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调查与观点 > 正文

张鹍鹏:城市智能交通建设体系与前期工作
2014-03-05 10:56:30   来源:tranbbs.com    作者:    评论:0

  2014年2月25日,由中国交通技术网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市场年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年会以“选择、挑战、蓄势前行”为主题,16位演讲嘉宾对国内智能交通市场现状及发展进行了精彩的发言。

 

  深圳市综合交通设计研究院智能交通研究所所长张鹍鹏发言主题为《城市智能交通建设体系与前期工作》,详尽解析了智能交通系统的内涵和体系框架、建设智能交通系统的需求分析、总体架构与顶层设计、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一般构成与设计要点、智能交通咨询的内容和深度、以及智能交通前期规划和咨询的市场状况。以下为发言实录。

 


  张鹍鹏:大家好,我发言的主题主要是有关智能交通的前期工作,跟大家简单交流一下我的一些工作上的体会和看法。上午史教授对我们国内智能交通发展的情况做了一个很精辟的总结,我站在另外一个角度,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家首次引入智能交通以来,以十年为一个维度,来回顾一下发展趋势。第一阶段最明显的特征是导入很多国外的理念和科研成果,开始自主课题研发。应用方面从高速公路三大系统和部分车辆检测器逐步研发开展局部应用。第二阶段是试点应用和推广,十个国内城市成为智能交通建设示范市,诞生了一大批智能交通系统集成为主营业务的企业。


  第三个阶段就是高速发展期,应用领域全面化,深入交通运输管理和城市级的交通整体调控领域,至今方兴未艾,不断挖掘新的应用热点和行业全面信息化。几十年走过来,我们可以看到有两个很明显的特点,一个是应用范围不断深化,开始从一个点慢慢到一个应用工具或者一个应用领域,现在是渗透到每个智能交通的每个角落。第二个特点,从一开始,大家在讨论ITS,什么是智能交通,我们要不要搞智能交通,现在我们探讨智能公交该怎么搞,交通管理该怎么搞,城市交通应急该怎么搞,这本身就是一个进步。有些东西已经深入人心,已经形成共识,已经不需要再进行讨论了。从这个角度来讲,智能交通它也是一个行业信息化的过程,必然会从定制化走向产品化,服务更加规范和成熟,从面向你的需求去开发到市场上形成非常成熟的产品,我认为这是智能交通领域今后发展的第一个趋势。


  第二个,就是在基于这种成熟基础之上的城市智能交通建设的投资,慢慢的会成为城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标的项目。比如我们之前设计路的时候,路面怎么样,路基怎么样,后来我们有了市政路,经过多年的实践,现在管道与排水已经成为必须实施的项目,我相信在未来几年之内,只要做城市道路,城市监控以及标配的执法设备都会成为必须的建设内容。所以我们也是基于这种判断,来考虑前期的一些工作。


  我们再来看看大部制改革,大部制改革为我们带来很多东西,从智能交通的角度来看,第一个是交通信息服务成为一个新的产业,交通信息服务在改革前和改革后,彻底的解决了一个问题,就是占有资源和利用资源进行服务的一个驱动力的问题。以前可以说交通信息或者路面的交通信息主要的采集源是交通部门,但是交通部门并没有为交通使用者提供信息服务的驱动力和职责,这不是他的法定职责。交委有这个职责,但是并不掌握信息。改革之后,实现大部制改革的城市,例如深圳、北京,佛山还有一些城市也正在做。我们在这些城市就可以观察到,它的交通信息的整合就给交通信息服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刚才也有发言者讲到了,政府越来越提供基础信息了。


  第二,交通管理和交通运输的职能贯通,让城市交通整体管控变成现实,以此为目的的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一个市场巨大的产业。改革前,交通部门仅限于管长途运输和管修路,交警部门负责执法和指挥道路交通,两个部门职能都相对狭窄,改革后,是1+1>2的整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和城市交通综合管控职能诞生并广受认可。由此更催生了以智能交通为主管业务的政府机构和职能部门,代表政府大量投资建设城市的公用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大部制改革后的交通部门大多设置了智能交通科或者智能交通处,这些部门的职责是管城市智能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同时来管这些信息的综合整合挖掘应用。即使是没有专业的智能交通部门,也有相应的信息化部门来统筹管理与智能交通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资金等事宜。城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需要统筹规划、精心设计,才能避免以往的信息孤岛、重复建设、界限不清等多个问题,把有限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下面我讲一下城市智能交通的总体架构和组成的特点,这个图是我引用的深圳1+6的一个图,如果从层次的角度来讲,就是从交警和交委进行数据综合采集,一直到形成一个总的数据中心,这个数据中心里面包括几个专题的数据库,这个专题的数据库已经从某种意义上突破了以往的系统,以往交通业务系统我们是做运营系统,GIS做公交线网系统,实时交通做路网分析系统。现在我做一个统一的交通信息平台基础上,就变成了几个主题数据库,交通业务的数据库,人的,企业的,运营车辆的东西整合起来。智慧城市是一个更高层面的,站在城市集约的信息化,智慧城市就是要把某一个方面的信息为大家所用。比如我以前搞智慧城市之前,出租车的数据就是用来管出租车的,搞了智慧城市之后,出租车的数据不仅服务于出租车管理,还可以服务于公交线网的规划。


  前期统筹考虑的重点不在于重复论述成熟的技术路线,而在于各个已有成熟系统的路线选择,相互配合和综合应用效果。这种东西变成通用的网络,一开始我无法预料到它会碰到什么应用,或许我今天没想起来,明天想起来了,这个东西一定要有很强的适应性。或许我今天这些数据没有接入,以后就可以接进去了,今天跟明天,明天跟后天之间才不会相互矛盾,相互打架,不断重复建设。从这个角度来说,城市交通规划的前期工作要解决的恰恰是这个问题,一个是把分散的数据建立成整合的数据平台的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在这些整合平台基础上的综合应用。


  什么是综合应用?比如查一条道路,我之前有了道路管理系统,一点这个路,就知道密度是多少,进入这个养护系统,就知道这个路是谁管的,我进入档案系统,就知道这个路经过几个项目,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系统能让我进去点一条路,就知道它从头到尾所有的家谱和所有的档案。我刚才所举的例子仅仅是一个综合查询的例子,可能还有综合展示的例子,综合运营指挥的应用,这些指挥应用不可能基于任何一个业务系统,而必须建立在综合性的数据平台之上,这就是我们前期统筹考虑的特点。现在很多城市做智能交通规划,就是我规划一个监控系统,规划一个电子警察系统,这里搞几个点,那里搞几个点,其实这些东西并不是前期工作的重点和关键,重点和关键在于你今天建了这个项目,明天再建别的东西的时候,你该怎么办。


  基于前面一些分析,我想讲一下前期工作的设计特点和工作重点。前期工作,我们为什么要做前期工作,为什么要做规划?多个系统共存情况下,如何统筹配合,发挥综合效能?这个话反过来说,你这个部门,这个城市假设只建一个系统,或者只购买一些成熟的产品,就不需要做规划,也没必要做规划。如果你想建多个定制的系统,一定要做规划。第二就是结合不同类型的城市情况,如何定位智能交通建设的规模、定位、规格和应用重点,智能交通的规划是对一个城市来做一个量身订作的衣服,什么样的城市需要什么样的智能交通系统,可能这么说有点抽象。比如北京方格网状规则路网的形状,交通诱导很有效。对于深圳狭长这样的路况,可能这种就不太有用。对于像中山市这种休闲型的城市,车辆不是很多,交通拥堵并不是突出的状态,我们该怎么办?我们重点是要加强它的公交,在老百姓没有买车之前,先满足他的出行需求,不同的城市需要的城市交通系统是不一样的。第三个作用,有限的资金,钱永远是不够用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知道有限的资金如何统筹,项目之间的轻重缓急进行一个排序,在这里面我特别想强调一点,我们规划不在于全面,很多规划想把什么都想尽了,什么都包进去了。技术统筹和定制软件的开发模式框架,系统相互配合的前提性技术问题,不同的开发商互相之间的技术不兼容,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开发框架和规范,这种情况下怎么能整合?我在规划当中解决了开发模式的问题,就是无论哪个公司来做项目,你就必须抛弃掉公司私有的东西,而要遵从我的规范。你到我这里只是干活,而不是提供一个不可复制的产品。


  下面是前期工作的阶段和内容,城市智能交通规划要解决这样一些问题,这个城市是个什么样的城市,存在什么样的交通问题,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智能交通系统?有分项的技术方案,各个不同应用领域有哪些应用需求,什么人用哪些系统做什么事?具体怎么做?比如我做一个基础设施的系统,我就要知道与基础设施相关的规划部门,他用这个系统做什么。下一个阶段就是项目建议书,这里面需要提出来,需要建一个什么样的系统,大概需要多少钱?如何实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项目?项目建议书不是在研究系统本身,而是在研究我怎么去实现这个系统,因为我需要一个项目或者多个项目来实现一个系统,也可能一个项目实现多个系统,是多对多的关系。工程可行性研究,具体项目建设的技术路线和设备要求是什么?细项实施费用是多少?如何招标实施?社会效益评价的基础在于后评价和分析,比如我建了电子警察或者视频监控,到底我的车速提高了多少,没有人说的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更多的要集中于细项的实施。下一个阶段是初步设计,每个系统有哪些功能模块,各自实现什么功能?有哪些设备,这些软件模块和设备如何协同工作?详细设计,应该讲清楚项目实施所有的细节。详细设计和需求分析这部分是项目实施的内容,我认为这个是项目的前期工作跟我们做工程前期工作一个非常不同的一点,做工程是做到施工图设计,为什么我说智能交通的前期只能做到初步设计?因为到施工图设计那一级,必然会涉及到很多的细节。比如设备的配置,而各个厂商之间它的施工细节是不一样的,如果你前期工作做到这一步,必然会带有很强的倾向性。所以从总体规划到初步设计,我认为这是比较规范的一个前期阶段的内容。


  有别于一般工程前期项目,行业太细分了,所以规范标准比较缺乏,成果形式五花八门,什么样的单位都去做规划。设计成果是整个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工程的一个独立的阶段。智能交通是多个学科的边缘学科,交叉性综合性极强,对专业知识和IT知识要求都很高。项目失败概率很高,预期效果把握性差。我们要想做好一个智能交通规划或者做好一个设计,重点应该做好哪几方面工作,我简单列举了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交通数据共享交换相关技术,交通数据交换管理系统、交通信息交换网络、交通视频数据处理、交通数据中心、公安网数据边界接入处理,这是设计应该解决的。第二个应该解决的就是交通地理信息平台技术,包括坐标标准、交通对象元对象建库、交通视频数据处理等等。第三就是交通信息服务成套机制,包括商业数据接入、交通信息服务机制、社会资金利用与盈利模式,第四是路面交通整体调控等。


  深圳市综合交通设计院研究院成立于1985年,目前有两百多人,智能交通研究所作为深圳市综交院主要部门之一,主要做智能交通方面的研究工作。谢谢!

 

分享到: 收藏

相关热词搜索:张鹍鹏 智能交通

上一篇:徐晨光:大数据在智能停车领域的应用
下一篇:方戈:基于地理信息的智慧城市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