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建设智能交通路网 服务公众便捷出行 - 调查与观点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中国智能交通领先的门户网站
  • 王刚:建设智能交通路网 服务公众便捷出行

    2018-12-07 09:48:35 来源:中国智能交通协会 作者:王刚 评论:
    分享到:

    从1997年在北京召开的中欧智能交通国际会议开始,智能交通在中国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作为在智能交通行业工作的一员,也见证了二十年间智能交通的变迁与发展。

    一、从研发走向应用,推动传统交通向现代交通发展

    细数过往经历,智能交通的点滴发展历历在目。2008年,北京奥运会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成,高效率交通系统赢得了国内外专家一致好评;2011年,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TOCC)一期的规划、设计及建设开工,在国内率先对城市综合交通运行情况实现了监测、预测和预警,面向公众提供交通信息服务,开展多种运输方式的调度协调,提供交通行政管理和应急处置的信息保障;同年,北京开始采用摇号的方式限制购车缓解交通拥堵,机动车购车指标调控(购车摇号)系统成为政策顺利施行的关键环节。

    一个个科学性、实用性、前瞻性的项目逐步从技术研究开发走向应用,不仅造福了行业与社会,也推动传统交通向现代交通转变,使中国交通智能化日益受到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的关注与重视。

    二、14省市高速公路ETC联网,千万用户直接受益

    2014年3月7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开展全国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联网工作的通知》,吹响了全国ETC联网战役的号角,这是一项富有挑战又事关民生的工作。在短短的9个月时间里,经过系统改造、工程建设和联合测试,2014年12月26日,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辽宁、陕西、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湖南14省(市)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正式联网运行,全国ETC联网迈出关键一步。

    在攻坚克难的这段时间里,ETC联网临时工作小组经历了重重困难,并一一克服。成立之初,团队人手仅7人,最多时也只有12个人。此外,14个省市联网运行,是以已有的京津冀鲁晋和长三角两个区域为基础展开,再并入辽宁、陕西、湖南三省,看似简单,其实不然。虽然之前已有京津冀鲁晋区域、长三角区域实现联网收费的基础,但这两个区域从运营模式开始就不相同,前者是“点对多”的清分结算模式(即京津冀鲁晋管委会对各省市ETC中心进行结算),后者是“点对点”的清分结算模式(即各省市ETC中心相互之间进行结算)。而且,14省市ETC的软硬件基础参差不齐,各地技术细节、管理机制、运营与服务规则也不尽相同,比如在技术方面,电子标签、用户卡、天线、读卡机和ETC车道等千差万别,导致部分省市存在用户卡外部认证失败、电子标签回复信息异常、电子标签和用户卡兼容性异常等问题。要想在短短的200多天,建成全国ETC清分结算中心,完成14个省级ETC中心系统以及数量众多的省界收费站、匝道站升级,形成统一的运营服务体系,让几千条ETC车道、几百万张ETC通行卡、上千个天线和上万个读卡机执行统一的技术流程,真可谓是一件极具挑战之事。

    面对着这些困难,团队成员感觉“压力山大”,不是怕工作难度大,而是因为全国ETC联网运行是交通运输部对社会公众作出的承诺,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必须要做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纵然前方困难重重,但有了交通运输部领导的坚强领导,部各司局、路网中心的大力支持,以及相关单位和14省市的协同配合,工作便有了主心骨和前进的动力,联网工作紧张有序地开展起来。

    从2014年3月接手ETC联网开始,团队成员就以办公室为家,每天召开工程例会,梳理一天的工作,并对各省市的反馈情况进行研究讨论。会议每天从16时开始,何时结束视问题解决进度而定,一直保持这样的高强度工作节奏。

    为了掌握联网省份的第一手资料,调研组几乎走遍了14省市,了解情况,现场解决问题。为了压缩行程,常常是半夜到达目的地,睡半宿后一早又出现在ETC调研现场。为制定联网总体技术方案、测试方案、运营规则等关键性文件,大家一遍又一遍地打磨修改,几易其稿。协同技术支持单位积极协调各联网省份结算系统的建设和升级、布置联网前的测试和运营培训,联合设计、建设和监理单位着手国家中心系统工程建设。与此同时,一份份翔实的报告、文件,被及时送到时刻关心ETC联网工程的部领导案头。

    14省联网倒计时还剩两个月的时候,为了保证最后的连接运行准确无误,团队及各参与单位,把责任细化到人,把工作精确到秒。从7月份起,就没有人休过周末和节假日,加班到晚上九十点钟更成了“家常便饭”。累了,就闭目养神听会儿钢琴曲;饿了,方便面加火腿肠也算一餐,忙起来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在团队集体的共同努力之下,2014年12月26日下午,全国14省市ETC联网顺利开通运行,5.2万公里、6659条ETC专用车道、2万余条人工刷卡车道,909万用户从此畅行高速公路,向社会、向人民交了一份初步的答卷。

    三、29省市ETC联网全覆盖,助力行业转型升级

    14省市联网只是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一方面意味着喜人的成绩,另一方面又加紧了剩余15省联网的步伐。同样的工作节奏,又持续了9个月,终于在2015年9月28日,全国29个省市(西藏、海南除外)高速公路ETC联网系统开通运行,累计建成ETC专用车道14285条,ETC用户数突破4767.44万。这可以说是我国智能交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为智能交通深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长期以来,我国的公路收费模式以人工收费为主导,这种收费模式存在速度慢、差错率高的各种弊端,实施全国ETC联网,借助电子、信息技术实现收费管理创新,建设非现金支付结算体系,将公路收费方式从粗犷的人工收费转变为精细的电子收费,是促进整个交通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措施。同时,对ETC用户而言,没有了路段和地域限制,感受到的是路网整体的通行便利。

    作为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ETC可以成为推动发展“四个交通”的有效载体。随着29省市ETC联网开通,全国ETC联网格局已基本形成,正是承接“综合交通”的无形纽带,是发展“智慧交通”的重要内容,是践行“绿色交通”的重要抓手,是建设“平安交通”有力保障;同时,全国ETC联网也有效助推区域经济腾飞,加速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和城市群协同发展,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智能化支撑、搭建创新性平台,为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智能交通的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四、收费公路通行费增值税发票开具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到了2017年,全国ETC联网已安全稳定运营了一年多,方便了广大用户一卡通行全国,然而为社会服务没有止境,交通的智能化还需再前进一步。2017年7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要求“进一步减税清费,年底前实现统一开具高速公路通行费增值税电子发票”。

    收费公路通行费发票开具工作是交通运输行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深入推进“营改增”试点的重要内容。交通运输部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工作部署,交通运输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建立联合工作机制,联合印发了《完善收费公路通行费增值税发票开具工作实施方案》(交办公路〔2017〕98号)和总体技术方案、业务规则等纲领性文件,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启动这项工作。在三部局的统一部署下,各省(区、市)交通运输部门、财政部门、国税部门和相关各参与方经过5个多月的不懈努力,2018年1月1日发票服务平台上线运营,交通运输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迎来新的里程碑,交通智能化迈上新台阶。

    从这一天开始,社会公众可在通行收费公路之后在线开具增值税电子发票,方便了纳税人获取发票和实现税款抵扣,提升了通行效率和用户体验,迈出了交通运输行业全面落实营改增政策红利,促进交通运输提质升级的关键一步;同时实现收费公路通行费增值税发票开具,是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高速公路供给服务质量、实现货运行业转型升级的切实举措,能够最大限度方便纳税人获取发票和实现税款抵扣,实现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互联互通和协同应用,充分发挥收费公路服务人民群众便捷安全出行的作用,促进智能交通、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

    五、推动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工作  真正实现智能化发展

    2018年5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物流成本,推动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工作要求。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是对高速公路收费管理体制机制的重构,将深化交通运输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进一步提高通行效率,更好服务公众安全便捷出行,促进智慧交通建设,将对收费公路发展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此刻,这一重任摆在面前,放下过往的荣誉和压力,从新赛道起跑。对行业内的兄弟姐妹们来说,肩上的担子依旧沉重,需要迎接的挑战会更多。希望更多的交通人被拼搏所感动,被信念所鼓舞,与梦想并肩,与快乐同行,创造更加灿烂辉煌的智能交通事业。

    • 文章作者: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副主任 王刚



  • 关键字: 智能交通 ETC
  •    责任编辑:梁兰春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