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慢行交通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 交通管理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中国智能交通领先的门户网站
  • 城市慢行交通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2-12-18 12:14:21 来源:智能交通管理杂志 作者:梁同海 评论:
    分享到:

    0引言

    慢行交通(SlowModeTransportation)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上,是由步行、自行车、助动车三类交通方式构成。"慢行交通"指的是步行或自行车等以人力为空间移动动力的交通。城市交通是为了实现人的转移而不是车的转移,其归根到底是为人服务的,现代城市规划和交通设计,往往较多考虑城市发展和汽车通行,没有给步行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系统以足够的空间。

    1慢行交通特性分析

    1.1慢行交通出行目的特性

    一般来说,人们的出行目的可以分为弹性出行和非弹性出行。旅游、休闲、购物、探亲等属于弹性出行,上班上学等属于非弹性出行。弹性出行不受具体时间的约束,对速度的要求相对较低,非弹性出行受到具体时间的要求,对速度的要求往往较高。因此,不同出行目的对慢行交通方式的选择概率往往不同。慢行交通具有个体性强、路线选择自由等特点,其出行目的因人而异,除通勤出行以外,还具有相当比例的休闲、娱乐、健身目的。通过对西安1000名行人在短距离出行条件下出行目的的调查发现,慢行交通出行中以上班、上学、回家等非弹性出行目的的较多,其次为休闲娱乐和换乘。具体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1.2慢行交通出行距离特性

    慢行交通由于其行驶动力的特点,通常只适用于中短距离出行。步行作为各类交通方式出行的起始和终止,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或缺的辅助方式。同时,步行交通也是交通中的弱者,人车混行较易受到严重的伤害。据统计,我国城市交通事故中,与行人有关的一般占到1/5左右。而且由于我国城市人口集中,大量的步行交通与车辆的混行和交叉,成为导致道路通行能力下降甚至拥堵的主要原因。步行交通以个人体力为基础,其适宜的出行距离在1KM以内,因此较适合作为出行中"自行车+公交"或"公交+公交"形式换乘的衔接。自行车交通具有节能、环保、健身等优点,其适宜的出行距离在6KM以内。

    2城市慢行交通发展问题

    2.1缺乏对慢行交通的系统规划和关注

    目前城市交通发展"重车轻人",城市交通建设主要考虑为机动车服务,而将自行车交通和步行交通置于边缘和从属地位,严重制约了慢行交通系统的发展。近年来,国内部分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较少提及慢行交通,城市交通规划逐渐被机动车交通规划取代。同时,道路建设也仅仅注重机动车道、城市快速路的建设,而步行和非机动车等慢行交通系统的专用道路严重滞后,交通弱势群体的安全问题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车道越来越多而人行道越来越窄,快速路与日俱增而自行车道减少,大量的人车冲突、社会矛盾因之而生。

    2.2弱势群体交通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慢行交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在城市交通中处于弱势地位,人车混行导致安全性较差,在行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辆共同存在的交通环境里,一旦发生交通冲突,行人、自行车骑行者更容易受到伤害,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并且其出行比例受气候、出行目的等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另外,由于自行车和行人的行为的随机性,慢行交通违章成为城市道路混乱及安全事故的一个突出因素,而且由于其数量庞大,乱停乱放及插空现象严重,管理难度较大。因此,需要从确保人身安全的角度,对行人、自行车骑行者等慢行交通使用者进行重点保护。

    2.3城市交通管理理念亟待转变

    "以人为本"是城市交通管理最重要的理念,其基本内涵就是强调每个交通参与者的公平性,核心是对交通资源公平占有。在中国大多数城市,道路系统"以车而非以人为本"的路权分配倾向已经开始显现,少数小汽车使用者占据了大多数道路资源,而大多数步行与自行车使用者只能使用较少的道路资源。因此,提倡"以人为本"的城市交通管理理念对实现交通结构的优化,路网的合理配置,以及完善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都具有重要意义。

    3城市慢行交通发展对策

    3.1进一步完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和建设标准,引导慢行交通系统健康发展

    在城市交通规划和设计相关规范中,进一步明确慢行交通的建设条件、规模、方式等标准,将慢行交通的规划和建设作为城市交通规划和建设的强制性内容加以规定,引导慢行交通系统向着快速和规范的方向发展。应将自行车和步行道路设置标准纳入新道路设计标准内,进一步完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相关措施,合理引导并吸引中短距离出行的交通量向慢行交通转化。同时,通过实施有效的措施对慢行交通进行科学管理,充分发挥慢行交通在短距离内点对点的出行优势,合理引导慢行交通的有序发展。

    3.2正确处理好慢行交通与快行交通的关系

    现代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是安全、快捷、高效。在大力提倡发展慢行交通的同时,应着重考虑处理好慢行交通与快行交通的关系,使整个城市交通系统平稳高效地运转。慢行交通在一定的交通层次范围内具有快行交通无法取代的优势和适应性。慢行交通应是城市快行交通的合理补充,而不是替代品。所以在提倡发展慢行交通的同时,并不是为了使城市交通真正慢下来,而应该特别重视慢行交通与快行交通的有机衔接,促进两者协调发展。

    3.3加强慢行交通一体化设计

    目前在我国各大城市,挤占慢行交通系统空间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这不但对居民出行造成了诸多不便,而且容易造成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不利于保障交通安全。慢行交通与机动化交通相比处于弱势地位,行人与自行车在与其它交通方式的冲突中最容易受到伤害。在慢行交通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将速度较慢的自行车和步行作为整体来考虑,打造一个速度相对较慢,运行相对安全的慢行空间,即加强慢行交通一体化设计,保证慢行交通系统在道路系统中拥有足够的比例和空间,提高其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针对自行车交通应不断加强支路网络建设,提高支路通达性和便捷性,吸引自行车交通流,缓解城市干道交通压力。针对步行交通,应从保护行人步行空间着手,减少各种形式的非法占用,同时提高步行空间的连续性和舒适性。

    3.4加强不同出行目的条件下的差异化服务

    出行目的的不同,所需慢行交通的侧重点也是有所不同的。以锻炼身体为目的的行人,可以通过交通管理、改善支路慢行交通通道的环境使其尽量使用次干道和支路的慢行交通设施,可以提高慢行交通设施的利用率和缓解主干道慢行交通通道的压力。同时由于使用自行车为目的的慢行交通出行,速度高于步行目的出行的人员,因此会造成慢行交通流的不稳定,产生交通延误,从而影响人们的出行效率。不同的出行目的有着不同的出行速度,通过将慢行交通通道设置快、慢通道,对速度不同的行人进行分离,从而减小相互之间的影响,提高行人出行的效率。

    3.5大力加强公共自行车等慢行交通服务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目前,杭州、北京、武汉等城市已经建立了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建设自行车专用道,大力引导和方便市民选择慢行交通方式出行,起到了较好的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在保障慢行交通出行空间的同时,还应加强对慢行交通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尤其是城市很多地方缺乏自行车停放和安全管理的基本设施,乱停乱放一直是影响城市交通秩序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加强对自行车停放的管理,尽可能多的开辟更多空间,在乘客相对集中地区,设置专用自行车停车场,并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服务水平,降低停车收费标准,以引导更多人自觉规范停车。同时,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应注重步行休憩设施点布置,考虑与绿化景观、游憩活动相结合,并控制合理的服务半径。

    4结论

    慢行交通是城市快行交通的有效补充,与快行交通共同构成完整的城市客运交通系统。同时,慢行交通环境体现了城市人文关怀及环境品质的重要内容。在城市整体交通战略指导下,明晰的慢行交通发展定位和发展策略是构建慢行交通系统的有力保障。只有真正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与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结合起来,才能推动慢行交通系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余丽燕,饶勇华.衢州西区(一期)慢行交通规划实践[J].中国建设信息,2011(9):78-79.

    [3]熊文.城市慢行交通规划:基于人的空间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8.

    [4]袁进霞.城市道路慢行系统规划方法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0.

    [5]云美萍.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简述[J].城市交通,2009,7(02):57-59.

    作者简介

    梁同海:男,浙江省上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行政秘书股股长。198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机械工程师、交通安全工程师,多次被聘为浙江省城市"畅通工程"考评小组成员。一直负责上虞市城市交通信号灯改造、电子警察、公路智能卡口规划、设计、建设和验收,主持上虞城区市24个路口改造方案设计,上虞市境内事故隐治理方案设计等项目40余项,主要研究领域为:智能交通、交通工程等。

  • 关键字: 城市;慢行交通;发展问题;对策研究
  •    责任编辑:admin
  • 延伸阅读!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