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建议发展“互联网+”智慧交通 - 城市智能交通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领先的智能交通门户网站
  • 海南:建议发展“互联网+”智慧交通

    2018-01-30 11:16:33 来源:华夏经纬网 评论:
    分享到: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机动车数量逐渐增加,每逢上下班高峰期、周末和节假日,“堵在路上”“走路比开车快”便成了许多有车一族头疼的问题。同时,停车难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今年城市交通拥堵依然是海南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他们对此建言献策,以期共同推进海南省城市道路交通更顺畅、更安全、更和谐。

        记者体验

        拥堵 短短1公里开了20分钟

        1月26日17:30,正值下班晚高峰,记者驾车顺着红城湖路和龙昆南路等主要路段,真切感受到海口晚高峰的拥堵:位于海口市“传统堵点”的龙昆南路与红城湖路交叉口,自东向西的路口车辆排起了近500米的长龙,在经历了三个红绿灯更替,记者所驾驶车辆还未能通过该路口。

        在宽阔的椰海大道上,该路段与迎宾大道自西向东的交叉口,因大量左转车辆占据了路面,造成了500多米长的拥堵。

        当天20时整,晚高峰刚刚过去,但位于海口市琼山区的高登西街依旧拥堵不堪——由于道路狭窄,电动车与车辆混行,加上不断有车辆掉头、变道占据路面,记者驾驶的车辆在此处短短1公里的路程,行驶了20分钟。

        建议

        省人大代表:

        给机动车更多行驶空间

        减少占用道路

        建立体停车场

        在今年省两会上,省人大代表张晓华提出了他的“治堵”建议。他认为,城市交通拥堵有很大程度与停车场地不足有关,无论是机动车的乱停乱放,还是路边停车位的划分,都会占用有限的道路资源。

        他建议,政府部门应该规划建设公共停车场,将停车位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当中,增加建设强度。此外,在没有能力配置专门停放场地的情况下,建议交通运输部门以租赁闲置的国有土地或集体土地,用以停放公共交通工具,减少对道路的占用。

        省人大代表蔡建家是海口一名交通警察,他对拥堵给城市生活带来的不便深有体会。他在今年省两会上提出建议,政府部门应鼓励新建项目发展立体停车场,大力扶持立体停车场产业,并尽快制定针对多层停车规划建设的相关政策。他同时建议,城市充分利用道路路边公共资源,对市区立交桥下、绿化裸露土地及闲置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增设停车泊位,满足市民停放需求,并鼓励具备条件的市区写字楼、政企单位及住宅小区现有的停车场向社会开放。

        省政协委员:

        “疏”车“通”路 强“网”健“城”

        建立体主干道路网

        打造“互联网+”交通

        在今年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开药方”——“疏”车“通”路,强“网”健“城”,即在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改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的同时,加强立体化交通城市路网建设,大力发展“互联网+”智慧交通。

        省政协委员潘孝智认为车辆保有量不断增加不是导致交通拥堵的唯一原因,“通勤时间的潮汐性,交通出行无序化,‘中国式过马路’‘路怒’等不文明行为导致交通秩序混乱、道路通行能力下降。”潘孝智说,交通拥堵是城市多重矛盾综合作用的结果,导致交通拥堵日趋加剧的因素很多,归根结底是由于城市交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

        治堵之“药方”

        面对日益加剧的道路拥堵问题、城市交通压力,潘孝智建议,在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改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的同时,应加强立体化交通城市路网建设,可以考虑建设地下汽车专用通道或建设高架桥,构建“立体型”主干道路网。同时,为解决旧城区道路狭窄问题,可对老城区进行适当的拓宽改造,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潘孝智以国外的实践经验为例:通过大量开辟背街小巷的通行、增加微循环,使车辆有较多的绕行选择,城市交通压力便可大大缓解。

        九三学社海南省委会也建言,通过交通大数据优化基础路网建设,针对“宽马路、大街区”观念导致的路网密度和道路面积率普遍偏低这一问题,建议积极推进落实街区制,提升整体路网及支路网密度。针对增加道路供给过程中一度重视尺度而忽视密度,从而形成了大尺度、稀疏路网的建设模式,建议综合运用绿波交通、单向交通等组织手段,提升路网布局与交通组织之间的相互协调。

        省政协委员符琼芬认为,不但要通过科学规划城市路网、调整现有不合理的道路规划,通过多方联动机制完善道路规划建设,从而提高城市的交通承载量,还应建立健全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加快绿道建设,倡导通过绿道绿色低碳环保出行,减少上路车辆数量,缓解道路交通拥堵,并提升环境质量。

        防堵之“针剂”

        出门前,先预估下这个时段的拥堵路段,或者选择用地图软件帮忙规划行驶路线,这些不失为防堵妙招。但是,在面对路况的不确定性时,妙招也没辙。防堵,还需要提前打“预防针”。

        那么,这剂“预防针”是什么呢?九三学社海南省委会给出了答案——“互联网+”智慧交通,推进“互联网+”交通“一引擎”“一中心”“双驱动”“双平台”建设工作,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具体而言,“一引擎”,指的是优先普及各类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通行环境,依靠4G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智能交通设施数字化,建成覆盖公路、轨道、港口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和通行环境跟踪运行监测网络;“一中心”,是指“互联网+”综合信息中心,可通过互联网数据和交管数据的整合,形成更加准确和实时的路况,为用户提供最优的规避拥堵通行服务;“双驱动”,是指便民交通综合信息服务驱动和综合交通协同指挥驱动,提供出行服务、路况反馈、在线服务、投诉建议等便民信息服务,承担日常运行管理和突发事件、活动应急处置的功能;“双平台”,是指公众服务平台和物流服务平台,提供全方位、全天候、高效率、不间断的信息服务,方便群众出行,可将信息、制造、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及包装销售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进行集成式管理,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等。

        符琼芬也对打造“互联网+”智慧交通持支持态度。“当前,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手段蓬勃发展,为城市交通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载体和支撑。因此,建议积极推广应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城市交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符琼芬说,这其中,包括建设全方位覆盖道路、火车站、港口、机场等场所的交通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在道路建设或改造前先通过数据分析,设置合理的交通标志标线和红绿灯时长等。


  • 关键字: 互联网+ 智慧交通
  •    责任编辑:梁兰春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