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市“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布 - 城市智能交通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领先的智能交通门户网站
  • 《乌兰察布市“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布

    2016-05-19 09:40:07 来源:www.its114.com 评论:
    分享到:
      各旗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各企、事业单位:
      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将《乌兰察布市“互联网+”行动计划》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6年4月28日
      乌兰察布市“互联网+”行动计划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正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随着《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和《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工作的指导意见》(内政发〔2015〕61号)文件的出台,“互联网+”已经成为国家和自治区的重要战略。我市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推动“互联网+”经济发展,充分发挥互联网经济在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和惠民生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促进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必将促进我市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以做好“三篇文章”为统领,以推动智慧乌兰察布建设为基础,以大力发展互联网产业和应用为重点,以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互联网发展模式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发展、产业升级、服务民生等全面融合为核心,促进跨行业融合发展,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全面推进“互联网+”使互联网经济成为新常态下我市增强竞争力的新优势、推动转型升级的新动力、促进经济发展的新能力。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基础网络设施支撑与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加强,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基础设施更加完备,信息技术应用整体水平有显著提升。互联网与能源、绿色农畜产品供应、高端化工、旅游、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深度融合,劳动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互联网在推动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基础性、关键性作用。互联网支撑社会创新创业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对互联网融合创新的认识不断深入,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不断涌现,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取得长足发展,并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取得实质性进展,并以此催生更多的互联网社会公共服务应用。健康医疗、教育、交通等民生领域互联网应用更加丰富,公共服务更加多元化,互联网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力争2020年之前建成1个自治区级互联网经济集中区、3个电子商务集聚区、5个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00亿元以上,互联网服务收入达到50亿元。
      二、发展方向及重点工程
      聚焦“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农牧业、“互联网+政务”等九大领域三十个重点工程,推动我市“互联网+”健康发展。
      (一)“互联网+”工业。推动工业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的转变。紧紧围绕我市提出的“六大基地”建设和工业转型升级需求,以推进两化(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推动传统产业实现生产方式、经济模式、产业结构的改造升级,加快信用、物流、安全、大数据分析等工业互联网配套体系建设。面向能源、化工、冶金、建材、农畜产品加工和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推进“互联网+”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积极推动智能制造和两化深度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与对标工作,引导工业企业逐步实现生产管理方式、产业结构的改造升级。推动基于互联网信息化服务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工业企业提供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销售等互联网信息平台服务。加快工业云及工业大数据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催生众包、在线研发设计、协同供应链管理、协同制造等新业态。加快工业园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重点园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有机衔接,进一步解决重点园区信息化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对于重点工业园区,支持其探索开通高带宽专线业务,满足园区内企业服务外包、跨境电商、信息服务、设备制造等产业发展的带宽需求。建立工业运行在线监测平台(能源管控平台)。做好重点企业水、煤、电、气、油等能耗指标的在线监测,采集相关信息,实现对工业运行能耗的实时监管,推动工业运行决策的科学化。到2020年,两化融合指数达到全区平均水平,智能制造水平明显提高,创建智慧园区2个,培育两化融合示范企业5家,企业网上销售占销售总额的30%,企业网上采购占采购总额的60%。
      (二)“互联网+”农牧业。加快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农牧业生产中推广应用。围绕发展马铃薯、冷凉蔬菜、设施农业、肉羊、生猪肉鸡、奶业六大产业,促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农牧业智能装备在农牧业生产经营领域取得突破,引导规模生产经营主体在设施农业、畜禽水产养殖、农畜产品产销衔接等方面,探索信息技术应用模式及推进路径,提高信息服务的效率和水平。重点在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等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利用物联网设备和技术手段,对生产过程进行数字化管理,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带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信息化水平得到整体提升,发展智慧农牧业、精准农牧业。加强农牧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和追溯体系建设,强化生产源头治理和产销全程监管,推进绿色、有机、地理标志等产品认证,确保农牧业生产安全可靠,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鼓励有条件的互联网企业与农牧业生产经营主体合作,综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农牧业信息监测体系,为灾害预警、耕地质量监测、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市场波动预测、经营科学决策等提供服务。以农牧业网站、12316服务平台、农牧业微信公众号、移动客户端等平台为依托,将农牧业信息服务延伸到农村牧区和农牧户,切实提高农牧民信息获取能力。
      (三)“互联网+”电子商务。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引导企业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突破外部资源利用界限,鼓励企业为适应电子商务特点和新消费方式,对产品设计、品牌推广、营销方式、渠道物流、支付结算、售后服务等环节进行革新,以新型业态促进线下生产与线上销售的有机结合。促进电子商务产业园(集聚区)建设。支持新建或改造一批功能完善、产业特点鲜明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创业园、孵化园、电商楼宇等),依托能源、化工、铁合金、现代农牧业、休闲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培育建设一批电商企业、电商园区、特色电商平台和特色网店,普及和深化电子商务应用,加快互联网技术在商贸、金融、物流、创业等领域的应用,使我市服务业集聚区在服务功能、辐射范围、科技创新等方面有新的突破。促进电子商务公共云平台建设。推动建立电子商务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解决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企业的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和带宽资源等瓶颈问题。大力发展农村牧区电子商务。抓住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巨头推进“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机遇,支持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和农畜产品、农资批发市场对接电商平台,积极发展以销定产模式。完善农村牧区电子商务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着力解决农畜产品标准化、物流标准化、冷链仓储建设等关键问题,发展农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开展生鲜农畜产品和农牧业生产资料电子商务试点,促进农牧业大宗商品电子商务发展。力争到2020年,农村牧区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达到30%。推进物联网技术与电子商务模式的融合创新。发展现代物流配送服务体系,重点培育建设煤炭、马铃薯、皮革皮件、农副产品及铁合金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引导线上线下互动融合发展。围绕我市物流业改革创新试点方案中创新电子商务物流园区运营模式、构建集宁综合保税区国际物流体系、提升农畜产品冷链物流水平三大任务,打造专业电商平台,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强互联技术在交易、结算、配送等多个环节的应用,使电子商务与物流园区、保税物流、冷链物流有效结合,在运作模式和盈利模式上取得创新。到2020年,力争创建3个电子商务示范集聚区、5个特色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培育电子商务企业100个以上,全市网络年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4%。
      (四)“互联网+”金融。推动金融业发展网上金融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各类机构依法设立网络银行、网络保险、网络证券和网络基金销售等创新型网络金融机构。鼓励国内知名互联网金融企业面向我市中小微企业开展网络借贷(P2P)、众筹等融资服务。引进国内互联网金融企业,促进与本地企业合作,逐步发展本地互联网金融企业。鼓励本地金融机构、小贷公司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或借鉴互联网金融模式,改革创新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
      (五)“互联网+”政务。电子政务云中心建设。抓住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在我市建设的有利契机,积极推广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建设电子政务云中心。鼓励电信运营企业、互联网企业和软件企业参与公共服务云平台建设和运营维护。加大各级政府部门信息资源共享力度,建设完成一批跨部门的信息系统,推动跨行业、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电子政务外网、互联网统一安全出口,加快电子政务外网向基层的延伸和应用。在电子政务云中心实现电子政务外网、互联网出口统一。进一步推动电子政务外网接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使电子政务外网的接入率、应用水平和运维管理水平达到全区领先。推动基于“桌面云”的政务协同办公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在市直35个行政单位部署“桌面云”系统,建设全市统一的基于“桌面云”和政务外网传输的政务协同OA办公系统应用平台,确保非涉密文件传输的安全性。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依托城市统一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拓展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发展面向家政、养老、社区照料和病患陪护的信息服务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综合信息服务。将医疗、教育、安防、政务、城管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资源接入家庭,逐步实现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细化、生活环境宜居化、网络安全长效化。到2020年,形成纵横贯通全市的电子政务网络及政务服务体系。
      (六)“互联网+”民生。构建全市统一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城乡社区延伸。统筹推进基于互联网的智慧社区、智慧健康、智慧养老、智慧环保、智慧交通、智慧法治、智慧家居等工程,加快数字图书馆和智慧博物馆建设、公共服务一卡通应用等,大力推进教育、医疗、社保、旅游等公共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积极发展区域化线上线下结合(O2O)平台服务,聚焦信息消费、旅游消费、文化消费等新兴消费领域,为市民提供快速、精准、多样化、本地化服务。推动市民使用统一账号登录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实现市民、企业、政府、社会之间的无缝对接和互联互通。鼓励各种市场主体共同参与增值性、公益性开发和创新应用,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实惠的优质服务。到2020年,建成更加普惠的智慧民生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多样化的移动互联网文化产业公共平台。支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工程,促进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结合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推动传统工艺美术创新发展,促进广告创意、动漫游戏、数字内容、数字出版、版权交易等新型业态发展,鼓励举办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等形式,推动文化作品成果转化。加大教育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充分挖掘网络优质教育资源,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教育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重点支持农村牧区的学校信息化和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互联网接入率达到100%。以信息化管理为突破,建设智慧交通。建设完成交通运输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对全市的交通物流配送信息、路政超限站点信息、收费公路等各类交通信息进行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为解决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发挥效能,实现交通运输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提升行业监管和公共服务水平;建设我市智能公交系统,建设公交电子站牌、掌上公交手机软件等,方便市民通过手机查询公交车到站、离站以及公交线路、换乘等信息,掌握等车时间。建设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系统,实现城市公交及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一卡通用。
      (七)“互联网+”生态。健全和完善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和共享平台。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制定并加快实施行业准入及工业产品能耗、水耗限额标准。加快对化工、建材、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主要耗能、耗材设备和工艺流程的智能化改造。加快智慧环保建设。建设环保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能源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等重点污染源进行排污监管及环境检测。促进节能增效和安全、清洁生产,培育壮大一批节能环保企业,持续改善我市生态环境。推进智慧水务建设。构建完善水利数据中心、水利信息服务平台、水资源管理系统和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体系。积极探索能源互联网建设。推进电力能源智慧化,建立电力需求侧管理和工业能源管理云平台,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耗。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建立草原和森林防火应急管理信息指挥系统、火灾预警监测系统及防火远程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保障我市绿色生态安全。
      (八)“互联网+”旅游。完善全市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市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健全旅游公共产品和设施、旅游投诉和旅游救援等公共信息网络查询服务,建立旅游诚信信息交流平台,加强对旅游企业信用的监管,开展文明旅游引导,开展旅游应急救援。完善机场、车站、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旅游购物店、游客集散中心等主要旅游场所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到2020年,实现全市所有4A级景区实现免费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创新旅游网络营销模式,大力发展在线旅游新业态。积极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利用互联网开展旅游营销信息发布、旅游产品在线预订和交易支付。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在线旅游购物和餐饮服务平台,积极推广“线上下单、线下购物”的在线旅游购物模式和手机餐厅服务模式,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品牌和投资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规范发展在线旅游租车和在线度假租赁等新业态。
      (九)培育壮大互联网服务业。培育基于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新型服务业。推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由单纯提供产品向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和信息服务转变,完善电子信息产品售后服务。拓展数字影音、数字动漫、健康游戏、网络文学、数字学习等服务,大力推动数字虚拟等技术在生产经营领域的应用。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加快推动网络升级改造,积极发展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互联网视频服务(OTTTV)、手机电视、移动电视、国内IP电话等双向进入业务。着力培育一批为传统行业提供平台服务、软件服务、数据服务等专业服务的具有区内外影响力的服务品牌。加快物联网技术支撑、公共服务和资源管理平台建设,面向企业供应链管理、交通、环保、物流、农畜产品溯源、精准农业等领域开展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推动云计算服务在智慧城市、电子政务、工业制造、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电子商务等领域商业化运营,支持云计算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开展大数据应用,鼓励行业、企业深度加工应用数据库,提供数据挖掘分析、精准营销和商业智能等大数据应用服务。推动移动互联网和各种终端、行业融合,培育智能终端、软件及应用研发、内容与服务一体的产业链。
      三、政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推进。进一步完善分工协作机制,成立加快实施“互联网+”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召集人由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分管副市长及其他相关副市长任领导小组副组长,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乌兰察布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统筹协调、合力推进互联网经济发展。同时成立乌兰察布市信息化项目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专家决策咨询机制,对“互联网+”总体规划、行动方案、推进实施、绩效评估开展咨询指导和项目评审把关。全市涉及互联网应用和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重大政策、重大规划、重大项目、重点工程、资金安排等重大事项要经过联席会议和专家委员会研究审议通过后实施。
      (二)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从2016年起,市级财政每年统筹安排一定资金,灵活采用以奖代补、无偿支持、风险投资、贷款贴息等方式,专项用于支持“互联网+”工作。实施“互联网+”示范企业培育工程,每年组织认定一批“互联网+”示范企业,并根据其经济社会贡献情况,给予一定的产业项目经费支持。对在我市设立总部的互联网企业、将注册地和纳税地迁入我市的国内外知名互联网企业区域总部、将总部从外地迁入我市的互联网上市公司,结合其经济社会贡献情况,按照有关政策给予一定补贴。支持企业扩大互联网投资,对从事物联网服务、云计算服务、供应链管理等企业,按照有关政策以给予一定补助。
      (三)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积极探索互联网经济发展市场化运营机制,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公私合作关系(PPP)等市场化运作模式,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参与“互联网+”工作,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在重点工程投入上要充分发挥市财政引导资金的作用,各牵头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专项资金,充分调动企业投资积极性。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严格管理”的原则,采用阶段参股(设立子基金)、跟进投资、直接投资、投资保障等方式,有效引导社会资金进入互联网创新发展领域,培育壮大乌兰察布市信息产业新兴业态发展。加快建立包括财政出资和社会资金投入在内的多层次担保体系,加大对“互联网+”工作实施企业的融资担保支持力度。推动金融机构对技术先进、带动支撑作用强的重大“互联网+”项目给予信贷支持。
      (四)加强互联网基础支撑能力建设。统一规划铁塔资源,编制乌兰察布市铁塔建设规划,实现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争取列入国家电信普遍服务补偿试点,持续推进“宽带乡村”基础建设,提升农村牧区宽带覆盖率,优化基础网络建设和宽带网络建设,全力打造“高速、智能、泛在”的下一代宽带网络。快速推进4G网络建设,加快宽带提速降费,促进民生改善。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政策,申请建立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和区域国际互联网转接点;打破网络接入垄断,允许多家电信企业、广电企业以及其他信息技术企业进入同一住宅小区、办公楼宇或工业园区开展宽带接入。积极推广智能电网建设,实现电力光纤到户,统筹部署电网和通信网深度融合的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同缆传输、节约建设资金。允许云计算服务商、互联网企业利用公路、铁路、石油、天然气、电力、广电等行业富余的通信管道资源,承担异地灾备网络传输和本地网络接入业务。
      (五)加大实用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大力培育“互联网+”专业技术人才,鼓励集宁师范学院、乌兰察布职业学校等高校、科研院所、社会培训机构设置互联网专业技术人才培训课程,联合企业开展相关专业技术培训。创新人才评价体系,注重实战性、创新性和综合性,以更加开放的政策引进互联网创新发展人才,壮大互联网技术开发、应用和管理人才队伍。健全引才、留才、用才和服务人才的工作机制,大力引进并支持互联网领域高层次人才来我市就业、创业。按照《乌兰察布市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实施细则》(乌党办〔2015〕9号)有关规定,在创新创业奖补、租房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在其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便利。
      (六)保障网络和信息安全。建立网络安全信息运行机制,健全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实现互联网数据资源的安全存储与灾难备份。各电信运营企业及乌兰察布市政务云中心要建立健全网络运行安全责任制,完善相关应急处置预案、细化工作流程、加强日常演练、做好网络安全应急处置和信息交流工作,不断强化网络安全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全网防范能力。
      (七)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借鉴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充分利用乌兰察布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有利条件,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良好的平台。鼓励举办“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资本对接会等产业活动。积极组织举办互联网发展论坛、青年电商创业论坛等,培育具有乌兰察布地域特色的互联网发展系列活动品牌。建立对优势潜力项目和优秀创业团队的发现和扶持机制。鼓励开展针对本地“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专项研究,编制发布年度“互联网+”产业发展报告,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通过多种媒介,大力宣传本地“互联网+”领军示范企业及互联网产业发展成果,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互联网+”创新创业氛围。





  • 关键字: 交通信息服务 乌兰察布
  •    责任编辑:逐梦女孩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