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积珍:智能交通对未来出行的影响 - 调查与观点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中国智能交通领先的门户网站
  • 关积珍:智能交通对未来出行的影响

    2020-07-08 11:28:23 来源:凤凰网财经 评论:
    分享到:

    7月4日,中国城市百人论坛之2020青年论坛第四场于线上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受疫情影响的城市公众出行及交通治理”。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副理事长、国家智能交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关积珍就智能交通对未来出行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分享:

    一是技术、环境等在发生变化,城市交通的基本逻辑不变,但城市交通供给和需求特征、运行服务模式等正在产生重大变革。

    二是“疫情交通”本质上是一种非常态的应急交通,新技术对应急交通保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是“后疫情”时代需要进行总结和反思,对城市交通规划、治理、运行、服务等要统筹思考,正确处理常态化和非常态化的城市交通问题。

    以下为关积珍理事长发言全文:

    (一)引言

    很高兴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交流。听了前面几位专家的报告非常受启发,大家针对本次疫情中交通面临的问题以及在疫情期间对交通做的研究,很有意义。

    这次疫情对交通行业影响是非常大的。给国际交通出行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制约,特别是对民航运输更是致命性的打击,城际之间的出行、城市出行服务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个人以为,这次疫情既对交通行业有重大影响,同时也可以看到,交通行业对疫情防控、维护社会运行和人民生活正常保障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疫情对交通运营管理和服务也提出了新挑战和要求,新技术和交通运输行业最近几年发展的新业态、运输服务新模式,对这次疫情防控和疫情期间的交通服务与保障起到了很重要的支撑作用。

    今天我报告的题目是“智能交通对未来出行的影响”,主要从未来出行发展、智能交通支撑和引领未来出行两个方面与大家交流分享一些看法与认识。

    (二)未来出行发展趋势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交通系统的需求和环境都在产生着巨大的变化:我们对交通信息的感知获取可以是全方位的,对交通工具状态、交通运行状态、交通行为状态等都可以获取连续、全覆盖的信息,实现所谓全景式交通。同时在交通系统中,泛在移动互联、新型载运工具、大数据等的发展,交通运行效率的提升都非常明显。连通性和互联网也带来了交通的新业态和服务新模式。

    技术、需求和环境的变化,带来了运输组织服务方式的变化。首先,信息服务,去垄断化和开放共享已经成为共识,在这次疫情中感觉很明显。其次,交通运营管理去中间化,打破了传统上的不透明和不对称,网约车、共享交通等都是例证。同时,货运物流和公共出行方面,个性化、信息化的服务需求非常广泛,商业模式在不断创新。

    在出行方面,现在我们面临或正在感受着和以前不一样的全新出行模式。首先是绿色出行,包括新能源车辆、公共交通工具、共享自行车,以及智能驾驶等等;其次是共享出行,包括对交通工具共享,交通设施共享和交通服务共享;最后是智能出行,有预约出行,互助出行,公交定制化出行和目前全球的热点MaaS(Mobility-as-a-Service出行即服务)。

    智能出行将颠覆传统的出行服务产业模式。2017年大众汽车集团发布了全新的智能出行服务品牌,为消费者提供各项智能出行服务,目标就是实现无缝衔接的智能出行体验;2018年9月沃尔沃发布了360C概念车,展现和强调沃尔沃公司为人类提供智能化出行服务的公司愿景。汽车行业有一个观点,也应该是交通行业有共识的,未来“汽车的消费者”将转变为出“行服务的消费者”,“汽车的制造商”将转变为“出行服务的提供商”。

    智能出行对智能交通领域的产业模式和市场的影响正在显现。几年前麦肯锡预测,在2030年的时候出行市场总规模将达到7万亿美元,车企认为出行+服务将是车企未来主要的利润增长点。最近国内出现了T3、曹操等很多出行平台,它的发起者多数是传统车企。比如T3出行,是一汽、东风、长安三大汽车厂联合成立的面向未来出行的服务平台。同时,网约车用户规模也在不断的增加,今年将达到6亿多用户,这种市场变化对传统出行服务应该说是颠覆性的。

    出行服务产业的市场规模巨大,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滴滴,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服务平台,覆盖城市257个,合作伙伴和渠道商7500余家,IPO估值曾经高达700-800亿美金,每年能够提供的服务次数将近80亿次,2019年累计运送乘客超过1.9亿次。另一个是携程,传统认为携程是旅游住宿服务为主营业务的公司,近几年出行票务以及出行服务相关的收入增长也是非常快的,成为携程战略增长点。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数据,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人,手机网民规模8.17亿人,通过手机介入互联网比例约98.6%;2020年全国网民数量突破9亿,互联网普及率突破60%。这么大量的移动互联终端和用户的存在,对未来出行服务和出行模式的改变形成了非常重要广泛的群众基础。

    未来出行,从系统工程来讲,是要更加安全和舒适的出行体验、人车路协同和主动安全。现在比较热门的智能网联驾驶和自动驾驶,使我们对出行模式和出行服务将有更多的选择。同时,主动式的安全保障和交通零事故的出行服务要求也提上了日程。

    未来出行将形成一个全新的生态,这个生态是“5N1A”。5N是五个新(New),包括新型载运工具、新型基础设施、新型交通系统、新能源、新模式。出行服务个体感受来自于一个A,即一个APP。这个出行服务APP的背后,是交通大数据、移动互联、人工智能、以及云服务等等各种智能交通技术的支撑。围绕这些将构成未来出行全新的一种生态体系。

    (三)智能交通支撑和引领未来出行。

    智能交通总体发展趋势是网联化、协同化和智慧化。传统的智能化交通管理、智能化交通服务和智能化决策支持,形成了很多创新技术产品,也有很多成功的应用案例。面向未来,智能交通发展主要聚焦在四个方面:智能出行服务,高效运营和智能化管控,车联网、车路协同和自动驾驶,基础设施智能化。

    智能出行服务是我们今天会议讨论的主题。未来出行服务要应对个性化、精细化、智能化的要求与挑战。智能交通技术创新面向未来的定制化出行、预约出行、共享出行以及绿色出行需求,研究提供新型慢行交通系统、新型公交系统和新型载人工具,构建MaaS等新型出行服务系统。未来出行,在关注便捷、快捷、畅通、安全的基础上,还要关注效率、享受、沟通、智能等新的需求。举例来说,交通安全法规和交通管理都禁止驾车时打电话,包括我自己在内,事实上我们每个人在开车过程中都打电话;在公交和地铁上,每个人都在低头看手机是常见的现象。所以,在出行过程中,沟通、交流不可避免,应对这种需求和挑战,我们要从智能交通技术研究如何提供更为安全的服务和保障。

    在高效运营服务与智能化管控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层出不穷。车联网、智能车路协同以及自动驾驶,是近年发展的热点领域,对未来新型交通系统、自主式交通系统发展都带来了一系列的技术的转化和标准的提升,也成为未来出行服务提供保障的基础。

    基础设施智能化在各个交通行业都得到重视,智慧城市建设也在进行智慧街道,智慧公交、智慧道路、智慧灯杆等的建设,这些智能化基础设施的发展和提升,肯定将对未来出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最近几年,智能交通领域有许多发展热点,包括“互联网+”智能交通、交通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智能交通大脑、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智慧城市与智能交通等等,智能出行服务也是最近几年智能交通领域备受关注的发展热点领域,取得了很多新的进展。

    智能交通技术对未来出行的支撑和引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基于智能网联汽车的自主出行服务,基于车路协同和自动驾驶的共享出行服务,基于高精度地图的个性化出行服务,基于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的互助出行服务,基于移动便捷支付的智能化公共出行服务。上述五个方面,有许多方面需要技术创新研究和应用的深化。

    国家层面,近年对智能交通出行服务方面的创新研究和应用,在重点研发专项等科技计划中都设立了专项支持。“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中,公安部无锡所等承担的“城市智慧出行服务技术集成应用”项目正在进行中,项目对未来城市出行服务的理论和技术等全面进行研究,并将进行示范应用;由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等承担的“大规模网联车辆协同服务平台”项目,针对未来出行中网联车辆之间的协同服务进行研究,互助出行和预约出行等都是该项目的创新研究内容。

    此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中设立了“面向智慧城市的智能出行平台技术及应用”项目,也是面向未来出行的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关键技术与示范专项”、“国家重点研发绿色通道专项”等,都有与未来出行相关的专题项目,如交通运输部公路所承担的“海量个体出行数据驱动的城市综合客运协同服务评估技术与应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ITS技术创新将引领和支撑未来智能化出行的发展。最近,在智能网联汽车、MaaS系统等领域,都出现了一些成功案例,时间关系这里不一一展开。

    (四)结语

    (1) 技术、环境等在发生变化,城市交通的基本逻辑不变,但城市交通供给和需求特征、运行服务模式等正在产生重大变革。

    (2)“疫情交通”本质上是一种非常态的应急交通,新技术对应急交通保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后疫情”时代需要进行总结和反思,对城市交通规划、治理、运行、服务等要统筹思考,正确处理常态化和非常态化的城市交通问题。

    谢谢各位聆听。所言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 关键字: 智能交通
  •    责任编辑:suyanqin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