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智能交通 > 停车管理 > 正文

上海将严控出行停车位 用市场来调节停车收费
2017-01-05 09:44:06   来源:东方网   作者:    评论:0

  公交出行今后“路路通”

  公交“最后一公里”今后或不再是问题。截至2016年底,上海共组织实施公交线网优化调整185条,其中新辟31条,调整141条,撤销13条。同时,进一步推进了公交与轨道交通“两网融合”。目前,在距轨道交通站点100米范围内的213条公交始发线路末班车与轨道交通衔接,26条公交线路配套轨道交通1、2、8号线每周五、周六以及节假日前一天夜间延长末班车运营时间,确保市民夜间换乘出行。冯健理表示,2017年将结合公交专用道的建设,继续优化公交线网,提高公交运营效率;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加强公交线网与轨道交通衔接,重点针对新建轨道交通站点,加强公交线路配套;落实属地化责任,继续推进“最后一公里”公交线网的布设。

  上班时坐公交“靠谱”吗,会不会又迟到?这是不少早高峰赶时间市民一直以来的担心。冯健理表示,将利用公交行业信息化监管平台,加大信息化监管力度,对线路出车率、班次执行率、首末班车准点率等实行信息化远程监管和考核。另外,还将推广沪太路公交专用道运营模式,推进四平路、吴中路、宝安公路等公交专用道建设,坚持“一路一骨干”的原则,打造更多类似沪太路模式的精品路段,进一步提高公交专用道运营效率。

  此外,轨交建设正在迎来一个“全网全覆盖”大跨越期。目前新一轮216公里建设已全面启动,力争2017年底前8号线三期、9号线三期东延伸和17号线共55公里新线投入运营。通过增购车辆、优化运行等措施,实现2017年增能5%的目标,到2018年中心城区线路高峰运行间隔普遍缩短至3分钟以内,部分骨干线路达到2分半以内。此外,为满足市民多元化需求,轨交运营将扩大延时服务范围。2017年将进一步扩大周末延时的线路范围,并通过一到两年努力将延时服务逐步覆盖到其他工作日。

  立法保障公交道路权优先

  随着上海小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有限的道路资源越来越不能满足城市交通出行需求,道路拥堵日益严重,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势在必行。此次通过立法在法律层面明确,建设公交专用道,为地面公交提供道路优先使用权,成为促进城市集约化出行、缓解道路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

  目前,全市公交专用道长度已达到325公里。十三五期间,本市还将新增200公里公交专用道,全市公交专用道总规模达到500公里。在“十二五”期间完成300公里公交专用道建设任务后,公交专用道建设应逐步由中心城区向外围郊区中心城镇转移,鼓励各区结合区域内公共交通运行实际状况,大力发展郊区中心城镇公交专用运行网络,在轨道交通未覆盖区域,为地面公交的运行效率提供保障。如:奉贤、松江等区正大力发展BRT、有轨电车等不同形式的公交专用道,着力提升区域公共交通运行能力。

  对于市民高度关注的延安路中运量公交,冯健理表示,这条公交系统西起沪青平公路申昆路,东至延安东路外滩,通过实现公交路权专用,改善和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对加强中心城区东西交通客运走廊,增强地面公交吸引力,引导市民绿色出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工程于去年6月25日正式动工,预计春节后开通试运营。延安路中运量公交工程设路中式公交专用道,时速有望提升五成至每小时18-19公里,发车间隔缩短到3-5分钟,以此打通一条东西向公共交通客流大动脉。

  从严控制出行停车位

  对于各界市民反响强烈的停车问题,冯健理指出,上海小汽车保有量快速增加,使用强度居高不下,既加剧了道路交通拥堵问题,也带来了日趋严重的停车难。特别是住宅小区、医院、学校等都出现了停车需求急剧增长、停车供给严重不足的现象,成为“城市病”中的突出矛盾和典型问题。他认为,以此次立法为契机,下一步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停车治理,形成可持续的停车发展模式,缓解城市停车矛盾,优化城市交通环境。据透露,“十三五”期间,上海将以“适度供给、调控需求、动态平衡、集约共享”为基本原则,在中心区、外围区、郊区城镇化区域等不同区域,针对住宅小区、医院、学校等不同的停车矛盾特征,采取差别化的停车供给及需求管理政策。

  在停车供给上,将形成“配建为主、公共为辅、道路为补”的停车供给结构,严格监督落实配建停车设施建设,加强对违规挪用占用停车设施的执法监管和整改恢复,重点支持停车矛盾突出的住宅小区、医院、学校等及周边公共停车设施、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轨道交通外围站点(P+R)等公共停车设施规划建设,重点针对住宅小区夜间停车需求和医院、公共服务机构、商业街区等临时停车需求,适度发挥时段性道路停车作用。同时,严格控制中心城拥堵区域道路停车场设置范围和规模,加大对违法道路停车的执法力度。

分享到: 收藏

相关热词搜索:停车位 上海

上一篇:北京试点路侧停车电子收费 可用支付宝等付费
下一篇:石家庄公共停车场试水“智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