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炜:机动车智能化发展趋势与障碍 - 调查与观点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中国智能交通领先的门户网站
  • 周炜:机动车智能化发展趋势与障碍

    2018-04-25 09:13:24 来源:www.its114.com 评论:
    分享到:

    4月9日,由工信部、深圳市人民政府指导,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深圳市智慧交通产业促进会主办的2018中国车联网大会暨中国道路运输信息化高峰论坛在深圳市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周炜做了“机动车智能化发展趋势与障碍”的主题演讲,本文为演讲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本人审核。

    微信图片_20180424172105.jpg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周炜

    各位朋友,各位同仁,上午好!今天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些我们近几年一直关注、研究的事情。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国家安全生产专家(道路交通组副组长),曾经参与多起死亡人数超过30人以上的交通事故调查组。

    道路交通是一个大的复杂性系统,由人、车、路、环、管、网、信等一系列要素构成。对汽车智能化技术发展,大家都有的这样、那样的不同看法,但使用者的需求是最现实的,希望行业要“不跟风、不迎合”,应“相对客观、低调冷静、视角宏观”看汽车装备技术发展问题,对“机动车电动化及无人驾驶汽车”等热点“冷静思考、深入研究、慎重推动”,并提出政策建议。 我从这几个方向跟大家沟通一下。

    1智能化发展趋势

    智能化的核心构成是一系列主动安全系统,自动驾驶的现实应用其实质是一系列主动安全技术叠加与集成。可以说,未来的自动驾驶一定是车路协同的自动驾驶。

    举一个例子,下午3~5点我们开车由东往西的时候,正好对着西晒的阳光,很刺眼,很难看清楚红绿灯。人眼看不清楚红绿灯,摄像头就一定能看得清楚红绿灯吗?在未来,你是否能看清楚红绿灯,摄像头能否看清楚红绿灯都无所谓,当路侧设备随时广播发送的信息,被车载设备接收以后,驾驶人及智能感知设备就不必精准识别交通信号了,车路协同是我们认为“最靠谱”的一个技术路线。

    1.png

    营运车辆是道路交通运输装备,国际惯例交通运输部是管全链条,在车辆生命周期过程中交通运输部管了95%。营运车辆行业发展趋势表现为“四种模式”的转变:一是以数量收益的模式逐步转变为以质量收益的模式;二是以规模发展的模式转变为以个性化发展的模式;三是供给主导市场的模式转变为需求主导市场的模式;四是以产品为核心的发展模式转变为以服务为核心的发展模式。也就是说,未来车型及数量由提供出行/运输服务产业决定并引导。

    在智能化汽车发展趋势方面,我认为有三点:

    一是以数量收益的模式逐步转变为以质量收益的模式。智能化汽车的行业发展,终究是技术群的博弈,谁能占领技术制高点,谁将在行业中获得话语权,最终依靠以技术群为支撑的质量效应,获得最大收益。

    二是以规模发展的模式转变为以个性化发展的模式。智能化汽车将实现由简单的交通工具到移动多用途空间的转变。驾驶员从繁琐的驾驶工作中解脱出来,办公、生活、娱乐成为了用户在汽车移动中的新活动选择。

    三是供给主导市场的模式转变为需求主导市场的模式。传统汽车行业以供给主导市场的模式必将调转为以需求为导向;而且各类消费群体的多种场景需求的个性化将引导行业的定制化、个性化发展。

    对于汽车智能化前景的预测,我认为无人驾驶是一种最终状态,在最终状态实现之前,所有的级别都不能脱离主体责任,也就是说车辆有人驾驶的、人负主体责任,无人驾驶的、机器负主体责任。我非常同意姚老师讲的一句话,在混合交通信息,技术没有完全达到终极阶段的情况下,现阶段以及五年以内我们的自动驾驶、智能驾驶,无论什么级别,要解决高效的问题是不可能,自动驾驶车不可能开得比人快。说明什么问题呢?假如把自动驾驶车辆融入到现在的实际交通环境中去,是寸步难行的,因为你讲规则,有很多不讲规则的驾驶人。任何一项技术是有局限的、有使用范围的,要达到怎么样的愿景,是一个长期的目标。

    2机动车智能化认识误区

    自主式(孤立系统)和协同式(智能网联)系统发展趋势是不一样的,汽车的智能化,一定不是孤立的智能汽车,包括了立体通讯、车路协同、高度融合等等。但无论智能驾驶现在遇到什么,依然是未来发展的一种主要趋势和方向,方向性不可改变。像我前一时期在另外一个场合讲,如果说不变的,是我们不断向智能化迈进;如果说改变的,我们的运输模式、营运车型可能都是要变的。

    四个不可行。一是,仅仅依赖本车的智能化不可行,智能化也是有局限的,即便是20万的车+200万的传感器依然会出现安全问题;二是,仅仅依靠GNSS、高精度地图不可行,在深山、高山峡谷地带、荒郊野外能获取稳定的GNSS信号?三是,仅仅依靠单一传感器类型不可行,真正的信息化、智能化都要用一备二;四是,智能机器人驾驶车辆不可行,未来的自动驾驶只有一个方向,就是把这个车变成智能机器人,从原始概念设计、生产到营运的全过程,就是设计生产的目标是智能汽车。

    现在的障碍。第一,造好“传统”汽车是造好智能汽车的前提和基础。要把一辆汽车变成一个智能机器人,你底盘过关吗?底盘不过关,你敢控制车辆制动和转向?这是要命的事情,不妨你试一试,拿一款3杠4的农用车,把它做成一个自动驾驶的设备会发生什么,不敢想象。第二,这是一项涉及广泛、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很多部门和行业协作来完成零部件制作,汽车工业的核心在哪儿?我们到底掌没掌握核心技术?真正汽车的核心技术在哪儿?在零部件企业。目前,汽车电子产业生态并完善,中国还没有自己的EBS、ESC研发生产能力。第三,行业发展“防止四种误区”:一是产业规模防止无序扩张,二是产业方向防止超越现实,三是产业系统防止纵向垄断,四是汽车产品供给防止与运输业态需求不匹配。

    2.png

    我国要发展智能汽车,可以从四个维度突破障碍:一是汽车底盘技术是根本(整车级),二是汽车零部件是核心(零部件级),三是系统的可靠性是难点(系统级),四是汽车网络安全是保障(交互级)。

    3机动车智能化发展建议

    我想强调一下,任何一项技术推动都需要有适宜条件。包括现在的主动安全防控技术、无人驾驶,什么样的技术都是有适用条件的,脱离了适用条件就是伪科学。如果不考虑新技术推动的适用条件或者忽略了这个条件,就会带来新的问题。尤其是安全问题,新的安全技术将会带来新的安全问题,这是我们非常关注和非常忧心,每个企业都考虑自己的利益,在推销的时候,只会说会带来什么样的利益,很少会去讲可能造成的安全问题。

    全要素、全工况、全时空,高可靠性。全要素,很多人跟我讲不行,ADAS对人的识别还有困难。如果ADAS识别不了人,车来了不撞、人在前面了就撞,这是没有道理的。装了ADAS设备,就要实现从零到最高时速下,都可以识别,即全工况。全时空,阳光灿烂,条件非常好的时候,识别率达到90%,但是天一黑就识别不了,我装你干什么呀?天气好的时候,人也能看得见,天气不好我才看不见,才需要依赖智能化设备。

    未来道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车辆装备的需求。

    (1)货运模式:大宗货物的集约化运输、小批量货物的专业化运输、各类需求的差异化服务(如配送),推动综合运输。

    (2)客运模式:各类需求的差异化服务,推动综合客运接驳,尝试共享。

    (3)技术需求:立足于5-10年,汽车技术自主发展建议。

    我们五到十年内最关注的问题是车辆技术的完善,如果没有很好的车辆底盘,就非要动刹车、转向、动发动机,改变车辆性能的改装都是大改装,会有问题的。

    车辆智能化技术的推动,我们也正在做一些实验、示范。我们对运输模式、对车型是有要求的,目前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碰撞问题,对于碰撞问题是最关注的,为什么?60%的事故是碰撞事故,解决碰撞问题,未来会更安全、高效。

    我就说这么多,谢谢大家!


  • 关键字: 机动车智能化 发展趋势 障碍
  •    责任编辑:梁兰春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