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执法 汶上交通智能监管引领服务新模式 - 城市智能交通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领先的智能交通门户网站
  • 科技赋能执法 汶上交通智能监管引领服务新模式

    2021-10-25 09:53:04 来源:中国山东网 评论:
    分享到: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超限超载、遮挡号牌、黑车营运等交通违法行为多发,给群众出行和交通执法带来巨大隐患。针对这一突出问题,济宁市汶上县交通运输局全面摸排县内道路、营运车辆分布状况、运输频率、运输线路等情况,综合分析研判,破除惯性思维,引入现代技术手段,率先在全省实行非现场执法处罚,构建起了全方位、全覆盖、全联动的现代化“智慧交通”服务新模式。

    按照“分点布设、分步实施、联网成片”的要求,制定了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方案,科学布设检测站点,2019年以来共投资3100万元,先后在国道、省道、县道等交通流量大、事故多发路段,建成并启用7处非现场执法检测点,实现了区域内国省道全覆盖,重点县道分步实施,基本形成了全时段、区域化监测网络,打造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动态巡查与定点监测相结合、现场执法与非现场执法相结合、事先告知与事后追究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构建3大运行机制、5大应用平台、10大科技系统,不断提升行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坚持“监管服务为主,执法处罚为辅”理念,通过“平台共建共享、数据互联互通、信息互认互换”,积极推进智能监管平台与交通执法融合发展,构建了以3大运行机制(动态检测点监管机制,交通交警联合执法机制,制度建设长效机制)、5大应用平台(治理超限超载综合管理平台,国、省、县交通干线实时监控平台,智能交通综合管理平台、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好运交通”微信公众号平台)、10大科技系统(山东省道路运政管理服务信息系统、“黑名单”在案违法车辆自动报警系统、“遮挡号牌”车辆识别系统、道路黑烟智能电子抓拍系统、车辆外廓尺寸检测系统、货运源头视频监管系统、“手机APP”执法检查与“北斗”通讯终端在线自动检测执法检查系统、“阳光执法”监控系统、“黑车”智能研判系统、企业智能监管系统)、1套执法流程和后续工作处理为支撑的智慧执法综合信息指挥中心,创新打造了“平台监管、统一指挥、科学调度、精准打击”的智慧化监管模式,极大提升了行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突出合理布局,推动统筹规划全面化。积极推进治超“非现场执法”建设,做到与公路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形成了覆盖国省道、辐射县乡公路、兼顾货源点的监控网络。针对限高杆拆除后的超限车辆绕行问题,汶上县交通运输局在南郭公路等县乡道新规划设计3处治超“非现场执法”点,力争堵塞漏洞,消除安全隐患,进而使点位布局更加合理。目前正在调研农村公路限高设施审批工作,力争通过加大巡查力度、农村公路的物理隔离,实现治超工作人防、物防、机防的综合布控。

    突出源头治理,推动动态监管网格化。对全县“两客一货”企业、货物源头全面摸底排查,实行网格化管理,全部安装监控设备,并接入智能监管信息平台,通过画面实时传输、远程视频连线,实现了对企业运营、车辆运行的全天候动态管理,打通了监管的“最先一公里”。同时,规范超限超载检测站停车卸货区、案件室、违章处理大厅等场所管理,在停车卸货区设置了标识、标线、动态视频监控、并将场内卸载货物地磅数据与办案室监控电脑相连,实现了卸载画面、执法人员办案全过程记录。

    突出科技支撑,推动联合执法精准化。实行24小时路警联合执法,采取非现场执法和现场执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涉嫌违法车辆通过不停车预检系统检测点时,对于不主动进站接受处理的违法车辆,运用掌上运管系统、北斗定位装置和公安卡口监控设施进行现场查处。针对部分逆向行驶、涉牌(遮挡或者污损、变造伪造号牌)、蚂蚁排队、走S型、溜边行驶、急刹车、两车跨道同时并行等恶意违法车辆,利用监管信息平台新植入的刀锋系统,进行精准打击,让违法违规车辆难逃“科技法眼”,避免“漏网之鱼”。

    突出数据集成,推动分析研判科学化。先后在汽车站、医院、商业中心及客运车辆内安装了远程智能分析监控设备,通关定点监测和流动探头,多渠道收集数据信息,利用监管信息平台进行大数据分析研判,有效规范了线路班车、公交车和出租车运营行为,严厉打击了“黑车”非法营运,逐步形成了“线上线下联动”的执法新机制,实现了执法效能“量质齐升”。

    突出功能升级,推动问题查处一体化。在原监管信息平台基础上,新增了黑烟车智能抓拍系统,对所有过往车辆进行精准分析,给出林格曼黑度参考值,筛选出疑似黑烟车,直接传输到公安交警“六合一”平台,由交警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实施处罚,提升了大气污染防治联合执法效能。同时新增了车辆轮廓尺寸检测,有效对超长超宽超高的运输车辆实施处罚,保障了公路安全畅通,满足了智慧执法工作需要。

    突出协调联动,推动智能监管全域化。将智能化监管工作纳入交通、公安、公路、环保等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定期督查,强力推进。组织省内主流媒体深入智慧执法一线采访报道,利用“好运交通”公众微信号、抖音等新媒体进行全景式宣传报道,提高企业负责人、驾驶员知晓率,营造科技助力执法良好氛围。公开监督举报电话,畅通群众监督渠道,保持重拳执法高压态势,营造规范有序、风清气正的执法环境。

    多措并举,实现了“平安交通”“智慧交通”“阳光交通”,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保护路产路权,实现“平安交通”。非现场执法系统启用以来, 2019年共检测营运车辆415万辆次,查扣违法车辆2650辆,罚款1009.55万元。2020年共检测营运车辆520万辆次,查扣违法车辆2879辆,罚款1029.85万元。2021年至今共检测营运车辆211万辆次,查扣违法车辆719辆,罚款390万元。有效地打击了违法运输行为,公路超限超载率持续稳步下降,从2018年的12%下降到现在的0.1%。非现场执法结案率达到62%,较去年提高了近15%,本地违法车辆结案率达到88.7%。辖区内货物源头超限超载出场现象基本得到有效遏制,车辆非法改拼装现象基本消除。国省干线路况优良率稳定在90%以上,农村公路路况中等路率达到90%。既有效打击了违法违规运输行为,保护了路权产权,又保障了群众和交通执法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营造了通畅、安全的运输环境。

    提升执法效率,实现“智慧交通”。通过对过往车辆全天候自动检测、号牌识别、筛录,大大提高了公路监控力度。将公安电子卡口数据接入智能监管信息平台,实现超限超载车辆进入卡口自动报警、生成运行轨迹、推送执法终端等全流程管理,做到了统一指挥调度、精准锁定查处。将公安交警货运车辆驾驶人、车辆信息与交通部门智能监管信息平台无缝对接,实现了非现场超限检测记录的车辆牌照信息与车辆登记信息相互匹配、识别印证,确保了追溯违法超限超载当事人及时、准确。运输企业源头监管、重点车辆的远程监控、关键部位的视频监控等非现场执法方式的界入,有效弥补了执法人员不足造成监管不到位的问题,起到了强烈的震慑作用,降低了执法安全隐患,大大提高了执法效率。

    规范执法行为,实现“阳光交通”。非现场执法避免了传统执法环节中与行政相对人的现场接触,实行网上操作,查处分离,设定了严格的执法程序,不能随意更改删除违法数据,增强了执法透明度,规范了执法人员的行为,有效避免了“找关系”“说人情”等现象,堵住了“选择性执法”“人情执法”等制度漏洞,确保了阳光执法、公正执法。


  • 关键字: 交通执法
  •    责任编辑:suyanqin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