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停车费这块巨大的奶酪 - 城市智能交通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领先的智能交通门户网站
  • 谁动了停车费这块巨大的奶酪

    2015-03-05 10:01:50 来源:正义网 评论:
    分享到:

      导语:今日,广州市回应每个停车位每日纯利润仅为1.1元一事被媒体报道后,占道停车费问题引发公众质疑。无独有偶,新华社也曾曝光京津沪等地停车费收益一半以上没进政府口袋。到底谁动了停车费这块巨大的奶酪,一时间成为舆论的焦点。那么,造成乱象的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解决?

      停车乱收费丛生数亿停车费收益去向成谜

      路停车位是公共资源,停车管理者向政府缴纳占道费和经营权使用费是应有之意。但调查发现,占道停车乱象丛生,取之于民本该用之于民的巨额停车费更是始终“去向不明”。

      停车费收支三年未公布

      记者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地采访时,没有一个城市的财政部门公开回应关于巨额停车费的详细收支情况。

      北京市2011年曾公布,向企业收取的占道费2009年为3372万元,2010年为2110万元,但随后3年,收入没有再公布,而对进入财政的停车费具体使用去向也没有公布;广州市物价局公布,2013年市、区财政停车位经营权收入2835万元,用于市政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市政道路养护维修,但支出细节不详;上海市有关部门表示,进入财政的停车费主要用于交通规划、换乘补贴等,但未公布具体使用情况。

      消费者权益维权律师邱宝昌认为,况且不说不少“黑停车场”私设路边停车位,正规的公共道路资源属于公共产品,把其交给一家公司经营,就应该做到收支公开透明。曹志伟说,相关政府部门没有公开详细的占道停车经营情况,这让私人变本加厉地蚕食公共停车资源。

      经营者将停车位多重转手大肆敛财

      按照北京市政府的部署,今年,海淀、东城、西城等城区分别试点占道停车招投标试点,2016年实现全市推广。为何此项工作推动如此之难?如何参与招投标,承包程序又是怎样?记者咨询北京各交通职能部门,却没能得到答案。随后,记者调查发现,北京多条道路出现层层转包,违规收停车费,有些路段违规收费的车位近一半。

      多位停车收费员表示,他们经过多手转包,并通过价钱高低竞标拿到收费权。以一条10个车位的道路计算,每月要向“主管”上交1万多元,而每月主管还要向公司交钱。

      违规多划车位找“外捞”

      在同仁医院停车场记者发现停车场内划线的车位,早已经停满,有近一半车辆停放在线外。停车管理员称无论车辆停在哪里一律收费。停车场内蓝色的标识牌显示经营单位:北京公联安达停车管理有限公司,车位数是34个。那么实际上这里停放的车辆有多少呢?

      停车场管理人员:停个70多辆。有时候码好了,能停80辆呢。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注意到收费员手持安达公司的POS机进行收费,这意味着收费员收取的每一分停车费都进了公联安达公司,但公联安达究竟是按备案的34个车位向政府缴纳占道费,还是会按照实际的70多个车位进行缴纳呢?

      北京公联安达停车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这个是医院的地方,因为这是我们合办的一个车场。它不属于占道停车场。

      显然北京公联安达停车管理有限公司没有向政府部门缴纳全部收费车辆的占道费,多收的金额自然流到自己的腰包。

      症结在于委托化间接化管理模式

      停车收费谜团重重,作为公共资源的道路停车位,为何没能将车主付出的停车费大部分转化为公共财政收入?调查发现,虽然不少城市声称停车管理进行市场化改革,但停车位经营过度"私人化",公共资源分配长期"暗箱化"。

      利润巨大是收支不公示主因

      不公示的原因很多,第一,相关的法律没有规定,没有强制性要求。第二,这么大一笔资金流向不明晰,利润分配不清楚,相关单位公示出来能不能真正反映实际情况,是不是能够经得起检验?这是相关部门不公示最主要原因。从技术手段来讲,每年三公消费都可以公示,全国那么多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公务出国考察都能够进行一个相应明晰的公示,为什么停车费小小一块公示不出来?就是因为没有制度要求。另外里面存在巨大的利润空间,所以相关部门既不愿意,同时也无法把明晰账目公之于众,因为它接受不了市场和老百姓的检验。

      乱象源于间接化委托化管理模式

      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秘书长王丽梅表示,造成大量停车费没能进入政府口袋的原因,是目前政府对道路停车间接化、委托化的管理模式,而这种模式又造成停车乱象百出。坦率地说,政府无需对社会事务进行事无巨细的直接管理,间接管理、委托管理本身是一种中性的政府采购社会服务的模式,关键是监管到位,而且地方政府不亲身参与经营。

      这就需要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进一步清晰化,政府只需要做一个委托者与裁判者,制定清晰、透明的委托管理规则,使得委托过程更加透明化,改变一些道路管理资格靠裙带关系或以其他寻租方式取得的乱象。这也需要梳理目前所涉及的12个管理部门,合并重复管理职能,落实清晰的管理责任。

      相关部门权责不清推诿扯皮

      关于停车费收支信息公开问题,北上广津等地相关部门仍旧遮遮掩掩。同时,记者发现,由于路边停车管理层级与部门较多,多地出现因权责不清而导致的推诿扯皮现象。

      ——在广州,广州市交通委宣传部门负责人针对此前广州市政协委员曹志伟测算的“广州仅有约3%的停车费最终收归当地财政”,仅答复记者称“曹志伟的算法并不准确”。不过,仍未给出具体数据和解释。

      ——在天津,被曝光3年来未上缴一分钱的利润联华停车公司,目前每天仍在对2.4万个停车位进行收费。记者了解到,主管停车的天津交管部门以及作为联华公司大股东的国资委,谁也没有对联华“利益私人化”采取有效监管措施。

      从行政管理入手重新界定管理权

      停车费的收支,应该进入公众视野。此外,合理的制度安排应该成形完善,以保障人们相关权利,以公共之名的收费理应纳入公共财政统一管理,而不是被截留。

      停车费争议,行政部门不能沉默

      当停车费争论至今,变成市政协常委曹志伟和停车场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潘国璠隔空喊话时,我们尤需警惕:谁在这场争论中缺席了?政府部门可以一直这样沉默下去吗?停车场协会对停车费事件的深度卷入是不是在有意模糊讨论焦点?如何让这场有关停车费的讨论有意义地进行下去,已不能靠媒体单方面来追问了,而是必须督促市人大行动起来,以权威调查结果平息纷争。

      重新界定管理权限

      第一,重新划定管理权。据媒体资料,对于停车场,全国普遍实行多头复杂的管理模式,有的停车场甚至总共需12个部门管理,这般景象的确挺雷人,用“九龙治水”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12个部门管不好一个停车场问题,这说明什么?当务之急,重新界定管理权限已经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第二,管理透明化。正因为他们瞄准了管不管、管得好不好都无所谓,反正也不纳入单位、个人绩效考核,于是乎就抱着可管可不管的心理,得过且过,混呗。久而久之,就造成了若干历史遗留问题,这些问题大规模积压,才导致了今日的井喷。当下,在各行各业提倡公开、透明的语境下,期待停车场管理能真正透明起来,这里的透明需要账目透明,即收支情况、停车费的前生与来世统统晒出来。别再弄些一天只赚一块钱的哭穷,来搪塞背后的灰色暴利。

      坚持公益性公开性

      首先,理念上应坚持公益性。既是公共资源,首先就要讲公益,其次才看效益。按理来说,停车费上缴不足,直接受害者应是政府财政,为何一些部门反倒对此“三缄其口”,颇有“慷公共利益之慨”的嫌疑。

      其次,是管理上应制度化。停车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公益性,只有在能收进财政大盘子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很多市民诟病的“李鬼”停车位、收费员私下收钱等乱象,也暴露了经营方和监管方发力不足,希望借助二维码等新手段,多少能给科学管理加几分。

      再次,是信息公开应透明化、常态化。公益性要实现,管理制度化要实现,当然需要审计等部门的介入。近日广州市审计局已在相关审计中发现,2家咪表公司有70条路段的咪表收费未上缴,已缴费路段的车位数少于实际经营车位数,且差异较大。审计部门已要求追缴,公众不妨静待后续。

      结语

      随着城市的发展,车辆越来越多,占道管理的确"迫在眉睫"。公共资源如何更科学、合理的管理,并形成收费模式和运营模式已刻不容缓。要规避监管之殇或者权力刻意制造,然后从中谋利,形成利益下"黑洞"。如果不好好整治,放任这笔地方行政事业性收费成糊涂账,那么它只会成为滋生权钱交易和腐败的温床,蚕食公众的既得利益。

  • 关键字: 停车管理 停车费
  •    责任编辑:liujuan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