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未来交通规划:打造智能交通综合体 - 城市智能交通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领先的智能交通门户网站
  • 重庆未来交通规划:打造智能交通综合体

    2018-09-28 09:18:00 来源:重庆晨报 评论:
    分享到:

    blob.png

      这是一场从粗放到智慧、从传统到现代、从被动到主动的革命 多车道汇入自适应控制、定向车道……这些治堵妙招在全国推广

      据调查,目前主城区汽车保有量达147.14万辆,增速排名全国第一。交通拥堵已变成“让城市更美好”的一大制约因素。

      要破解这个难题,“智能交通”无疑成为破解持续增长的城市交通需求和日益短缺的城市交通供给结构性矛盾的一把“钥匙”,是实现城市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从粗放到智慧、从传统到现代、从被动到主动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重庆未来交通规划: 打造智能交通综合体

      如何“治堵”?智能交通无疑成为破解持续增长的城市交通需求和日益短缺的城市交通供给结构性矛盾的一把“钥匙”。

      相关资料显示,我市主城区智能交通系统2009年建成,主要包括指挥平台、视频监控、信号控制、交通诱导、电子警察、通信网络、车辆监测七大子系统,近年来在城市交通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目前也已难以满足城市交通管理需求。

      为提升城市交通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按照市政府部署要求,市公安局启动了主城区智能交通系统升级改造工程。并通过深入学习借鉴上海、武汉、深圳、成都等城市成功经验,引入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下一步,将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升级改造,实现“四个全面提升”,增强“五个核心能力”,最大限度挖掘和提升现有道路资源的通行潜力和效率。

      “四个全面提升”:即技术手段的全面提升、系统覆盖的全面提升、数据集成的全面提升、后台支撑的全面提升。

      “五个核心能力”:即全域感知能力、深度分析能力、辅助决策能力、应急指挥能力、优质服务能力。

      与此同时,围绕“补齐短板,提升质效,打造一流”的总体目标,拟打造以1个智慧大脑、3个应用平台、8个基础系统为主体架构的“1+3+8”智能交通综合体。

      曾经的“停车场”进得去出不来,如今因为有了创新性思路,畅通了

      爱琴海商圈的堵与疏

      昨日下午5时30分,正是晚高峰开始的时间。在两江新区爱琴海商圈附近的洞庭立交处,车辆川流不息,却未见丝毫拥堵。

      这样的情景,在5个月前根本不是这样的节奏。爱琴海商圈车辆汇聚,居民区居中,高峰时总体路网交通负荷接近于饱和。周边支路虽多,但全被用作“停车场”,外边的车想借道绕行,结果进得去出不来。

      为改善爱琴海商圈周边长期拥堵情况,两江新区土储中心于今年4月开工建设洞庭立交。施工前期,两江新区交巡警支队与设计单位反复讨论推敲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方案,提出了多条创新性思路。

      施工后,通过重庆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对施工前后一周该区域交通监测结果发现,高峰期间该区域车速提升23%,往金开大道方向排队长度缩短一半,通行效率提升明显。

      爱琴海商圈治堵成功,只是主城区治堵的一个小点,也是主城区治堵多年的一个缩影。

      作为一名司机,老王见证和感受着路上的日新月异,他说,车越来越多,通行却没有越来越堵

      老的哥的堵与疏

      今年50岁的老王,驾龄超过25年,现在是一名“的哥”。

      提起重庆的交通状况,老王直言不讳:“在5年前,黄花园大桥、渝澳大桥,这些地方以前去都不敢去,七八条车道一窝蜂挤进两车道,堵上一个小时都是常事,还容易擦挂。”老王说,虽然现在也要堵,但明显要好多了。究其原因,王刚觉得是因为交巡警给每条车道都设置了一个红绿灯,轮流放行。“有秩序了,也就没那么堵了。”

      老王所说起作用的红绿灯有个专业名称,叫多车道汇入自适应系统,是重庆交巡警自主研发设计的避乱奇招。

      “就是利用信号灯控制,实现分方向、分车道的车辆交替控制放行,精细化控制车流的进入和驶出。”市交巡警总队秩序管理支队马靖说,听起来很简单,可事实上,为了解决多车道汇入导致的“血栓”,重庆交巡警琢磨了两年才研制成功。

      目前,这样的控制系统在全市有42处,覆盖渝澳大桥、人和立交、袁家岗轻轨站路口等曾经的老堵点。这一技术还被公安部列为创新工作亮点,向全国推广。

      “现在跑车,路面上常常能看到各种新鲜的指示标识和设备,也看不懂到底为啥要这么走。”作为一名司机,王刚并不懂这个措施那个黑科技到底起啥作用,唯一让他觉得变化明显的只有一件事:“车越来越多,通行却没有越来越堵,反而比过去顺畅了!”

      每日执勤的十字路口,邵钢凭着智慧和坚守,让自己成为确保畅通的“红绿灯”

      老民警的堵与疏

      邵钢今年58岁,是南岸区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西区大队的一名老民警。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每天早上6点半,他准时到岗。日子久了,每天从路口经过的人,都记住了他。后来,他成了重庆的“网红交巡警”。

      南岸区巨成龙湾十字路口,四个方向都有红绿灯,但高峰时段,如果只按红绿灯指示通行,两个车道的车在指示灯时间内没来得及通行完,就会交会于路口中央,造成拥堵。

      为解决这个问题,在此执勤的邵钢每天比规定时间提前一小时到岗,观察分析车流量,针对性指挥疏导,渐渐琢磨出一套办法:在大石路到青龙路直通菜园坝长江大桥这条主干道,需要在红灯到来前的10至15秒让车辆提前停车等待,从青龙路拐弯到丹龙路的左转道则需要提前20至25秒让车流暂停。

      这样一来,通过现场手势指挥,就能很好地解决多车道汇集堵车的难题。不过,这下工作量大增,他需要随时站在十字路口中央,以手势指挥各方向车辆暂停或通行。

      多年的经验,让邵钢对红绿灯的时间有了准确的把握。就算背对着红绿灯,他也知道红绿灯什么时候亮,准时向车辆和行人打手势。

      5年来,在邵钢的指挥下,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各行其道,秩序井然。就是这样日复一日的坚守,让小小的路口更加文明,让过往的市民感觉到安全与舒心。就像经常驾车经过的司机龙女士所说,天天看到邵钢在路口忙碌,心里很温暖,感觉他就是大家安全出行、平安回家的灯塔和路标。


  • 关键字: 交通规划 智能交通
  •    责任编辑:梁兰春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