布等三个部分。

    信息采集:由视频、地感线圈、GPS、微波雷达、RFID车载单元等传感设备作为采集终端,实现交通流量、速度、位置、事件等信息的采集汇聚,通过通信传输网络上传交通调度中心,经过数据融合分析,存储在交通信息数据库。

    信息处理:针对采集信息,对交通管控信息、交通基础数据静态信息、GIS地理信息进行融合挖掘处理,生成道路交通实时运行状态信息、实时道路路况图、交通异常情况报警信息、动态交通路线诱导信息,估算通行时间,发送到信息发布系统。

    信息发布:采用可变情报板,广播,智能终端、门户网站、车载导航终端等多种发布方式,将流量信息、行驶速度、拥堵程度、交通安全、交通管制事故信息、道路施工等交通实时信息进行发布。

    1.3城市交通信息服务面临的挑战

    随着国内交通信息服务的飞速发展,信息服务的内容、范围与形式也发生了大的变化。城市出行的公众已经不满足于仅仅浏览和查询交通静态信息,而对交通信息服务的实时性、准确性与智能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与传统公共信息平台面向公共群体的服务思路相比,更多城市公众对个人出行方式、个性化出行服务日趋关注,这也决定了如何创新式提供单体用户的服务体验将是交通信息服务发展的新方向。

    2、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移动互联网包含终端、软件和应用三个层面,主要指通过智能移动终端,使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来获取业务和服务。移动互联网产业近年来发展异常迅速,大大快于计算机和桌面互联网:2012年底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超过固定互联网用户,达到15亿,起步5年内用户扩散速度超过桌面互联网同阶段1倍;移动应用数量在近期三年内超过了140万,AppStore在6个月内新增1亿活跃用户(Facebook耗时4年才实现这一目标)。

    可以看出,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推广商用和移动智能终端的不断普及,移动互联网无论是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与应用业务上都有着传统互联网不可比拟的发展速度。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爆炸性的增长,交通信息服务与其加剧耦合,从而共同形成多个核心服务特征,为出行公众的实时准确、个性便捷的交通信息服务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解决方案。

    3、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的城市交通信息服务的特征

    3.1在服务内容上紧密围绕以位置服务为核心的创新路径

    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BasedService,LBS)是交通信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位置的服务通过用户行为轨迹和地理位置的信息标记组合,实现了真实地理信息与用户主动行为的绑定。LBS服务的实现需要多种关键技术的融合发展与支撑,LBS服务的实现不能脱离网络环境与智能终端的发展路径。随着3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信息传输网络带宽大大拓宽,为信息交互量较大的LBS服务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智能手机的发展推动了移动位置服务应用的普及。一方面在日益强大的智能终端系统能够提供更亲和的仿真界面效果和更清晰的地图展现,另一方面移动位置服务与社交SNS服务的整合创新了移动互联网的服务模式,增强了移动位置服务应用的服务范围与传播渠道。

    LBS服务是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与交通信息服务融合的重要抓手。越来越多的社交应用(微博、微信)、移动电商等都包含了丰富的位置要素;苹果公司在2012年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宣布正式推出自有地图服务;传统互联网巨头纷纷推出有影响力的移动互联网位置服务产品和应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积极布局移动互联网,着力构建强有力的移动位置服务产业链。

    3.2在交互方式上紧密围绕“实时、准确、友好”三个核心特征

    实时性与准确性是交通信息服务的基础基础。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多维终端等特性,可以随时随地的接入网络来获取交通服务信息。通过智能终端、PAD、可穿戴设备,以实时向交通参与者提供道路交通信息、公共交通信息、换乘驳接信息、停车场所信息以及与出行相关的其他信息,出行公众以此为基础进行出行模式的制定与计划的调整。

    以Googleglass为代表的增强现实技术是友好交互体验的标志。友好的交互方式将是未来增强用户体验的关键途径,它将直接决定了公众对交通信息服务的满意度。增强现实是一种计算机应用和人机交互技术,在虚拟现实技术基础上借助计算机和可视化技术将虚拟信息应用到真实环境中,把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叠加到在一起。将增强现实技术应用到移动位置领域,是交通空间信息服务的一种新方式,根据学习者的位置变化动态地提供所需的空间信息,并通过虚拟三维的方式动态地叠加在用户的视频信息上。增强现实技术将大大提高交通服务的智能化与自学习能力。移动终端设备软硬件能力的增强使其具备了较强的计算和处理能力,这些功能的集成为开发基于移动终端或可穿戴设备的增强现实系统奠定了基础。比如在路况导航环境中,中只需要将智能眼镜的摄像头对准周围景物,就能自动显示相关的交通信息,可穿戴设备的随时交互特征将使用户界面更加智能化。

    3.3发展趋势上以人性化、个性化信息服务作为创新潮流

    智能交通的参与者,包括政府、企业还是出行者,都对信息的内容、形式提出更高的需求。人性化的交通体验指从末端出行者的交通需求出发,提供实时、动态、个性化的交通信息服务,而不只是单纯的共性数据推送。

    人性化信息服务首先应当在可定制化上形成关键思路。一方面用户可根据日常出行情况,对出行路线上关键路段及热点区域进行定制,从而了解常用路线的沿途交通信息以及通行时间预测等。另一方面,运用GIS平台与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用户出行的路线及区域进行分析,归纳用户的通行线路和热点区域,分析用户的行为模式,从而针对性的进行信息交互服务。

    人性化需求的满足同时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有效交互。的通过移动互联网为载体提供交通应用信息服务,用户在使用导航或路况应用时,可以通过各种移动触媒,能够通过定位、视频、文字等多维方式主动发布自身周边路况信息,实现及时、准确的交通信息共享。

    4、结束语

    全球移动互联网流量已经占到互联网流量的13%;典型互联网业务移动化趋势尤为突出,Facebook近30%的流量来自移动设备,Twitter移动流量占比超过50%。作为民生服务的关键组成部分,交通信息服务将需要借助移动互联网进行跨越式发展。本文从两者契合的提供内容、交互方式与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与讨论,认为基于位置的服务(LBS)、友好交互与满足个性化需求将是各种创新与应用的发展方向。

    作者:汪立鹤赵波孙斌

    参考文献

    1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2

    2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2013移动互联网白皮书

    3鲁维,胡山我国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电信技术2009(5):19-21

    4薛立宏,张云华,曹敏移动互联网运营关键问题及商业模式探讨电信科学,2009,25(5)

    5BillN.Schilit,NormanAdams,RoyWant.Context-AwareComputingApplications

    [EB/OL].http://www.ubiq.com/want/papers/parctab-wmc-dec94.pdf,2001-10-10

    6程士安,陈思.基于地理位置服务(LBS)技术平台的传播规律——以“街旁”为例解读技术赋予信息分享的新权利[J].新闻大学,2010,(4):81-86

  • 关键字: 交通信息服务 城市交通信息服务
  •    责任编辑:liujuan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