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教授:道路交通组织设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 ITS文库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中国智能交通领先的门户网站
  • 首页 > ITS百科 > ITS文库 > 正文

    马骏教授:道路交通组织设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2019-06-20 09:14:02 来源: ITS114 评论:
    分享到:

    5月27日,由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交通管理学院联合举办的“第五届中国(上海)城市智能交通创新发展论坛”在上海圆满落幕。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交通管理学院副院长马骏教授在会上发表《对道路交通组织设计的思考》的主题演讲,本文为演讲录音及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核,如有错漏,敬请原谅。

    blob.png

    马骏教授: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今天我抛砖引玉,总结下我目前做的工作的一些思考。起源是我们最近做了一些交通组织的项目,经常发现我们和委托方的理念不一致,项目就很难推进。

    道路交通组织设计的现状

    什么是交通组织设计?按照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规范》的定义,交通组织设计是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综合运用交通工程、技术,用以改善道路交通治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提高道路交通运行效率的设计工作。目的是促进道路交通条件,交通运行方式与交通流特征及需求相适应,以推动相关道路行人与车辆有序、安全流动。

    我想问几个问题。一是交通组织设计都运用了哪些交通工程技术?土木工程是交通工程技术吗?二是,通过交通组织设计是否改善了交通秩序、交通安全和交通运行效率?大多数交通组织设计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交通运行效率,那么,通行能力提高了多少?三是,交通条件与运行方式与需求相适应,是否能促进行人与车辆有序、安全的流动?交通组织以需求为导向,现在我们满足了什么需求?

    当下道路交通组织设计存在的问题

     先提出我的问题,再来剖析一下现在存在的问题。

    第一、交通工程技术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基于道路工程改造,包括道路扩宽、交叉口进口拓宽、提前右转等。这是道路工程,我觉得不能叫交通工程,曾经跟非洲的同行交流,人家就特别奇怪,进口怎么拓宽?后来我才意识到,在非洲,道路拓宽是非常难的事,因为很多没有自行车道。而在国内,道路拓宽非常容易,直接占用了自行车道。二类,基于道路空间分配,车道宽度缩窄、增加车道数。另外,道路空间重新分配后,车道分配灵活性就比较大。比如公交专用道,自行车专用道,合乘车道、潮汐车道等等。三类,基于道路充分利用的,左转待行、综合待行区、借道左转等。对于待行区,大流量路口还是有必要的,但不是什么路口都适用。

    这些改造工程可能会带来什么问题?

    道路拓宽可能带来的问题。

    1、道路通行能力提高,但是在通行能力提高的同时,诱增了新的转向车流。左转交通量的增加会导致会带来其他路口右转的增加,把交通流转嫁到相邻的道路。

    2、转向交通需求增加。箭头灯的普及与需求增加有很大关系。

           3、道路的拓宽会诱增新的交通需求。道路拓宽后,可能引起出行的路线转移、时间转移、方式转移,本来不走这条道路的,因为通行条件好了,就走这条路了;或者原本是早7点出发,通行条件变好后,就推迟到早7:30出发;本来是公交出行,不堵车后我就开车上班。因此,道路改造提升的交通效果实际上没想象得那么大。 

         4、非机动车道缩窄,对发展慢行交通不利。现在要推行绿色交通、慢行交通,但道路交通很多做法还是围绕着机动车出行。

    5、行人过街距离加长。我们的学生做毕业设计,绿灯时间十几秒的,路口那么宽,行人能过去吗?

    用一个图说明路网效应。

    blob.png

    左边是如果道路都不拓宽,尤其交叉口都不拓宽的话,路网的容量就比较小了。从一个交叉口到另外一个交叉口的车流量也少,车不在路网里面,可能在停车场,也可能在其他地方,反正不在道路上。把交叉口拓宽以后会怎样?、道路的容纳能力强了,车都在路上,但解决通行的问题了吗?应该没有。因为前一个路口宽了,后一个路口就得宽,不宽过不去,这是一个连带效应。现在都讲窄路密网,上海、北京也都做了城市街道的设计导则,我觉得非常好,要主张窄街道,不能一直宽下去。

    河北某城市,十年前和十年后是完全不同的街道场景,十年前路挺窄的,十年后毛细血管全变成动脉了,但仍然堵得一塌糊涂。我们应该要想这个问题,路还能修多宽?应该遵循交通规划所形成的路网的格局。

    第二,车道分配的问题。车道分配四个、五个车道以后,哪一个左转,哪一个直行怎么分配?以需求为导向,现在就这么做。左转需求大,就多给左转增加车道,一个不够,两个,直行多的,给直行。

    1、诱增了新的转向交通量。我认为左转交通量与右转有关系,这是相关的,转向多了以后,车道路线有很多选择,正常情况下直行一次左转就完了,但是左转灵活了以后,可能到中间某一个地方再左转。如果转向少,不灵活,反倒有问题。

    2、与流向交通需求不一致时产生加塞现象。交叉口再不同时段,如果左转和直行需求不平衡时,两者排队长度不同,易造成加塞等交通秩序问题。

    3、造成驾驶人迷惑。驾驶人根据经验开车,不知道前面哪一个车道左转。一个左转车道经常会出现邻近直行车道的加塞车辆,导致后面跟排着,收费站经常这样,前面有一个加塞着,后面的人很冤。

    blob.png


    如何解决道路交通组织设计存在的问题?

    怎么解决?我提几个想法。

     1、道路瘦身理念。交通规划规定了路网的格局,交通组织设计应与之一致,不宜盲目追求道路宽度。

    2、充分考虑驾驶人心理。交通组织设计应首要考虑可能带来的交通秩序和交通安全问题,让驾驶人的路线选择和车道选择自然、有预期。

    3、提高交通标志可见性。交通标志提高可见性,多重设置,避免驾驶人迷茫导致的交通秩序甚至安全问题。

    怎么来做道路瘦身?

    blob.png

    道路瘦身就是这个意思,中小城市非常多双向四车道,而且都是干道,没法设置自行车道。改完以后,中间车道就用于转向,是一个待驶的地方(国标里面没有这个图)。上下各一个车道,两边设置自行车道,这样有利于机动车通行安全,不能超车,也不可能刮蹭,秩序也不会混乱。其次,在县城道路出入口特别多的情况下,转向也没按路口处理,这是非常好的方式。

    再看一下国内实际的道路,我随手一拍排到的,也是双向两个车道。

    blob.png

    这样的路方便机动车通行,还是方便非机动车通行?好像哪一个都不是主要的服务对象。中间有护栏,机动车没那么多车道,非机动车的,还有路边停车,就给非机动车那么窄的空间。

    道路瘦身,也没有那么复杂。下图是我们给辽宁一个城市做的设计,效果还不错,只不过标线和国标还不太一致。

    blob.png

    标识标牌可见性的问题。

    现在的交通标识说多的真不多,说少也不少。去年在丹麦走了一圈,晚上走到路口特别惊讶,随处可见信号灯,不会出现前面是大车,后车看不到信号灯的情况。都是小杆,从任何角度都能看到信号灯,非常醒目,不可能无意闯红灯。

    blob.png

    郑州的灯杆,横向、纵向都能看得清楚,当然,和丹麦满天星式的效果还不太一样。信号灯可以不是悬臂的,也不是龙门架的,但是车道指示标志是龙门架的,一定要告诉驾驶员每一个车道的方向,把钱花到刀刃上。

    我今天就说到这里,谢谢,请多提宝贵意见。

  • 关键字: 道路交通组织设计
  •    责任编辑:刘艳
  • 延伸阅读!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