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ETC收费的危机与挑战 - 调查与观点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中国智能交通领先的门户网站
  • 讨论:ETC收费的危机与挑战

    2017-08-24 17:03:54 来源:its114.com 评论:
    分享到:

      2017年5月5日,由交通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支持,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主办的2017’交通电子支付发展论坛在“2017中国(上海)国际交通工程、智能交通技术与设施展览会”期间成功召开,来自路网中心、各地高速公路管理公司等方面十多位专家出席,本次会议主题为“ITS,助力城市交通缓堵”。在论坛最后,进行了半个小时的互动讨论,以下为讨论实录,未经讨论者审核。

      主持人: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副主任王刚

      嘉宾: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秘书长 刘举

      北京速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胡宾

      山东高速信联支付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耿

      广州华工信息软件有限公司智能交通部总经理 何站稳

      江苏省高速公路联网营运管理中心苏通卡管理中心经理 谢蒙萌

      国家ITS中心电子收费技术应用研究室高工 王刚

      伟龙金溢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 鲁骏

      蚂蚁金服集团城市服务事业部总经理 林光宇

      腾讯公司行业合作总监 邹小武

    QQ图片20170824171305.jpg

      主持人:今天互动讨论因为时间关系,只有半个小时,以专家讨论的形式为主,也可以提问。我的问题是,各位对下一步ETC应用于停车的发展趋势,有什么看法和意见。

      刘举:我创业的企业是做停车场运营管理,有一定规模的线下资源,和北京速通共同申报了北京市科委的科技项目,相当于政府资助,双方合作很好,但我认为推进得不是太理想,可以通过技术层面总结这件事情:第一,停车场的出入口很不标准化,不像高速公路有审批制度,出入口设置有规范;第二,原有的停车场空间不够,一进一出两个车道,在ETC不太普及的情况下,很难做到高效的通行;第三,ETC停车场设备硬件产品还是很贵,作为停车场运营管理方不会做太大的投资。这是当时我们在运营角度遇到的一些阻力,停车管理中最大的痛点和难点是什么?就是现金交易,通行效率非常低下,我们一直致力于通过电子支付的形式来实现停车场出入口的高效通行,要实现停车管理现代化首先是信息化,信息化的核心是支付的电子化,从支付来实现信息的采集,方向是没错的。我们发现不是技术问题,而是ETC这个很成熟的产品如何在不成熟的停车场设计运营管理以及不一样的消费习惯中,进行应用推广。ETC已经有5000万用户,基础已经很好,但近几年互联网支付迅速发展,对ETC发展会有影响,我觉得ETC的发展不能跳出ETC来谈ETC。

      胡宾:跟刘总合作的项目,在北京吃了一个"螃蟹",最早是在首都机场做了这个项目,当时把高速公路ETC的模式搬过去了。但在市内停车场应用要复杂的多,克服了很多的困难,也走了很多的弯路。尽管后来这个项目覆盖的停车场不是很多,但项目经验是比较宝贵的,现在相应的技术、模式设计等等已经是非常成熟。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点体会,那就是我们在前期过度的关注ETC本身,更多的只是想解决ETC去支付的问题,ETC融合到停车场系统里面。实际上,更多要关注整个停车场方方面面的问题,不光是支付,包括管理,个性化的一些需求也都要关心,如果这样,整合还是会比较顺利。

      主持人:在速通这几年在停车场扩展业务中,你们感觉到最难突破的是哪里?

      胡宾:应该说我们现在还是在学习,已签约了50个停车场,实际开通是36个,我们还挑选些对支付依赖比较高的场所,总流量还可以。我觉得难突破的还是接受程度的问题,每一家停车场都要一个一个的去设定,是非标准化的流程,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没有把完全成熟的模式更好的提炼出来,包括配套的平台等等。这样的话,我们在解决个性化问题的时候能力还不足。如果停车管理系统已经很完善,把ETC支付嵌进去,就能很好的解决它的问题。

      主持人:如何降低成本,从而使ETC更加有效高速的落地?

      鲁骏:首先降成本是比较困难的,其次也比较孤单,在开始的时候,必须要有一个开创者。物业管理公司很多都知道ETC,他们也认为ETC应该是个方向之一,但不是唯一,而且应用案例太少了,怀疑管理上能不能帮助他们实现价值。支付是个管理工具,物业管理必须要有配套的管理流程、管理制度体系、人员的调配、权利责任等等,必须有物业愿意付出成本来尝试ETC停车管理,真正的实现像新加坡这样的一个人管理几千个车位的场景。伟龙金溢建议在行业里面一定要很明确的政策,要打掉ETC运营商的疑虑。宣传推广也是一个问题,声音太少了,基本上没有什么宣传,我希望部里或者行业一起去,让我们不要那么孤单,应该有更多团队一起来开创这个事业。

      主持人:就是政策要落地,宣传力度要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找准对象,提升应该有的价值。何总怎么看?

      何站稳:我一直默默观察停车这个行业,烧钱推广很难持续,如果把整套系统都换了,成本太重了,只是给商场加一台POSS机,为什么要把整个收银系统关掉?我们应该很轻的支付能力加进去。不需要把人家的系统剔掉然后替换,支付方式的变化只是用户的体验,但对管理公司管理效率并不见得有多大提升。有停车场原先用非国标的ETC系统,现在人说免费换车牌识别的技术,他们就换了。我们把停车管理系统换了,为了装收单POS机,做管理调试和匹配,付出了更多代价。

      现在有能力推进停车场大规模标准和改造建设的实体,一定要有资金,要有产业基金,要找到钱,没钱很难在短时间内,按标准化进行推广覆盖。找到钱了,想在这个生态系统里面得到额外超额利润的单位要出钱,不出钱退出。我想推这样的模式,问银行干不干,支付宝、微信干不干,我们互联网支付提供帐户关联,你们都不干我再找,如果都不干,那这个事没法干,没钱什么都不行。解决资金来源的问题,是行业要考虑的。政策方面,我觉得政策的效用不是太大,首先是要把你死我活的对抗转化成互利共赢的共生。现在地产商并没有很多停车场解决方案,基本上两三家甚至一家,捷顺、安居宝、科拓等业内前十企业,起码手上有10万停车场,抓住这前十,配套不就行了嘛,相当于十大卖场的收银系统,把POS机接过去就好了。今天微信、蚂蚁金服能打通,我们也可以打通,背后只是需要一个合理的规则和机制,而不是缺少平台。

      主持人:模式很重要,技术标准现在也很重要。

      王刚:做什么事情如果标准先行,固然是好,大家都按标准去做可以少走弯路。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标准是什么?标准是各参与方通过一定的实践达成一致以后,共同认可并且共同遵守。新兴技术和应用,很多的时候很难达成一致,在最开始就形成一个完善的标准,这是非常困难的,必须是经过小范围的、在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经过实践之后,证明是可行的,然后再制定标准,然后再去推广、去普及。刚才王主任也提到,我们的标准其实是滞后的,我希望下一步各参与方都从标准的角度多去提供一些宝贵的经验,然后能够反馈给我们,尽快的形成统一的标准,促进行业发展。

      主持人:今天来了两位互联网巨头企业的代表,邹总,现在各省也在试水微信公路通行收费,对于这种业务的应用你是怎么看的?

      邹小武:如果是单纯的手机打开微信支付,有一定的空间,但并不大,没解决通行效率的问题,没有实现机器换人的问题。如果说替代了一部分现金缴费,增加了一个支付渠道,可以理解,但相比ETC的通行效率,并不高。未来可不可以和ETC关联起来,给用户提供虚拟的ETC帐户,如果有运营单位愿意,可以和微信共同探索,我们也在研究相关的解决方案,但要从实际业务做更深入的交流。机器换人,最终还是需要有一个实体来帮实现,微信只是连接用户,用户连接设备,再连接用户,微信可以帮助实现服务到达,互联网更多的是连接。真正意义上的服务,是由行业的合作伙伴进行提供,我们只提供一个渠道。

      主持人:林总,你刚才提到了信用的问题,ETC全网用户有5000万,但是5000万里有接近50%是原储值卡的用户,需要先付费再通行。ETC与支付宝信用模式的结合,能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林光宇:支付宝和ETC帐户关联,包括ETC代扣绑定账号,预付费卡预充值也可以用这个模式。互联网就是两个部分,一个就是互联网讲究的是一种普惠,而这种普惠享受最大的实惠或者便利,给用户一个选择的权利。在忘记付费的情况下,应该能够享受这样的服务,先享后付。信用其实有两个作用,一个就是积累信用,每一次欠费一直不付,就不会再有先享后付的服务了,但是你履约了,持续的履约就是增加你的信用,就可以享受。在高速这个领域我认为我们可以做信用,让他通行效率更高,先通行,后续再来结算,和支付宝、芝麻信用做一个绑定,或者直接和支付宝做一些技术上的结合,我觉得是可以做到的。

      互联网第二个部分就是快速服务,让这些用户活跃起来,这也是用户选择的问题,想要把服务做到最好,不是轻度连接就可以,而需要重度的连接,只有在信用连接的时候,在数据层面去做这样的连接才能够发生化学反应,某些只是做了一个渠道和工具,不会发生化学反应只是一个物理反应。

      主持人:我请教一下谢蒙萌总,两个问题,ETC应用后续会朝哪个方式做深入。

      谢蒙萌:和刚才李剑主任说的一样,我有很多的思路和想法,我有的时候会站在一个行业的角度,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比较客观看待行业自身的问题。山东开始做跨省运营的时候,有很多省份都反对,觉得手伸到其他省份,但我觉得环境已经不一样了,一个方面客户的需求是多样化了,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今后线上的服务的业务和线上业务的发展已经跨出省域的范围,互联网运营没有了省域的概念。山东靠着江苏,我也感觉到压力,但为了行业未来的发展,这种开放的姿态必须要有,开放才有发展。胡宾总刚也提过,我们的客户出了省之后的服务,当地的ETC运营商能不能协助完成异地服务,今天来的同行,我觉得相互之间的心态都是开放的,没有一家说是固守在本地,不允许别人进入我的领地,如果都没有这种,才有更多的推动。

      主持人:今天上午报告的时候提了5+1的概念,有关于金融化的讨论,我了解江苏也是在逐步的想往深度金融化的方面去做一些尝试和探索。站在您现在这个角度,去跟金融结合,做到什么程度是最好的?

      谢蒙萌:我觉得山东的李总可能有更多的经验。我们为什么叫通行宝?集团现在想把ETC运营公司向金融板块转移,也是今天的主题--交通电子支付,公司性质不再是传统的高速运营管理,而转向做支付、金融,这是我自己感觉到的冲击,要努力学现代互联网企业,特别是做互联网金融的企业。向专家去请教,在他们看来,ETC卡如果作为一个银行帐户的话,那么这个帐户体系怎么构建?我们应该去向现在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学习帐户体系的构建,我们ETC卡双钱包的模式,老是有数据丢失,怎么样去监控数据,银行也做芯片卡了,跟ETC原理一样,为什么银行没有出现大批丢数据的模式,我一直跟银行界做交流。银行是最近几年提出芯片卡的集中式管理,一开始跟卡片不一样,全是用帐户进行管,所以不存在帐户的问题。银行后来提供芯片钱包这个新生事物时,也发现这是个新问题、新挑战。目前我跟几家银行交流下来,要创造一切场景直联后台,补充丢失数据的问题,然后给到数据库里面。这样,会把点点滴滴的经验补充到交通行业运营当中来。对于从事ETC老的交通人来说,要学习如何去做金融的思维,学着尽快的少走弯路,这是我自己自身的体会。

      主持人:山东这几年工作稳准有力度,获得了比较多的共鸣,请教一下李耿总,展望一下三五之后,ETC在交通行业什么样的生态是最理想的?

      李耿:这个题目很大,好像在做规划。今天上午我讲的有些话有点含糊,我觉得ETC的将来是一个更大的ETC概念,不仅仅是现在国标的问题,路网中心将是大ETC的银联,各省的ETC发行方也是一个大ETC的发行方,这个大ETC包括现在的国标ETC,包括现在基于牌照视频识别的ETC,也包括基于电子车牌的ETC(尽管这个是公安部主导发行,但应用完全可以由交通部门主导)。各地ETC运营公司将来是ETC的发行方,但不仅仅是国标的,为什么?从现在发展来看,国标ETC如果仅仅是抓住一个产品,未来就不是特别乐观,何总讲了最近连续有几家上市公司的业绩下滑,就隐含着ETC行业的危机。上午说了互联网的冲击,互联网是背后的支付,前端体现在牌照识别,体现为电子识牌。牌照识别不是一个新东西,识别率十几年并没有显着的提高,但为什么现在就威胁到ETC了呢?过去威胁不到呢?就是因为现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结合起来了,在没有账户体系之前,还不成熟。就ETC应用于停车场的主题来说,国标ETC是不是能深入应用,我要打问号。山东2014年在济南、青岛、德州做了几个ETC停车场,也就是说在那一年开始,我们突然发现很多停车场的牌照识别收费形式开始出现了,这种形式出现了之后,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马上就把ETC的拓展叫停了,不做了,我觉得很难。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再去发展,没有其他有竞争力的技术方式竞争的话,我相信ETC进停车场是没有问题的。我的危机感来源于刚才何总说的,停车场缺的就是最后支付的环节,把支付解决了,车牌识别技术的停车场马上就能实现不停车收费。

    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全国排名前十的智能化停车集成商有10万家停车场,就跟这十家去对接,接上就完了,像支付宝和共享单车对接是一样的,就这么简单。真的就在几个月的时间一下子让现在这种基于牌照识别的,目前出口还要停下来现金缴费的停车场,变成不停车缴费,真的不困难。但要想把ETC天线架到10万个停车场,这可是一个很困难的事。基于这一点,我对国标ETC去进停车场,商业化的进,不是试点性大规模形成盈利模式的进,不持乐观态度。高速公路ETC的角度同样面临着这种挑战和竞争,与其让别人用新的模式颠覆和取代,不如我们现在主动去承担这个角色,不管哪一种模式都是我们来运营,都是路网中心去结算。我们做的是ETC,ETC就是不停车收费、提高效率,不管走的技术路线是什么,国标的也好,还是未来哪一种车牌识别也好,都是我们的资源,都是我们要做的事情,这是我的想法。路网中心做大,做成大ETC,我们各个省也跟着你做大,多做几种ETC的模式,有哪一种能颠覆现在的模式,我们就做哪一种。

      主持人:谢谢李总,我们要做自我颠覆,然后提出大ETC的概念,确实也值得我们去思考。

      谢谢各位专家,会议到次结束。


  • 关键字: ETC 停车管理 公路收费
  •    责任编辑:its114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