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凭什么做中国大数据之都 - 调查与观点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中国智能交通领先的门户网站
  • 贵阳凭什么做中国大数据之都

    2015-07-27 14:26:47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杨鑫倢 吴绍志 评论:
    分享到:

      说起贵州,你的印象是什么?是“八山一水一分田”,还是“黄果树大瀑布”?

      这个偏居中国西南部、位居云贵高原的省份,最近刷新了人们对它的理解。先是5月,包括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等科技界红人齐聚这里,参加一场高规格的大数据峰会。当时马云说,十年后的经济变局也许是贵州惹的“祸”。再是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走进贵阳市大数据广场,听取大数据产业介绍,对当地干部说:“我听懂了,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

      贵州省会城市贵阳给自己的定位是“数据之都。7月中旬,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来到这里发现,市民、官员都在谈论大数据,BAT(百度、阿里、腾讯)已经大展拳脚,而创业者们正从全国涌来。

      全城免费Wi-Fi

      刚下了飞机,澎湃新闻记者就在机场搜到了命名为D-GuiYang的免费Wi-Fi信号。一般来说,城市在几个热点区域布置免费Wi-Fi并不稀奇,但贵阳竟然是在全市布置的。

      不过记者发现,很多区域还没覆盖这个信号,连不上。根据当地媒体报道,整个项目计划投资20亿元,2015年开始建设,2018年完成全覆盖,也就是说,目前尚在建设初期。

      不过,通信业专家项立刚对此并不看好:“肯定要失败,有这钱为何不支持运营商宽带建设?Wi-Fi技术有问题,全城布置成本高,年运营费用要50亿元,这钱贵阳市政府掏得起吗?”

      按照一般模式,公共Wi-Fi的确烧钱,但结合大数据,贵阳也许有底气这么做。

      根据报道,全城的Wi-Fi热点的投资方,是富士康、阿里巴巴、世纪互联和贵阳市政府。相关人士向澎湃新闻透露,几方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富士康是大股东,阿里巴巴是二股东。

      “这种全城免费Wi-Fi不可能做成公益项目,他们收集大家上网产生的数据,将数据脱敏处理,了解人们最近关注的内容、收入、消费水平、信用等情况,未来推到贵阳大数据交易所里去交易。”上述人士透露。

      据澎湃新闻了解,贵州大数据基础平台建设初期以代码表示,共3个项目:全城免费Wi-Fi是701项目,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是702项目,大数据与金融投资市场是703项目。

      通过701和702其中的联系,免费Wi-Fi找到了造血功能,也成就了与其他不同的商业模式。

      “一把手工程”

      斥资造全城免费Wi-Fi只是阿里巴巴在贵州行动中的冰山一角,马云的野心不止于此。

      马云此前曾多次到访贵州。2014年4月,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省长陈敏尔会见马云,贵州省人民政府与阿里巴巴签署了云计算和大数据战略合作协议。

      彼时,贵州省正加速大数据产业发展。2014年6月,贵州省政府成立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陈敏尔亲自担任组长。

      阿里云高级业务专家何为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当时阿里云在贵州各政府部门调研迁移上云的可行性,就是在这个小组带头下。令他们感到惊讶的是,小组成员参加了他们每天的例会,无论白天黑夜。

      去年底开始,基于阿里云技术,贵州把整个政府IT系统迁到云上,命名为“云上贵州”,建立交通、环保、食药、工业、电子政务、旅游、电商7朵云的41个业务系统。

      贵州省更是激进地规定:除有特殊需求外,所有省级政务部门将不再自行购买服务器、交换机、存储等硬件设备,不再自建机房,政府数据统一存到云上。

      “这是一把手工程。贵州省委书记和省长十分重视,愿意突破原来的限制。”何为说。

      据澎湃新闻了解,目前,食品安全云、交通云等已初步建设完成。还有一些大的委办局因为原系统集成性和捆绑性很强,还在陆续迁移过程中。整个建成后,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孤岛”会被打破,为大数据的形成、共享和挖掘提供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云平台,贵州交通治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贵州省公安厅交警总队管辖区内,今年1-7月没有发生一起死亡3人以上的交通事故。

      在指挥中心,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看到实时展现交通数据的大屏幕,它的背后是一套云平台大数据分析系统。云平台可以智能将车辆图片进行结构化处理,与真实车辆图片进行对比,瞬间判别这辆车是假牌还是套牌车,指挥平台发现之后,民警前端拦截;云平台还可以监管公路客运、危化品运输车等重点车辆,对驾驶员进行人像比对。

      屏幕显示,公安云的数据已经达到近100TB。“原来的条件下,100TB是不可想象的事情,现在我每个月都产生100TB数据。”指挥中心主任王斌告诉澎湃新闻,目前“云上贵州”只有他们用上了大数据分析功能。

      王斌说,指挥中心的业务迁移上云,他们只用了一个月。“我们的模式和阿里云给12306(铁路售票网站)做的一样。新的东西全部上云。老的机房,我们抽取数据,把查询摆在云上,因为查询消耗的资源量非常大,而读写生产还是放在老的系统上。”

      富士康的山中数据中心

      郭台铭同样不愿错过贵州。

      在贵阳市区,澎湃新闻记者看到一个富士康招聘点,上面有富士康(贵州)第四代绿色产业园招人的信息。不过工作人员说,“5月份招的时候,职位被一抢而空。”那里现在容纳了几万名工人,生产苹果、小米、华为等产品。

      富士康在贵州不仅是代工厂的角色,去年7月投产的产业园还拥有数据中心、研发中心,而后两者才是富士康在贵州的重头戏。

      当地多名人士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富士康在贵安新区的数据中心造在了山洞里。“他们挖空了三座山,装了几万台服务器!”一名接近富士康的人士说。

      高标准的数据中心是大数据的“基础设施”,阿里云等云公司都会来租用。富士康的这些数据中心则服务于全城免费Wi-Fi。

      翻阅贵州日报,记者找到了些许端倪。“富士康园区中有一座小山,在建设厂房时如何处置让人费尽心思……设计人员将山底部的两头打通形成隧道,这里就变成了天然的绿色隧道数据中心。这一设计借助隧道的‘穿堂风’和山体内部温度低于外部的自然条件,成为机房服务器的天然‘空调房’。”

      2013年7月,当郭台铭第一次来到贵州时,他就觉得这是一个宜居生态的城市:“一件衬衫,穿了两天,衬衫衣领还是和洗过的一样。”

      吸引郭台铭的,其实是适宜气候所带来的巨大成本节约。7月中旬那几天中午,记者在室外也没有感到太热。

      贵阳当地一位人士介绍,“数据中心机房需要控制在低温,而贵州本身气候宜人,电费又便宜(这边的电力都是卖到外省),贵州就会有优势。如果在成都平原,投入的电费比重是远远超过贵州的。”

      《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2014-2020年)》也提到这点:贵州省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夏季平均气温低于25℃;电力价格具有竞争优势,贵州省工业用电平均价格明显低于国内其他地区。

      在富士康所在的贵安新区,还坐落着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的云计算基地和数据中心。电信一期3万台服务器已投产,习近平6月就来到这里考察。相关人士预计,7月和8月,联通和移动服务器也将投产。贵安新区是国务院2014年1月批复同意设立的国家级新区,贵阳市驱车过去1个多小时,地势相对平坦,人文生态环境良好。

      不过,在中国10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连点的名单中,不见贵州踪影。

      一知情人士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苹果确定会在贵州放一个数据中心。”

      据中新网此前报道,在富士康的推动下,美国苹果公司副总裁丽莎·杰克逊6月11日在贵阳表示,苹果将进一步密切与贵州的沟通交流,共同推动苹果公司亚太数据中心落户贵州。

      郭台铭还是贵州省政府经济顾问,2013年后郭台铭每年都到贵州一次,而他如此钟爱贵州,恐怕还与自己的新业务相关。

      上述人士向澎湃新闻透露,富士康把无人汽车的研发放到了贵阳,因为无人汽车的编程和测试需要气象大数据支撑。同样的路况下,温度、雨雪等区别会影响无人汽车的行驶速度、行驶习惯。

      创业者的人才之困

      光有数据中心不代表拥有大数据产业。

      眼下,中国创新力最汇聚的地方在北京,至少一半的科技创业公司在北京诞生。

      7月15日,澎湃新闻记者来到位于贵阳高新区的大数据广场,这里由一幢老大楼、两三幢新大楼组成,还有一些大楼在建。这里和北京的中关村广场定位一样,聚集中小企业,不过这里来往的人不多。

      新三线是这里惟一的咖啡店,同时也是众创空间、孵化器。下午2点,记者走进发现,没有一位客人。“新三线去年9月开张,已经可以说是贵州创业环境变化的缩影。”一创业者说。

      新三线店长刘英男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贵州以前的创业氛围并不好,基本上是传统行业,传统行业不太需要交流,而需要‘关系’。走到新的IT互联网时代,需要的是‘和用户的关系’。融资方式以前也不是风险投资,而是债权投资。”

  • 关键字: 贵阳 大数据
  •    责任编辑:liujuan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