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刘振顶:智慧高速建设更应立足于解决运营和服务具体问题 - 调查与观点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领先的智能交通门户网站
  • 海信刘振顶:智慧高速建设更应立足于解决运营和服务具体问题

    2021-07-13 10:31:43 来源:its114.com 评论:
    分享到:

    “智慧高速建设除试点新技术外,更应立足于解决运营和服务具体问题。”6月8日上午,第二届胶东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工作推进会暨智慧交通与大数据应用创新发展论坛在青举办,海信智慧交通事业本部智慧高速业务专家刘振顶以《变革还是回归—海信智慧高速安全管控思考与实践》为主题发表了演讲,分享了海信对现阶段智慧高速发展的思考。

    image.png 

    刘振顶指出:“继十三五智慧高速、新基建政策之后,高速行业数字化转型将成为智慧高速建设更高追求。但目前,以全感知、全覆盖、车联网为主要方向的前瞻性技术研究,不仅工程量庞大,且经济投入巨大,难以推广普及。对此,海信认为,智慧高速建设除试点新技术外,更应立足于解决运营和服务具体问题,其中首要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抓住当前管理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二是聚焦于实际问题,推动技术的落地应用;三是让交通大数据回归‘初心’,去真正助力问题的发现和解决。”

    1、 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在高速公路领域,在大规模感知技术难以普及的当下,依旧严峻的安全形势是我们在高速公路安全管控方面面临的主要矛盾,这其中,高速桥梁、隧道、长下坡、弯道等重点路段,是安全防控的重点。”刘振顶指出。

    据数据统计显示,在我国高速公路的重点路段,年事故率高出主线2倍、人员伤亡高出3倍,造成损失高出43%。在2001至2017这16年间,仅公路隧道路段便发生121起交通事故,共造成247人死亡、444人受伤。

    “做好重点高速路段的安全防控,尤其是提升桥隧路段的智能化感知能力,是当阶段我们可以抓住并解决的主要问题。”

    对此,海信以“轻量化”建设为目标,从重点高速路段的实际监管需求出发,在充分利旧原有机电三大系统基础上,新建、加密了智能化感知设备。一方面,采用雷达联网布设、多源数据边缘端融合计算、边-云协同等方式,实现车辆全天候全过程感知,为事件主动发现、快速处置、养护管理、出行服务提供基础;另一方面,在重点路段布设雷达设备,融合雷达、卡口、视频、门架等数据,基于车辆实时轨迹实现全天候交通事件实时监测,提高事件发现及时性,支撑后续的快速处置及恢复通行。

    “这种‘轻量化’建设模式的应用效果在青岛也得到了实际验证,对碰撞、停车、逆行、拥堵、应急车道占用等多种交通事故可以快速有效识别告警,变事件被动处理为主动预防,其检测准确率高达95%以上。”刘振顶介绍道。

    针对高速公路隧道路段,海信建立了“数字孪生系统”,即采用雷达与视频结合方式,实现车辆、设备、环境实时状态监控,并以3D效果呈现,以便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异常。尤其是针对黑白洞抑制、污染物排放、施工等常见的易发事故场景,进行日常风险预防自动控制,并能够实现对火灾、危化品泄漏等应急场景的预案化处置。

    image.png 

    2、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抓住主要矛盾并不是意味着其它的安全管控工作不重要,而是更要有的放矢、去真正地解决问题。”刘振顶说,当前智慧高速市场的新名词、新技术层出不穷,尤其是互联网公司在智慧高速领域的强势进入,让AI、车路协同等技术名词随处可见。但技术不是高高在上的空中楼阁,更不是商业上的华丽包装,我们要远离对新技术的盲目追捧,回归到业务的实际需求中,让技术为我们的实际业务服务。

    刘振顶介绍道,目前高速公路管理服务流程大致分为“建、养、管、征、服”五大版块,数字化程度均有待提升:结构化建档数字资产不足1%,事件主动发现率不足1%,病害发现、逃费稽核等大量工作仍需依赖人工……

    以养护为例,2008至2017年间,高速公路上发生的105件判决生效的损害事故中,有53件是异物导致的损害赔偿纠纷,占一半。缘由在于,原先的高速养护基本都依赖于人工上报,发现问题滞后、处理效率低、监管难度大。

    对此,海信基于高精度定位信息、高精度电子地图、V2V及V2I功能,实时获取周边车辆位置、行驶方向、行驶速度以及道路基础设施的位置、属性信息,一旦发现多个车辆的行车轨迹出现异常绕行现象,便会即刻调取现场视频进行综合分析,发出路面异物的告警提示。

    然而,此类自动检测报警系统也并非是万能的。据报道,2020年11至12月京哈高速辽宁段全线事件检测器自动检测报警量高达40万条,如此庞大的数据中掺杂了多种误报信息,使事故无法全部得到及时处置。对此,海信融合事件监测器、互联网、作业计划等多源数据,建立了基于时间、空间、状态等两级、三维共7种去重算法,将报警数据过滤去重后降低至5600条,平均每天不足60条,具备了处置条件,且在试点路段系统对异常事件的主动发现率也提升了20%。

    刘振顶总结说,智慧高速市场对技术的需求显而易见,但不管什么样的技术或者方法,只有能实际解决问题,才是好用的。我们所谓的技术沉淀,不仅需要落地到具体的业务需求中,更要经过时间的检验。

    3、交通大数据的应用,要回归初心,以人为本

    “在《大数据时代》这本书中提到,大数据仅仅是一种手段,我们既不要拒绝排斥大数据的应用,但也没必要神话大数据;大数据本身是无意识的,或者叫无目的,是因为使用的人的发现或主观意识,才从中抓取到符合所想或支持所想的一些数据和比例。这本书告诉我们,大数据要应用到具体场景中、为人服务,才能真正发挥数据的价值。”

    刘振顶举例说,借助大数据,我们不仅可以对事故黑点进行分析,还可以综合事故、天气、交通流量、车型构成等多种因素,实现对安全风险的智能分析研判,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发出预警,从而让高速管理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预防,提升实战效能。

    image.png 

    在智慧高速领域,海信已有多年积累,在辽宁落地了全国首个省级“车路协同+高速”项目,也承建了青岛新机场的高速公路智慧监测、智慧调度、智慧运维、智慧决策四大系统。在拥抱新技术的同时,海信更聚焦、更落地,始终以实际业务需求为牵引、以人的体验为根本,去探索智慧高速的未来发展之路。

  • 关键字: 智慧高速
  •    责任编辑:zhuoqun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