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是一个产业吗? - 观点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中国智能交通领先的门户网站
  • 首页 > 本网动态 > 观点 > 正文

    智能交通是一个产业吗?

    2015-07-30 18:59:11 来源:www.its114.com 作者:董海龙 评论:
    分享到:

      之所以有想法来抛出这个话题,是因为前段时间有参与某市年度智能交通产业发展评估的一次讨论会,会上对于智能交通产业的市场规模如何确定有些犯难,这涉及到智能交通产业范围的确定,根本上就是对产业边界的确定,而这在新技术、新模式不断出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则成了一个大难题。

      众所周知,智能交通是依附于交通、通信两大基础产业之上的一个衍生技术,是一个多技术集成应用的信息系统,百度百科的定义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现在智能交通并不局限于地面交通,一些研究和市场统计也将轨道、航空、水运也囊括在内。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智能交通并不是一个直接的生产部门,从我们的理解来看,交通也并不是直接的生产部门,而是服务于农业、工业以及第三产业、将这些产业所需要的人、货物从A点运输到B点的服务部门,智能交通更是一个服务于交通运输、交通安全管理的附加、增值技术和系统,由此形成一个多元、综合的信息化产业。

      如前文所说,智能交通的主要目标无非只有两个,一是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也就是更好更快的运输人和货物;其次是在提高交通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水平,也就是减少交通安全事故。其他诸如娱乐、收费等,都不是核心诉求。智能交通服务、管理的对象也只有三个,一是车辆,二是道路,三是出行者。

      我们来看看智能交通所采用到的一些技术设备和系统,首先当然是IT和通信,这两个是组成信息化系统的基础,形象的说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骨骼和神经,IT设备主要是电脑、服务器等,通信设备则包括光纤、交换机等;其次是感知设备,包括信号灯/定位/视频/雷达/线圈/地磁/RFID/无人机/手机等检测和采集设备,这些是智能交通系统的眼睛、耳朵、手脚、皮肤,所有通过感知设备所采集到的数据,视为整个系统的血液;再次就是集成平台/指挥中心,将所有数据采集回来进行分析、消化,转化为指令,视为系统的大脑和心脏。

      这三个部分基本就是智能交通系统的整体,当然,还有一些诸如车载WIFI、大屏幕、诱导屏等,也可以用于智能交通。由此可见,智能交通所采用到的技术和设备是非常多元的,是一个多技术融合的信息化系统,也可能是运用技术种类最多的信息化系统。

      说了很多,一直都没进入到正题,那么智能交通的产业范畴有哪些?

      一般而言,我们将传统的智能交通分为交通管控、智能运输/智慧交通、高速公路信息化,交通管控包括城际交通管控和城市交通管控,主要为公安交警所建设用于交通安全管理、非现场执法、交通流量组织等方面的系统,包括信号控制、卡口、电警、电视监控、交通诱导、流量采集、指挥中心等,这也是传统智能交通市场中最大的一个市场;智能运输/智慧交通也分为城际和城市,主要为交通运输委/局用于营运车辆的安全管理、城市内停车管理、各类型的出行信息服务、路网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综合交通运输指挥、枢纽智能化、公交出租智能化等等,这个市场也是智能交通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速公路信息化则很好理解,主要为三大机电系统,收费、通信、监控,以及可变情报板。

      传统的智能交通市场,市场规模较容易统计和计算,除营运车辆的安全管理、信息化外,其余项目绝大部分要通过政府招投标进行公示公告,同行中国交通技术网的市场报告,以及我们ITS114的千万项目,都是基于此来进行统计计算。营运车辆的安全管理、信息化,则由于是需求主体较为分散,国企、民企都有,民企占绝大多数,甚至很多散户,这一部分的市场统计相对困难和麻烦,但也可以从源头进行统计,比如车载定位终端、车载LED、车载视频监控企业的出货量来计算,甚至可以从营运车辆的保有量和增长量,来计算市场规模。

      然而这只是智能交通的市场构成,那么产业范畴呢?就比如说一个做无人机的企业,尽管交通管理中会用到无人机,但企业会认为自己是智能交通行业的企业吗?交通领域顶多是其中一个应用领域。那么我们在计算某市的智能交通产值时,是否能将无人机企业的产值全部纳入?还是单独统计其出货应用于交通管理的那部分?如果是后者,就只能要求企业自报数据了。这样的案例,也包括道路监控设备,前端的摄像头企业一向自居为安防企业,在安防企业看来,交通领域的监控设备,就叫交通安防设备,而不是智能交通设备。

      这或许只是偶然的例子,毕竟类似于无人机这样的集成产品,应用于交通管理的比较少,而RFID、定位、线圈、视频、雷达都是以核心配件形式集成到产品中去,要计算产值,只需要计算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即可。

      另外,还有近年兴起的自动驾驶或者智能车路协同,这是注定是要成为未来发展应用的趋势,那么这个产业到底如何界定?尤其是自动驾驶和车间通信,这都是嵌入或集成在汽车这个交通工具里面的,用于提高交通安全的,那么他们是属于汽车工业或者汽车电子,还是属于智能交通?

      传统的智能交通市场,可以说是狭义的智能交通市场,有一定的产业边界,但随着感知设备、通信技术的大跨步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浪潮兴起,智能交通的边界在本身就很模糊的情况,越来越模糊。诸如打车、专车软件、车货匹配、定制公交APP、停车O2O、综合交通信息服务APP等等移动互联网服务,如何去界定市场规模和企业产值?这些移动互联网服务属于智能交通或智慧交通范围内,应该没什么问题吧?其存在的价值就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商业模式的再造,来提高运输效率。

      以打车、专车软件为例,出行市场本身是一个成百上千亿的市场,但打车、专车软件只是一个信息化系统,只能是缩短交易达成时间,提高运输工具的利用率等,但并不影响运输本身所产生的价值,不能将运输过程产生的价值都归于打车、专车软件,如果要计算市场规模和产业产值,基本上没有任何规律,只能模糊的按照一定比率乘以促成交易的总交易额,来计算服务费用。但这并不是最让人头疼的,问题是这些APP都不以收取交易费用为盈利点,即便在这个平台上交易额上十亿百亿,而是希望通过增值服务来获取利润,而且在推广初期,都通过大规模的补贴烧钱来换取客户,如何计算市场规模和产值?您现在有听说过哪个移动互联网以及O2O企业真正盈利的吗?

      这里面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如果未来这些移动互联网服务,最后通过增值服务实现了盈利,形成了稳定的商业模式,那么他们的产值根本不能计算为智能交通的产值,他们只是以交通为载体,获取用户规模,在用户规模上用其他的服务来获取利润。这与传统的智能交通系统和服务相比,有着本质的差别,传统的智能交通系统和服务,建设应用的目的就只有提高运输效率,提升交通安全水平,通过实现这两个目标的过程中,获取价值。

      然而,这些移动互联网APP的确也提升了交通运输的效率,却并不以此为价值变现的点,也不能说他们不属于智能交通,这就是矛盾所在。

      最后总结一下,本文提出了几个有待确定和厘清的问题,在智能交通行业,还没有像其他行业一样,有智能交通的市场研究者,这些问题也不会有明确指向的回答者,不知道去请教谁。但相信随着行业的快速变化发展,以及信息经济的研究深入,这些问题或许会有模糊的答案。

      智能交通是一个依附于交通、汽车、通信等基础产业的信息化系统,以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提升交通安全水平为目的,那么最后问一个问题,智能交通算得上是一个产业吗?

      作者按:本人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只是专业课程学的太差,非常惭愧,在专家面前会被秒杀,本文只是一个粗浅的探讨,所以还请砖头拍得轻一些,也请业内大咖赐教。


      注:基础产业是指对其他部门提供条件和机会的产业,或者说是那些由于它们的供给能力不足,导致国民经济增长机会损失的产业。基础产业是支撑社会经济运行的基础,它决定和反映着国民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与运行速度,像能源、交通、运输、原材料这样的基础产业,就占中国国有资产总量的70%。



      本文为智能交通世界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更多内容请访问智能交通世界网(www.its114.com

  • 关键字: 智能交通 产业
  •    责任编辑:its114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