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客运主业,如何应用移动互联技术提质增收 - 调查与观点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中国智能交通领先的门户网站
  • 聚焦客运主业,如何应用移动互联技术提质增收

    2019-06-13 09:33:57 来源:公路客运企业家沙龙微信公众号 评论:
    分享到:

    道路客运企业在当前运输结构的变革中,都产生了新的运输组织方式,如:“定制”、“旅游”、“出租”等业态,但“班线运输”是一个脱离不了的课题,不仅具有相对大比例资产占比还具有成熟的生产组织形式和完整的生产设施。用好、盘活这部分资产,要应用新的技术手段和认知方式,移动互联是不二的选择。

    1、 移动互联在道路客运的应用背景

    随着“高铁”的普及,旅客出行多选择了“铁路优先”,对全国的道路客运(长途客车运输)企业造成了重大的冲击。以江苏省道路客运企业为例,客运营收逐年递减,平均年降幅多在5%-9%左右。始发客流的大量减少,使得客运企业越来越重视“途中”乘客的营收比例和创收。

    以往的长途汽车客运行业,多注重“车进站,人归点”的管理模式,着重抓好始发车站源头旅客的服务及营收,“途中”乘客的服务和营收管理,多以“直达车”和“线路营收承包制”的方式来落实。对于途中营收的管控,多因管理手段达不到而听之任之。造成了车辆途中“私拉乱带”的混乱现象,“私自涨价”、“丢客、甩客、宰客”、“拒载、超载”等乱象层出不穷。致使乘客出行辛苦,司乘人员见利忘义,企业营收流失,进而行车安全、服务质量都难以保证,企业发展低水平循环,管理提升不得其法。

    在“互联网经济”大发展的今天,“移动互联”技术的普及应用,对途中乘客的出行需求和保障,有了成熟的技术手段。例如:“省级联网售检票系统”、“互联网售票”、“手机购票”、“移动支付”、“车辆-乘客双定位感知”等技术,都已逐步得到普及应用。

    构建一个利用以上各项技术的客运信息系统,就可以收到“方便乘客、服务民生、为企业创收”的良好效果,应用互联网思维,提升客运营收的手段,为道路客运行业发展增添新的“着力点”。

    2、行业信息技术基础概况

    2015年初,交通部就发布了“启动建设全国道路客运联网售检票系统”的相关政策文件。拟先建立“省级联网售检票中心”,逐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互联互通。至今,虽没见到相关“技术白皮书”,但一些省份都已启动了“省级中心”的建设,各省交通部门都在积极组织落实并给予资金支持和项目补贴。

    江苏省道路客运联网售检票系统工程,已于2015年底,在原有售检票系统的基础上升级完成。工程主要包含四个部分:

    ——建立以地市行政区划(全省十三个地市)为中心的联网分中心和省中心,实现区域“数据大集中”,推广使用全省统一版本的“二级以上客运站”联网售检票系统(站务系统)。

    ——全省联网清分结算系统。

    ——省级联网“互联网业务”应用平台(各分中心还有个自的分中心互联网业务应用平台),包括:互联网售票、手机APP购票、微信购票、移动支付、车站营业厅自助购、取票等应用。

    ——省级“大数据”应用。

    省内179家二级以上客运站及十三个地市的主要道路客运企业(运输集团)都加入该系统,站务系统普遍切换应用,其他部分也在逐步调试布署,推广应用。

    但是,这样规模的省级联网系统,却没有“途中”客运收入的技术实现部分。这正是本文提及的项目应用需求所在。从行业文件及资料报道中,还没有发现相关应用的报道,应尽快给以重视,组织研发,补齐这块“短板”,为行业发展,助一臂之力。

    3、道路客运应用移动互联功能描述

    现在“滴滴打车”、“滴滴快车” 的发展应用和普及,无疑改变了人们出行“打车”的习惯,逐渐成为生活技能和方式。

    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完成“客叫车,车找客”的双向沟通和衔接,用移动支付完成交易过程。可获得:直接、简单、方便、快捷的使用效果。这种用于出租车“呼叫打车”的方式,为长途客车的“途中服务”提供了模式和范例。

    对比出租车和长途客车两种运营车辆的“途中上车”。

    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出租车的“应招”是空驶状态,而长途客车的“应招”是“路过班车”有空位状态;

    出租车的运费支付是:到达后的“线上”或“当面付”,并随即到账;而长途客车的运费支付是:上车后完成检票的“线上”确认后,归入始发车站营收,“月终结算”到车属单位(运营班车与车站没有直接的结算关系),再而由车属单位结算到营运车辆。

    由此可见,长途客运的“途中服务”要与运输企业已有的客运生产信息系统实现在线连接和业务处理,构成一个在线的业务整合。

    长途客运的“途中服务”客运生产系统涉及到:乘客应用界面、车辆驾乘人员界面、区域客运信息平台三个部分。

    乘客应用部分主要包括:手机版的班次查询、购票、支付、位置发送、相关班次车辆运行状态及位置跟踪。乘客与车辆“双定位感知”这些功能要求,与“打车”应用类似;购票等操作都有成熟的应用可以移植,在此不做描述。

    车辆驾乘人员应用部分主要包括:途中乘客位置查询、与乘客之间信息传递及提醒、车载二维码刷屏检票、票据出具、后台业务衔接、乘客票源地简报等。实现这一部分功能的设备,最好与执行该班次计划的车辆绑定,因为该班次与乘客约定关系是一一对应的。手机客户端,移动打印都是成熟应用,主要是屏显大小和打印宽度有待方案筛选和商榷。

    区域客运信息平台部分主要是与车载终端联通,对接、传递乘客购票信息及约定上车地点,验证客票有效性后检票报解,形成记录,为后续应用提供基础数据;与乘客手机端提供购票查询等票务服务,管控好班车座位利用信息的记录并及时向车载终端传递客票信息;这部分功能主要是建立在已有的区域客运信息平台的基础上,通过接口与终端应用连接,涉及报表和数据分析,要在应用中逐步完善。

    本文提及的项目,是在已有省级(大区域级)道路客运系统信息平台的前提下,讨论增加“途中服务”模块业务需求和技术实现的。所以,涉及道路客运系统平台功能不再表述。

    image.png

    4、移动互联技术在道路客运应用前景及延伸

    运输工程学的学识体系告诉我们:运输工程包含运输组织和运输装备两部分。本项目应用空间不是“一车一站”,是涉及省级区域内道路客运运输组织方式,从原先的没有“途中”运营管理,到利用移动互联信息技术,提供“途中”服务,实现提升营运经济效益的改变;是运输装备范畴的车站、车辆功能的外延;随着移动互联应用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和改变,营运车辆和乘客定会快速的接受和加入系统应用。这在已有的客运业务“互联网化”的实践中,都有着快速拓展的生动案例。

    现有的运输企业生产报表中,是分车站收入和车队收入两大块,没有准确的“途中营收”数据的。

    受影响因素较多,“途中营收”可粗略估算占到总营收的10%-20%。一个地市级区域中心的运输企业道路客运板块,拥有营运车辆近千台,年发运量近三千万人,年客运收入可达3-4亿元。其“途中营收”可在几千万数量级,省级区域内也可达几亿元的数量规模。

    随着乘客的接受程度的普及,车辆应用积极性的提升,数据的份额是有“可成长性”的。关键是满足、方便了“途中”乘客的出行需求,影响到了乘客的出行方式选择。为道路客运增加了“客源”,也就增加了收入。重要的是“互联网支付平台对道路客运行业的融入”,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发展前景。

    我们曾与阿里巴巴集团的阿里研究院就此课题进行过深入的讨论,阿里研究院的相关技术人员对移动互联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在互联网应用领域引领和推广技术实现的把握,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企业文化,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鉴于企业规模和项目投入能力的限制,无法进入实操阶段。希望本文的“企划”能得到行业领导和同行的重视和认同。

    建议由熟知“支付宝”业务链和道路客运行业两方技术和业务人员,组成项目开发团组。整合原有成熟技术,可较快的构建出:“途中营收”模块、车辆适用终端、旅客客户端产品,作为已有客运系统的功能扩充。除此以外,在还没有统一的“省级道路客运联网信息系统”等省份,推出一系列应用系统,既符合交通部的建设要求,也为将来多业务平台的互联打下基础。

    我们认为,道路客运行业要在一个远大目标下,就企业整体发展的未来,共同努力,集思广益,在行业领导的支持下,多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如:省级道路客运联网信息系统平台的新版本研发;

    • 省级中心与地市级分中心系统构架建设及“阿里云”应用;

    • 省级数据大集中及“大数据”应用;

    • 票务服务的“线上”、“线下”业务接续;

    • 站务设施的信息化设备标准建设及自助化服务的实现;

    • 客运业务以外的拓展和互联,等等。

    道路客运是个“行业”,其中包含许多业务门类,信息化贯穿始终,技术应用前景远阔。

    面对新的变革浪潮,面对行业的精神状态,提出我们的观点,仅供同行参考,希望能有大家的讨论和关切。让我们:关注跨界,主动求变,整合行业资源,打造出道路客运的新天地。


    作者单位: 

    程   建   江苏省快鹿汽车运输集团公司徐州分公司

    胡徐辉   徐州城南汽车客运站

    赵   刚   徐州公路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退休高工)


  • 关键字: 客运 移动互联技术
  •    责任编辑:suyanqin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