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研智慧朱丽云谈“城市交通大脑”:死磕关键技术 实现归口统一 - 调查与观点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中国智能交通领先的门户网站
  • 交研智慧朱丽云谈“城市交通大脑”:死磕关键技术 实现归口统一

    2019-11-11 14:14:38 来源:研智慧BTIS 评论:
    分享到:

    集成创新、算法创新和应用创新正在引领城市大脑的未来发展。在11月1日的第十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上,北京交研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丽云发表了题为《大数据驱动的城市精准决策与精细化管理实践与思考》的演讲。

    image.png

    朱丽云认为,过去两年,城市大脑从被追捧到逐渐落地,但城市大脑究竟是什么,目前还存在一些困惑。同时,城市大脑 “从看到用”的落地也有一段路要走;集成创新,算法创新和应用创新三者也需要不断融合发展,从而逐渐形成新的态势建构城市精准决策新时代。

    “城市大脑不能脱离其他而存在,也绝不仅仅是一个思考的平台。它要跟人体大脑一样,必须跟心脏、四肢相互协调联动起来才有价值。对于交通大脑来说,应该也不光是单独一个智慧决策的问题,还有跟智慧运营、智慧管理、智慧调度等方方面面的联动实操问题。”

    作为智慧交通领域的资深专家,朱丽云曾主持了北京市路网运行监测与智能化管理系统从支撑奥运期间交通运行监测保障至今的研发建设和历次升级改造以及日常保障工作,为城市交通拥堵的评价及缓堵决策与管理工作提供了十余年的科学平台支撑。

    在此次第十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的演讲中,朱丽云提出,城市大脑其实也可以分为左脑和右脑建设,“左半脑的功能是去实现对城市现状的感知监测和诊断分析;右半脑的功能是去实现为各种方案措施的仿真预测与模拟评估。”左右半脑各司其职共同协作,并且完成与行业管理、运营、调度等业务的深度融合,从而才能完成对城市交通的精准决策与精细化管理。

    如何去做城市大脑的左半脑?朱丽云建议分三步走。

    第一步:夯实底层,完善数据目录,高效管理。

    在演讲中,朱丽云指出数据目录相当于建筑施工图,用以指导未来的系统设计。“在城市大脑的框架里,数据目录要平台化、电子化、可视化。

    第二步,做好全息监测与诊断分析,建设城市扫描仪。

    监测的范围包含城市发展、基础设施、道路网、公交轨道网、停车系统、社会车辆、慢行系统以及人的职住和出行等跟城市交通相关的方方面面的内容.

    第三步,建立多方式的上层应用对接系统

    包括大屏集成展示、研究作业平台、手机决策在手等等。

    这样,负责城市交通运行监测与诊断分析的左半脑捋清楚了。

    image.png

    “另外的右半脑就是模型仿真系统,例如在北京做的一体化多层次交通模型与仿真系统。从土地与交通协同发展、轨道交通建设、需求控制管理到交通组织优化、点段疏堵工程、场站枢纽设计等各种城市交通问题,用不同层面的不同模型,模拟仿真不同层面的这些问题,进行不同解决方案的预测评估与优化。”朱丽云介绍。

    image.png

    在大量的项目实施与使用中,朱丽云发现,大数据时代,数据和信息系统在发生指数级的增长,但人的认知却不会发生很大的能力增长,过多的数据和信息,反而越来越造成信息的冗余与低效使用。同时,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共享单车和网约车等新生业态高速发展也在倒逼行业的智能快速监管与决策能力的成长。

    “但目前的智慧交通决策系统,大多只能看,不能直接用。而从能‘看’,到跟‘动作’联动,或者能智能化地得出主动式的结论和示令,这就是我们的方向。”朱丽云表示,其解决之道便在于集成创新,算法创新和应用创新。

    朱丽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交通人士死磕关键技术,实现归口统一,解决当前系统“从看到用”的问题,而要做好这件事,需要同时具备数据能力、算法能力、系统开发能力和业务能力这四种能力。那么,未来可期。

  • 关键字: 交通大脑
  •    责任编辑:刘艳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