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测速设备的应用发展趋势 - 城市智能交通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领先的智能交通门户网站
  • 道路测速设备的应用发展趋势

    2014-09-29 18:16:29 来源:智慧交通杂志 作者:刘娟/译 评论:
    分享到:

      

    科技发展,法律变动给道路执法带来诸多问题,隐私、数据、执法实践。为了各企业对这些问题的看法,ITS世界智能交通对一些重要问题作了深入调查。在如今这个时代,大部分车都装有GPS黑匣子、车联网系统,一旦车辆超速,系统便可立即发出警告,因而大家对道路执法的未来提出疑问。为了了解与此紧密相关企业的观点,我们对执法设备提供商进行了调查:车载设备(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或者蓝牙)对道路执法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而我们得到的回答无一例外都是,对车载设备的应用将会持续增加,但没有人认为原有的道路交通执法设备(如电子警察、测速等)会走到尽头,至少近期不会。

    RedspeedInternational的执行总监罗伯特.莱恩认为:"未来,GPS以及通信设备或类似技术将取代传统支架上的监控设备是一个趋势,在技术上并不是需要很长时间。但这些设备在法律法规,实践等方面,取代道路监控设备成为执法主导还需要时间。"

    Xerox的解决方案总监理查德.哈里认为:如果说道路执法的理论依据是鼓励司机遵守法律法规,那么相较之,着重于给司机带来利益而非着重于执法的这种方案也许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他认为将一些附加的智能系统如速度监控预警系统,比起在车上装上一些用于超速执法工具的黑匣子,应该会起到更积极的作用。

    Vitronic的销售总监丹尼尔却持有不同观点:"车载设备也可能对司机的驾驶行为起到积极作用,因为当人们意识到交通事故中犯法行径触犯法律将会被记录下来,他们更可能在限速范围内驾驶。"然而,他也同样说道:"像其他一些车载科技一样,车载设备同样面临干扰以及执行标准等相关问题。但在道路执法设备方面,这些问题已得到解决,所以我不认为车载技术能够很快取代道路执法。"

    Gatso的董事长蒂莫.盖特索耐德认为还是需要道路执法系统打击违法套牌,核实驾照,车型号,同车载设备的ID地址一致,除非车载设备已经被破坏。

    很多受访者都强调了涉及隐私的相关法律。Jenoptik的产品总监也提到了公正性,从积极的一面来说,即使只有少部分车辆安装"黑匣子",在起到控制车速作用的同时也会降低道路平均车速。"但是如果没有额外执法设备,少部分安装车载设备的车辆要接受执法,这是不公平的。"

    如果我们的受访者的看法正确,则交通执法依然需要一定形式上的道路执法,我们想问:少了土建工程,这种不在建立在地面上的技术设备会不会成为未来的主导。

    不管怎样总会遇到有遇到相似问题的情况,这一次Vitronic与Kapsch就都说到动态称重安装。Kapsh的道路安全执法总监马丁.李诺尔提到动态称重技术,是依靠安装在路面上感受器实现对车辆的称重。

    根据VitronicScholz的观点:不安装地面和路口的科技设备来实现执法将成为现实,成为常态。他道:十年前市场上基于雷达的车辆检测设备还很少,线圈检测非常的常见。而当雷达检测这一非侵入式的设备能够传递准确的多车道测量值时,这一切就开始改变了。今天你再看大型道路安全工程,成百上千的执法系统一样都是"非地上"。

    Jenoptik的比尔曼认为,非入侵式设备的市场份额正在不断的增加,单对于一些比较恶劣的天气或是交通情况非常复杂的情况,路面技术还是很有优势。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道路监控执法都会有很大的需求。

    Redspeed既采用路面技术也采用非路面技术,Ryan认为两者都有其优点。"每一种侦测方式,不管是激光、雷达或是传感器都会是在未来交通领域扮演一定角色。每一种都会保持其优势,如果在某个环节最合适的,就会被采纳。"他说:地磁设备非常适合车道,具有高侦查率,最高车速达32千米/小时的车道也可使用地磁检测,所以非常适用于事故高发区。对于更大范围的侦查,雷达则更轻便更适于交通执法,而激光同地磁的侦查率相同。他还说到:近十年来,线圈与地磁被用于检测闯红灯,检测结果可靠,这也证明了其作用。

    澳大利亚与英国都开始使用区间测速,苏格兰交通局宣称正在给恶名昭著的A9公路安装长达220千米的区间测速系统。在改善司机驾驶行为上,区间测速非常有效,尤其是在道路施工区域,但经过一段磨合期后罚款收入降低了。

    消费者最想要的是什么

    在了解到现今大家的想法后,我们想问供应商:用户最想要的是什么?

    Kria的CEOStafanoArrighetti对大家的感受作了一个总括:区间测速是显而易见的有效,"对长距离驾驶的司机,区间测速非常有效,不像固定测速"Jenoptik的比尔曼继续说道,"但区间测速的缺点在于如果车主属于有意飙车,那么其也会有意在测速区间中一快一慢,以确保平均速度低于限速,所以国际上的大客户要求采用二者混搭的测速方案。"Kria的Arrighetti说:"固定测速设备安装起来简单得多,警局当局通常要求安装固定测速。"

    Redspeed预言区间测速市场份额的增加将会集中于两大领域:限速32千米/小时的住宅区以及医院、学校附近的机动车道,尤其是"智能机动车道"。

    Tattile的CEO科拉多.弗兰基指出固定测速也有缺点,比如上班族很快就会知道监控设备的安装位置,警察带着手提式监控设备藏在哪儿。他还指出,测速设备不能用来圈钱,而应真正起到保护人们生命的作用。Xerox的哈里对此表示认同,提及荷兰、比利时两个国家采用区间测速来降低交通污染气体排放量,车速,减少事故发生率,让交通流更加平稳。Scholz也汇报了Vitronic的销售情况:相较区间测速系统,目前来说固定测速设备销量确实更高,但我们也看到对区间测速设备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弗兰奇同样认为区间测速设备的需求量正在不断增加:"在意大利我们正在建设tutor系统工程,长达2400千米的高速上安装了1300个区间测速点位。根据交警估计,五年内可以减少50%的道路死亡人数。"

    隐私数据保护与法律法规

    监控执法系统在世界各处运转着,也符合各地的交通法律法规,尽管科技的发展相比很多国家法律的变更速度快得多。交通法律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想问:对隐私数据保护的法律变得越来越严谨,会不会迫使执法方式与技术的共同改进?针对这一问题,受访者在解决方案上存在一些巨大的分歧。

    Kapsch认为:"我们没有发觉交通执法方式与技术方面已经出现一些具有深远意义的改变。"Xerox则表示,"由于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预测隐私保护、数据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将会增加。"

    德国有着许多世界上最严格的隐私保护法,例如国家卡车收费计划,与车辆相关的所有数据如果鉴定出来与卡车无关将会被立即删除。针对隐私的相关要求促使德国公司Vitronic开发了自己的加密技术,以及数据转换的独有文件格式。即便如此,Scholz说道一些法律确实禁锢了某些执法技术的发展,在德国一些州,"wantedcars"(想车)技术的采纳率确实有限。RedSpeed的莱恩的观点中肯:为了符合隐私保护法,许多系统都装有自动删除与车辆有关的数据,尽管这些数据并未触犯隐私,如此一来就会损失一些潜在价值。这些包括:交通流量测算、时间管理、事故相关车辆的,套牌、遮牌车辆、没上保险的车辆数据库等。

    然而一些人支持自动删除方案,一些数据本可能会被用于其他途径,也可能被用于其他用途,一经删除就不存在隐患。根据Gatsonides的观点:"没有合理的法律与执法,这些信息也许会被用于其它一些目的,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法律限制车、人追踪。"

    在一些国家,最显著的是瑞典,当局起诉的是犯法驾驶人而非车辆拥有者,所以执法相机必须拍下驾驶者的脸部。这造成了一个特例,多数执法相机拍摄的是汽车尾部,因为汽车前面没有牌照,而闯红灯拍摄相机需要抓拍信号灯。但这一状况也许将被改变。"事实上,越来越多用户要求记录司机脸部,因为与驾照分数相关,"Gatsonides说。

    道路监控设备私有化经营

    让行业以及我们的受访者产生分歧的另一主题是:私有化的实施。"不能概括性的回答这一问题,"Jenoptik的比尔曼表示。"是否选择私有化必须考虑到所在国家的法律以及其他一些因素,为了能够部署真确的执法方案,满足当地交通法规要求是必须的。有例子证明部分执法私有化或是彻底的公共执法都是可行的。

    "我们不能忽视执法私有化这一趋势",Kapsch的Linauer说道。建立在公私合作法则上的交通法规与执法是我们积极最求的一种模式。同样的,Xerox的哈里也说"私有化是一种趋势,我们将看到越来越多的私有化。"私企能够为城市提供财政支持并促进科技创新达到最优、做到改善交通执法。

    Gatso与RedSpeed表达了相似的观点,认为公众接受的关键是法律框架的搭建、国家机构的监督以及信誉良好的研究机构进行设备校准。"前提就是公正合法,公私所占比率不是固定的,但在第一批设备安装之前,必须要有健全的条款协议,否则所有的过程都失去了可靠性,"RedSpeed的莱恩如是说。

    考虑到私有化的实施,Jenoptik的比尔曼说最重要的是经营模式。罚款模式可大大减轻公共财政支出负担,但并不能很好的为大众所接受。大家会认为这是方案提供者的赚钱方式,而不是安全投资。

    另一位私有化的狂热者Vitronic的Scholz说道:将交通执法设备的私有化解放了管理者以及财政资源。当局可集中于精力执法,这对执法也有积极影响,得到了私有机构的支持,当局可增加执法频率与执法范围。他同样提醒道:"私有化也必须有个限度,有些责任明显得有政府管理机构承担,如检举,起诉。"

    这些观点反应了分歧所在,Vysinoics的销售市场总监持另一观点:"我反对这一方案,因为私企是由市场驱动。"私有化毫无疑问会促进操作者进行违法监控。如果某一系统有效的缓解了交通拥堵,降低了伤亡率,受利益驱使操作者定会被促使提高检测率:这样一来只会让道路更加危险,所以应当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政府机构并不是受利益所驱动,所以才会用最合适的方式操作系统,而不是增加罚款收入。

    同一车道多种限速模式的可行性

    在很多国家,不同车型即使在同一区域的最高限速也是不同的,可能同时有两三种限速模式。这样就让执法机构的工作变得复杂,因为在任何情况下,执法机构都不得不考虑到车型。我们想问在这一背景下,选定某一段路,针对不同车辆同时执行三四种限速模式是否可行?

    大部分是受访者的回答是,各种各样的车道已经开始采用此种模式,虽说不是所有人都欢迎该方案。比尔曼就很支持:"根据车型执行不同的限速模式有助于让不同车型司机在安全的驾驶速度内驾驶,提高道路安全。我们也是该方案的供应商,可以看到对该方案的需求在不断增加。"

    Kria的Arrighetti补充道:"从我们的经历来看,额外的信息对警察是非常有帮助的。"莱恩也继续道:道路监控设备采用智能系统是一次重要的机遇,不管是不同车辆车型实现不同的限速检测,还是对监控司机行为与位置,监督其做到遵纪守法。

    而Vysionics的Collins强调要意识到这给科技与物流带来的挑战。"在我的经验中,交通执法规则越简单越有效,减少了误解造成麻烦。因为这样一个时候就只有一种方案被执行。

    哈里对大范围加以区别的执法表示中肯,列举了荷兰的LEZ。采用车牌识别技术对进入区域的车辆进行识别区分是小汽车还是货车,然后实现分车型限速检测。类似LEZ的系统必将越来越多,从而覆盖的范围也将越来越广。

    总而言之,尽管受访者对执法设备、相关法律法规的未来持不同观点,但都认为应当加强道路执法。

  • 关键字: 道路监控 交通测速 发展趋势
  •    责任编辑:admin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