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交通大脑:主城区有3百余视频员和信号配时人员 - 城市智能交通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领先的智能交通门户网站
  • 杭州交通大脑:主城区有3百余视频员和信号配时人员

    2022-08-04 10:27:12 来源:its114.com 评论:
    分享到:

    灯控路口1847个、交通流检测器完好率59.43%、主城区有306名视频员和信号配时员、绿波带道路326公里、绿波带高峰均速达33.8km/h、还将推进亚运数字专用道建设……

    这些,就是杭州市公安局在回复今年该市两会提案《关于利用大数据推进交通智能化的建议》时,所透露的数据,该回复对杭州市公安智能交通应用现状、杭州交通大脑的应用成果以及未来交通智能化发展方向等,做出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这些数据有几个值得关注的地方,一是流量检测器完好率不到60%,这还是一线城市,其他城市有杭州的一半吗?另外,杭州绝大部分为地磁检测器,那么有没有可能,未来会更换地磁检测器,采用视频或者雷视检测?

    二是,主城区有300多位视频员、信号配时人员,这么多的人员配置,实在与“交通大脑”这个身份相匹配,不管是警情视频检测预警、还是信号配时优化,大脑应该都能做更多。所以最后面,杭州市公安局表示将探索研究AI 信号灯、深化基于机器视觉的视频报警应用,要利用专业团队和专业人士的配时经验,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反馈给城市大脑,供其深度学习;利用接入的绕城高速、城市快速路、主次干道等视频监控,强化视频报警的深度应用。

    其他更多数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深入学习。

    提案回复如下:

    一、杭州公安智能交通发展应用情况

    (一)杭州智能交通建设和应用基本情况。杭州公安智能交通建设主要由交通信号控制、交通监控、智能卡口、非现场执法、交通诱导5大系统组成。其中,主城区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主要分为SCATS(澳大利亚)和ACS(浙大中控)两大类,已建成交通信号灯控路口1847个,其中SCATS信号控制路口1296个、ACS信号控制路口551个,均实现联网控制。目前,交通信号灯流量感知检测以地磁检测器为主,涉及1083个路口、安装有9941个地磁流量检测器。近年因我市“两网”建设等道路施工量大面广,5909个检测器完好,占比59.43%,完好率处于较低水平;因设备离线,无法支撑信号灯自适应调整的路口为716个,占比66.11%。因地磁检测器安装于路面下,也同时存在维护成本较高的问题。随着技术发展,杭州已经开展了通过其他设备、其他方式进行路口车道级流量检测的探索测试,用于替代地磁检测方案。

    (二)城市大脑-交通V2.0建设应用情况。近年来,杭州基于“城市生命体”理论和“互联网+交通治理”的思维,坚持以服务实战为导向,以需求引领技术,按照“全面感知、战略主导、智能模仿、反哺系统”的路径,会同在杭高新企业,垂直整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建成城市大脑交通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持续升级迭代。

    在交通治堵方面,实现了宏观的交通态势感知。城市大脑交通系统像CT一样每2分钟对城市道路交通状况进行一次扫描,实时感知在途交通量、延误指数、快速路车速等“生命指标”,供决策指挥人员量化掌握实时路况并做出决策。当感知当交通态势指标变差时,大脑自动产出预警,提醒指挥人员予以响应处置。实现了对路口失衡预警闭环处置。为解决信号配时不合理、调控不及时等问题,通过融合互联网数据,自动产出路口失衡等预警。由指挥体系落地实时处置,及时“消红变绿”完善闭环处置,积累完善配时方案,平均单个路口的配时方案从原先的4套增加到20套左右,逐步使SCATS自适应率实现最大化。实现了速度最慢TOP道路预警。实时分析城市主次干道通行效率变化,将全市2242条道路纳入监测范围,每2分钟计算道路通行速度,实时产出速度最慢TOP10。对上榜道路进行重点治理,12km/h以下道路由我局情指中心督办,督促各大队消除节点,发现一条消灭一条,由点及面提升道路整体通行效率。计算出早晚高峰的通勤线路。通过互联网、交警感知数据,分析早晚高峰车辆通行规律,在此基础上刻画出通勤路线,并根据通勤路线的流速、流量,通过设置绿波、潮汐车道等方式早晚高峰期间予以通勤保障。

    在安全便民方面。上线了“一码一图”,以事故、违法为关键维度,用数字化评价所有机动车驾驶人和电动自行车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文明行为,实行一人一码,赋色管理,动态监管。在码的基础上运算形成镇街、村社、企业平台、驾校的交通安全五色图,用于评价交通安全管理状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进行精准治理、动态监管。上线了电动自行车智控,自动发现采集电动自行车闯红灯、骑快车道等交通违法行为,结合路口自动预警与快速拦截处置,不断提升电动自行车守法率。上线了号牌“云申领”,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大力推进车驾管服务事项在线办、网上办、社会办,已经在“警察叔叔”APP上线运行,服务便利群众办事。上线了“城市货运导航”,通过数字赋能、流程再造,重塑货车通行证审批申领机制,改变以往“重管理、轻服务”的模式,打造为集“线上全市通办、路线智能生成、一键秒级审批、全程实时导航、动态监管预警”等功能为一体的在线民生安全服务,实现货运车辆出行的全流程在线管理。

    二、今年以来利用大数据开展智能交通优化的情况

    今年以来,杭州市公安局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应用城市大脑,开展智能交通优化工作,围绕“点、线、面”大力开展系列治堵行动。

    一是推行拥堵警情“六快”响应机制。

    城市大脑延误指数一旦达到预警阈值,立即启动拥堵警情快发布、指挥快协同、警力快投入、诱导快同步、措施快调整、警情快复盘“六快”响应机制。交警情指中心在1分钟内“吹哨”响应,支队、大队、中队三级指挥体系快速协同,135支治堵“万马队”快速到岗、快速处置。今年以来,共启动市级响应16次、大队级响应167次,主城区高峰延误指数1.55,同比下降2.5%。

    二是开展快速路提速行动。

    依托城市大脑对快速路历史运行速度进行分析,确定了早高峰运行均速48、晚高峰运行均速47的目标。推行交通事件“135”快速反应机制,通过视频、路面巡查快速发现,电话引导、视频喊话快速处置,4800个报警坐标、全员TPTU快速到达,12架无人机快速联动,快速处置事故、抛锚等事件。快速路警情主动发现率78.9%,1分钟撤离率41%,5分钟撤离率87.7%。依托城市大脑,根据上下游速差优化匝道信号灯,对上塘省院等11个匝道进行交通组织优化,对6个匝道采取时段性关闭措施,目前快速路均速稳定在48km/h左右。

    三是开展堵点治理行动。

    依托城市大脑路口信号配时失衡拥堵报警,主城区306名视频员、信号配时员实时处置,及时调整可变车道、信号配时。750人的治堵“万马队”,在早晚高峰期间的主城区400多个拥堵路口开展疏导、防打结,城市大脑拥堵报警同比下降了55%。

    四是开展绿波带建设行动。

    通过城市大脑实时速度数据,制定小间距双向协调、大间距保主流的策略,并按照一次起步连续过3-5个红绿灯的原则,在主城区建成绿波带道路326公里,绿波带高峰均速达33.8km/h,同比提升9%,确保其他主干道24.8km/h的高峰均速,让市民“少吃红灯”,提升驾驶体验感、获得感。

    五是开展拥堵TOP道路治理行动。

    依托城市大脑TOP道路分析模块,由属地交警大队长领衔,对全市高峰均速低于20km/h的68条道路,开展廊通道建设、绿波带建设、精细化设施、交通工程改造以及单点路口交通渠化、信号优化等综合治理。通过梳理,已有29条拥堵道路高峰均速提升至20km/h以上。

    六是开展信访投诉下降行动。对市民反映强烈、投诉较多的交通拥堵和交通秩序等问题,尤其是学校、医院、保障性住房周边停车问题,通过信访上群日清、双周例会通报、热点问题交办督办、难点问题三方“圆桌会议”等措施,办理一起信访、解决一类问题,今年拥堵秩序类信访同比下降54%。

    七是开展景区专项治理行动。主动会同景区管委会、市公交集团,在太子湾试点推出“地铁+公交”绿色出行措施,开通地铁1号线、2号线、5号线、7号线等6个地铁站点开通多条公交接驳直达线,日均接送游客1.4万人次,打通了景区旅游交通“最后一公里”,推进治堵从“限制性”向“引导性”转变。

    下一步,杭州公安局将迭代升级城市大脑治堵工作,继续深化治堵工作,以取得更好成效。

    三、结合提案建议的下一步工作措施

    作为特大型城市,杭州交通拥堵,堵在“瞬间交通流,依赖快速路来转换”,堵在学校和医院门口,堵在景区,原因是交通方式、部门之间、交通数据三个不协同。在大力充分发挥两网建设功能、提倡改变出行方式,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的基础上,杭州公安将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数智交通,提升数据治堵效能,缓解主城区拥堵状态,切实保障城市交通运行总体安全平稳有序,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一)深化城市大脑建设,打造融合多元数据的综合应用平台。

    一是进一步充实完善交通数据底盘。以城市大脑数据底盘为依托,在接入交警卡口、信号灯、视频监控及互联网地图、速度、延误等数据基础上,积极对接交通、城管、建设等部门,继续完善ETC、货运导航、高速收费等数据接入。在此基础上,推进数据的清洗、治理,打造高实时、高可用、多元融合的数据资源池。二是充分利用各类丰富的数据资源,更好地服务于交通智能化管理。三是持续深化智能化交通应用。持续推进城市大脑建设,不断做深做透创新应用场景。针对目前信号控制系统存在的智能度不足问题,会同在杭高新企业,强化数据融合,积极开展AI信号灯的探索试点,不断提升交通运行效率。

    (二)结合时空特征,开展点、线、面全时段治理。

    杭州公安局将围绕全市拥堵节点路口、通勤线路、重点拥堵区域三个层面,通过城市大脑交通态势指标数据,加强季节性、工作日、假日和一天内时段的流量、延误指数等变化规划分析,完善针对不同时间的交通运行管理方案。具体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开展路口夜间降周期行动。针对部分路口平峰和夜间信号周期过长、配时方案与路口条件及流量不匹配的情况,我局通过大脑路口报警数据对夜间周期过大、延误水平较高路口进行梳理,并科学制定夜间周期运行方案,对两相位、三相位、四相位路口分别制定80秒、100秒、120秒的最高周期档,在保障行人安全过街时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夜间信号配时精细化管理,减少夜间路口延误、提升通行效率。

    二是精细推进绿波带和通勤线路优化。运用城市大脑干道和TOP道路均速数据,对工作日、假日、晴天、雨天等多时空维度下的交通运行数据进行汇聚分析,通过连续视频巡查、数据情报研判、现场实地踏勘,记录路口信号配时、路段协调关系等交通运行参数,提炼交通运行特性,按照小间距双向协调、大间距保主流的控制策略,对现有190条、326公里绿波带制定多时段(早高峰前、早高峰、次高峰、上午平峰、下午平峰、晚高峰前、晚高峰、夜间)绿波协调方案,并匹配相应的勤务、指挥、可变车道和人工疏导措施,持续优化一路一方案。同时,持续针对早晚高峰城市大脑均速最低TOP50拥堵主次干道,通过廊道建设、精细化设施以及单点路口治理等综合措施,每月滚动治理,力争消灭全市时速低于20公里/小时国际拥堵警戒线的拥堵道路。三是持续开展景区拥堵治理行动。针对景区假日拥堵,并蔓延影响到城西板块,市民、游客体验感较差的情况,我局拟在今年3月试行的太子湾“地铁+公交”接驳直达、网约车定点停靠等措施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推广景区“地铁+公交”措施,在灵隐、九溪、宋城、动物园、龙井等景点实施“地铁+公交”绿色出行措施。建立固化“地铁+公交”工作协调机制,打通景区“最后一公里”,推进治堵从“限制性”向“引导性”转变。

    (三)开展实时与常态交通特性分析,实施离、在线协同优化。

    一是深化基于机器视觉的视频报警应用。利用接入的绕城高速、城市快速路、主次干道等视频监控,强化视频报警的深度应用。实时分析道路拥堵、事故等异常情况并自动预警,实现平峰机器巡逻、高峰人工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快速发现、处置影响道路通行的异常情况,消除拥堵根源,打通拥堵节点。

    二是探索AI信号灯研究。杭州将探索研究AI 信号灯,专业团队和专业人士的配时经验,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反馈给城市大脑,供其深度学习。优先在高架道路上试点运行AI信号灯。通过主线上游、下游、上下游速差、匝道速度分析,城市大脑进行2分钟、4分钟、6分钟的不断学习、反馈及自我评价,自动找出主线和匝道最均衡、最适合的时间及流量配比方案,通过优化匝道信号控制进一步提升快速路通行效率。

    针对亚运会,杭州还将推进亚运数字专用道研发建设。利用车辆和道路ETC感知,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交通大脑”的中央控制,推进亚运数字专用道建设,在亚运期间实现赛事车辆时空优先,亚运之后可用于公交专用。目前,富春路样板已建设完成。

  • 关键字: 杭州交通大脑 信号配时
  •    责任编辑:its114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