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完套牌车,未来交通大数据还能做多少事? - 城市智能交通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领先的智能交通门户网站
  • 查完套牌车,未来交通大数据还能做多少事?

    2015-12-15 10:19:20 来源:光明网  作者:李政葳 评论:
    分享到:

      面对城市里拥堵的交通路况,你是否感觉痛苦不堪?这一城市顽疾带来的种种困扰该如何根治?或许解决方案只有三个字——大数据。在现实中,大数据并非高不可攀。从打车软件、智能公交到航班预测,无处不在的交通大数据,正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也改变着交通行业的运作模式。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深入开发,或许未来路面上全是无人驾驶汽车,车辆运行将在云端调度也未可知……

      从查套牌到智能公交,“大数据+交通”正变得无所不能

      12月4日下午,在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体育馆公交站候车的张女士,正盯着公交站牌查询车辆进站信息。

      与多数城市公交站不同的是,该园区公交站牌上方设置了电子屏幕,通过大数据技术应用,可对范围内70个路口、727个车道进行实时监测。

      这块电子屏幕上显示,张女士预乘的166路公交车还有两站地,约9分钟后进站。一会儿,这辆166路公交车果然“如约而至”。

      查完套牌车,未来交通大数据还能做多少事?


      公交站牌前张女士查询车辆进站信息(记者李政葳/摄)

      或许张女士在享受交通大数据带来的成果时,对苏州工业园区内智能交通系统运作情况并不清楚。苏州工业园区计算机信息中心主任袁飚介绍,全区目前依据路网结构以及交通流分布状况,区分路段、交叉口、车道、流向等不同类型,通过采用视频检测器、微波检测器、卡口摄像机等手段,采集并储存车流量、车速、车牌、行驶轨迹等数据,平均每天采集到卡口500万像素高清照片25万多张、微波数据30万多条、路口交通流数据60多万条,检测器精度达到95%以上……

      “对这些采集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时空比较、分析等深加工,为交通拥堵预警、交通信息发布、车辆布控等功能运作夯实了数据基础。”袁飚告诉记者,近年来通过互联网公司提供大数据技术支持,以园区作为试点,构建了“政企”合作模式,充分挖掘交通大数据的潜在价值,打造“智慧园区”、“智慧城市”。

      与苏州工业园区的“政企”合作模式类似,今年4月,互联网公司巨头阿里巴巴集团也与贵州方面签署了《云计算和大数据战略合作协议》,贵州利用阿里云技术建设了“云上贵州”系统平台,目前贵州公安交警云已投入使用,全省收费站、车道、客货运企业、驾驶人等信息全部纳入云平台,实行动态监管。

      “从交通管理到事故分析再到案件侦破,大数据在贵州正变得无所不能。尤其在套牌车辆的监测查询方面,效果更是可圈可点。”阿里数据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潘永花说。

      “在交通等社会服务领域,大数据作用发挥不足2%”

      探讨衣食住行领域大数据应用带来的影响,交通出行方面的变革无疑让人们体会深刻。随着各大城市打造智能交通,大数据的功用及信息获取渠道也变得更为广泛,有业内人士曾表示,公交刷卡数据挖掘、出租车轨迹挖掘、手机数据挖掘、社会化网络数据挖掘等,都将成为今后交通大数据的主要方向。

      可单就当前交通大数据价值的发挥,多年从事信息化研究的行业专家、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似乎并不满意。“大数据在交通、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方面发挥的作用,其实还仅仅只有1%到2%。”在周宏仁看来,交通等领域对于行业大数据的价值挖掘只是冰山一角,现在很多应用较为粗浅,随着今后深度“掘金”大数据,它对于民生改善还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查完套牌车,未来交通大数据还能做多少事?



      车水马龙的路面(图片来源于网络)

      “智能交通并不是简单地安置摄像头!”周宏仁以城市红绿灯设置为例解释,现在不少城市红绿灯的切换时间都是提前设置的固定时间,但事实上实时车流一直在不断变化,交通灯不一定适用每个时间段的交通流量。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交通大数据测算设置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比如,可以通过数学方程测算求解。这就涉及了传感器系统数据采集,也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数据模型测算。但每个城市的具体情况不同,其数据模型方式也千差万别,这些都需要深入地研究。”

      “大数据前景光明,但真正能够用好大数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周宏仁认为,因为大数据种类不同,和不同传统行业的融合过程中也特点各异,真正能够从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库中,提取有用数据并进行科学合理决策,需要诸多专业领域的操作工序。

      目前,智能交通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在美国的应用率已达到80%以上。比如,汽车经过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时不需停车付费刷卡,而是经过时通过拍照分析,过桥费会自动记入车主的收费单。“无疑,中国的智能交通建设还相对落后,还需要培育更多这方面的人才。”周宏仁坦言。

      移动互联网时代,唤醒“沉睡”交通大数据

      自今年5月以来,滴滴快的推出的大数据移动智能出行平台备受关注。这也成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交通大数据应用的典例。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北京、上海、杭州等10个城市的所有专车、出租车的数据都会汇集在该平台上,并据此提供各区域的打车需求、打车难易程度等一系列参考数据。这也让司机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去哪里载客,怎样用最短的时间赚来更多的钱,这些似乎都改变着行业的现状。

      查完套牌车,未来交通大数据还能做多少事?




      苏州工业园区政务云指挥中心机房(记者李政葳/摄)

      随着近年来大数据成为交通等各个行业的基础性资源,袁飚对此深有感触,“政企合作”模式逐步推进,不管是亢奋激昂的互联网企业,还是谨慎敏感的政府部门,都将推动交通大数据应用进入良性生态循环。

      “在‘互联网+’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个个奇迹,不管是像Uber,还是京东、淘宝等,这些行业奇迹总结起来都是数据驱动。数据在整个‘互联网+’中起着核心作用。”潘永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大数据融合专家、东方通副总裁李晓钢认为,无论是公路、铁路,还是客运、货运,交通行业都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源,如果能够真正唤醒这些“沉睡”的数据,再对其进行融合、分析、利用,将会在交通领域里产生更多“化学反应”。

      李晓钢以节能减排方面为例,他认为,可以针对相同车型、不同使用年限的车辆,对每公里标准油耗情况加以分析,给出耗油少的车辆信息,这样便可为采购提供建议;针对不同车型、相同使用年限车辆的每公里标准耗油情况对比分析,也可得出不同车俩相应的维护时间,以减少由于车辆本身原因导致的油耗支出。

      “随着车联网、移动互联网收集数据加深,未来交通大数据将有更广阔应用空间,远不止是查询套牌车、预测路况这么简单,安全、智慧、绿色的智能交通将成为今后城市的名片与核心竞争力。”袁飚说。(光明网记者李政葳)

  • 关键字: 道路监控 大数据 交通执法
  •    责任编辑:liujuan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