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市全力推进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集成改革 - 城市智能交通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领先的智能交通门户网站
  • 瑞安市全力推进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集成改革

    2021-11-17 10:40:04 来源: 瑞安日报 评论:
    分享到:

    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小电驴”,以其便捷、经济、绿色等优势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市民青睐的出行工具。近几天,购买电动自行车的市民会发现,买车有了更多仪式感,新车在进行非机动车登记管理时要扫二维码,对车辆、蓄电池实物进行一致性核验,核验通过后,公安交管部门才会发放车牌。与此同时,购车市民也可以通过扫码清楚知晓车辆和电池的生产信息,购车更安心。

    这一改变,得益于市市场监管局全力推进的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集成改革。11月,“浙江e行在线”平台上线,赋予了电动自行车官方认证的“身份证”——“浙品码”,通过为车辆赋码实现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维修、回收全生命周期“一码统管”。下一步,该局将持续开展电动自行车赋码“回头看”检查,加大打击力度,严查严处销售质量不合格电动自行车、虚假宣传电动自行车安全性能、擅自改装组装电动自行车等违法行为,规范电动自行车市场。

    “浙品码”精管

    “浙江e行在线”为车辆安全加码

    据了解,目前全省登记在册的电动自行车约2500万辆。在生产使用过程中,车祸、起火等各类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部分企业合规经营意识淡薄,非法改装现象突出,用数字化手段强化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迫在眉睫,我省率全国之先打造了“浙江e行在线”数字化平台。

    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集成改革采用“一码统管、以芯智控”的方式,着力实现从生产、销售、登记、骑行、充停、维修到回收全过程流程再造、制度重塑和现代治理,构建跨领域、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的大协同机制,形成全链条、全流程、全闭环监管合力。

    市市场监管局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科长郑蓓蕾介绍,“浙江e行在线”平台启用后,与以往电动自行车上牌不同的是,工作人员需要通过手机分别扫一扫车身和蓄电池上面的二维码,获取相关信息并录入电脑系统,生成以车架号、蓄电池序列号为唯一性标志的“浙品码”身份信息,即实现“码牌合一”“一车一码”。从此,电动自行车也有了“身份证”。

    改革后,电动自行车销售单位必须通过“浙江e行在线”平台对所有库存电动自行车、蓄电池完成“浙品码”赋码,无码车辆一律不得销售;消费者网购电动自行车、蓄电池也需赋“浙品码”后才能上牌,购买时务必核对车、电池是否标配销售;所有车辆登记上牌前必须对赋码车、电池进行扫码绑定,绑定不成功将无法登记上牌,需经销商进行重新更正赋码,无牌电动自行车一律不得上路。

    九号电动自行车瑞安总代理吴方勇说:“所有车出入库都要扫码,信息透明度高,监管严格,虽然商家在操作上麻烦了一些,但规范了行业经营行为,人车安全更有保障。”

    “店小二式”服务

    全市存量电动自行车全赋码

    “浙江e行在线”平台上线后,我市迅速成立工作专班,全面梳理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截至11月8日,我市共排查指导电动自行车和电池生产、销售、维修、回收点完成上线注册数356家,通过“浙江e行在线”平台实现电动自行车赋码8938辆,电池赋码共10823块。

    这组数据的背后是我市市场监管人在马不停蹄地加班指导商家开展注册赋码工作。从10月15日开始,市市场监管局全面排摸销售、维修等商家名单,并建立电动自行车工作群,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商户注册、使用“浙江e行在线”平台;指导商家对库存电动自行车车架和电池进行盘点赋码,准确掌握数量及情况,积极帮助商户解决在赋码过程中遇到的各类疑问,及时督促商户落实赋码工作。

    从10月15日开始,郑蓓蕾的手机开启了“轰炸模式”,作为该项改革牵头科室的负责人,她要不停地和各基层所工作人员对接注册赋码情况,及时了解各类问题并做好协调解决。好在他们的这番努力有了成果,历经16天,全市存量车辆全部完成赋码。

    为确保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集成改革取得实效,10月28日,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彭佩辉和市交警大队大队长叶挺辉带领相关业务科室对全市电动自行车上牌便民点开展走访查看,调研赋码上牌情况。一行人先后走访了安阳、玉海、汀田等三个区域内的5家电动自行车“码牌合一”服务点,对入市销售的电动自行车和蓄电池产品上的“浙品码”进行扫码查询,查看其产品合格证明、检验报告和有关标志等信息。

    据悉,该批服务点是我市首批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集成改革便民服务点,于10月26日正式开始“码牌合一”上牌服务。

    “保姆级”帮手

    市民购买和使用电动自行车更安心

    改革创新,民生是落脚点。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集成改革民生领域的关键“小”事,其目的是让市民买车、用车更安全放心。

    “浙江e行在线”就好比给了车主“火眼金睛”,今后,电动自行车不管是车架还是电池都有了专属“身份证”,扫扫码就能知道它从哪生产在哪销售,再也不用怕买到来路不明的车子,也有效预防了“道具电池”现象,甚至连销售点、维修点都按照距离顺序罗列了出来,是一个“保姆级”的好帮手。

    在市区罗阳大道,有多家电动自行车销售店,陆续有市民前来选购新车。在一家店内,工作人员正在为消费者办理电动自行车上牌手续。他登录“浙江e行在线”平台,扫描车架和电池的二维码后,再登录“码牌合一”App办理牌照手续。正在选车的黄女士用手机扫了扫车上的二维码,车辆品牌、出厂日期、电池容量等详细信息一目了然。她说:“之前在新闻上看到电动自行车电池火灾事故,而自己又完全不懂,有点担心,如今用手机扫码就可以溯源电池和车架的质量信息,买车更安心了。”

    “以前电动自行车上牌没有查验电池信息,有些商家为满足客户需求会把电池种类换掉,如今有了二维码,每个电池有了唯一标志,如果私下给客户改装,牌照也上不了,这就从源头上杜绝了非法改装,消除了安全隐患。”一位电动自行车商家坦言。

    “我们目前在用的车辆没有‘浙品码’,日常使用会不会受影响?”在采访中,不少市民提出疑虑。对此,郑蓓蕾解释,系统在逐步完善升级,未赋码的老车辆也可通过“浙江e行在线”系统进入维修换电、回收等流程,不影响正常使用。

    据悉,“浙江e行在线”平台将进一步升级,在上路行驶、充电桩充电等多个场景探索“以芯智控”模式,让市民使用电动自行车更方便、安全。比如通过接入智慧充电和共享充电数据,平台适时感知充电风险隐患,有效预警联动,消除火灾隐患;集成卫星定位系统或物联感知技术,结合“电子警察”,适时精准监测闯红灯、骑快车道、逆行、不戴头盔等违章行为,规范骑行人行为。

  • 关键字: 电动车综合治理
  •    责任编辑:zhuoqun
  • 延伸阅读!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