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行业车险竞争力报告 - ITS文库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领先的智能交通门户网站
  • 首页 > ITS百科 > ITS文库 > 正文

    中国保险行业车险竞争力报告

    2024-05-07 09:55:10 来源:东方和讯 评论:
    分享到:

    报告摘要

    2024年一季度中国车险保费收入2142.0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亿元,增幅1.42%,低于中国5.3%的GDP增速,落后于中国汽车市场销售增速。在64家车险业务经营主体中,有44家保费规模同比增长,20家保费规模同比下降。人保财险车险保费增长13.07亿元,增速为1.92%;平安财险车险保费增长17.73亿元,增速为3.54%,是行业增速的2.2倍,录得行业最大规模的车险业务增量,吃下近6成的行业车险保费增长规模;太保财险车险保费增长5.79亿元,增速为2.24%;现代财险以167.63%的车险保费增速位列行业第一,但车险竞争力指标继续排在行业末尾。互联网性质的众安财险和泰康在线车险保费增速较快。中资公司里华安财险、长安责任、中煤财险、锦泰财险、鑫安财险、珠峰财险等公司车险保费规模同比降幅超过两位数。

    本期,全行业车险承保利润48.81亿元,其中人保财险和平安财险分别为32.10亿元和16.17亿元,行业利润贡献份额分别为65.77%和33.12%;全部64家车险经营主体中包括国寿财险、中华财险、阳光财险、大地财险在内的38家综合成本率超过100%;华安财险在保费规模两位数收缩的情况下、都邦财险在保费规模两位数增长情况下由亏转盈;泰康在线在保费规模两位数增长前提下继续保持盈利态势;三家注册在山东区域的市场主体华海财险、中路财险、泰山财险均实现车险承保利润。

    本期,行业车险综合费用率为23.89%,比去年同期下降3.71个百分点,相当于减少78.36亿市场投放支出。有14家公司综合费用率低于行业平均值,其中有业务规模较大的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国寿财险、中华联合,有互联网性质的泰康在线。

    本期,行业车险综合赔付率为73.83%,比去年同期升高3.83个百分点,相当于增加80.89亿元客户赔款支出。观测数据显示,2022年新冠疫情管控期间,因疫情管制生产生活用车活动减少,风险熵值下降,2022年的车险综合赔付率指标一直在较低位置运行;2023年新冠疫情管控结束,车险综合赔付率指标则成上升态势;2024年行业车险综合赔付率开年即在高位,新能源车险业务确实给各经营主体带来了赔付压力。

    本期,中国车险竞争力指数行业平均值为43.64分,环比上期提高0.06分,有28家市场经营主体超过平均分值。其中竞争力前三名依然为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国寿财险2022年曾经发起对太保财险的挑战,其车险业务规模接近太保财险的三分之二,竞争力指数得分连续5期超过70分,与太保财险最小差距缩小到3.32分,但进入2023年之后则后劲不足,竞争力指数下降到50分段,本期跌破50分。作为保险新势力公司,泰康在线本期车险竞争力指标得分62.32分,全国总排名第6位,环比上期再提升1个身位。值得注意的是,华海财险、中路财险、泰山财险三家注册在山东的小型区域性公司车险竞争力近几期的得分和排名有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华海财险连续两期竞争力进入总排名前十名。外资财险公司和台资财险公司在中国做车险业务依然水土不服。

    东方和讯认为,中国车险已经进入了一个变革时期,面临挑战的同时存在着巨大的机会。

    截至2023年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4.35亿辆,其中汽车3.36亿辆;机动车驾驶人5.23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4.86亿人。2024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11.5万辆和209万辆,分别同比增长28.2%和31.8%。据中汽协预计,2024年我国汽车总销量将达到31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150万辆左右。巨大的汽车市场保有量和持照驾驶人员是一个庞大的涉车类保险业务客户群体。面对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数字中国建设,面对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时代的到来,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消费者用车习惯和用车场景的变化,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功课:

    一是从战略上深刻认识正在进行中的中国汽车交通时代的伟大变革,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以开放的胸怀承担社会责任,完成国家双重双循环经济转型阶段的重要任务。一些先知先觉的市场主体已经主动迎难而上,借助科技进步的力量,接纳客户、研究风险、优化服务、控制成本,这先行的一步有可能在未来就是影响产业格局变化的发端。

    二是从技术上采纳数字科技研究与实践成果,打通信息屏障,注重在涉车类保险业务经营实际场景的产品创新和服务优化,围绕满足与改善客户用车生态风险管理需求和综合服务为目标做功课。 “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不能简单的理解为甲方的采购与乙方的服务关系,而应该深度融合,利用数字技术带来的更全面信息、更高效工具、更敏捷反应、更精准运控,来全面提升传统产业对市场的理解、对客户的认知、对产品的研究、对运营的控制水平,进而得以实现流程重构或结构优化,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行业应加强对车险科技的研究与支持力度,推动“职业驾驶人员安全行车评价体系”、“新能源汽车保前驾驶行为培训”、“两客一危一货”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保险风控领域)、“新能源汽车设计与使用安全评价反馈机制(保险风控领域)”等产品与服务出台,有效改善与保险相关用车生态中“人、车、事”的风险暴露概率和损失程度,综合科技力量、数据结论、经济效用三个有力武器,提升保险行业在车生态中的专业话语权和风险管理权威性,对于司机不良驾驶行为予以纠正,对运输企业不安全生产作业予以制止,对新能源汽车反安全设计给出改进建议,从而改变保险行业作为产业链条最后一环,面对不良安全现状只能接受“愿保尽保”的被动局面。在处置风险的经济活动中,风险与价格应是匹配的,这是“保险回归本源”的必然要求,保险行业支持新能汽车产业发展责无旁贷,但保险行业也要通过科技手段去研究实证新能源汽车用车风险,才能给出合理定价和优质服务,一味要求保险行业为不安全设计的伪创新买单,这不是生态共赢的局面。

    三是在经营中认真解读领会监管部门政策,不折不扣的按照政策引导落实市场动作。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政策,探索中国保险行业涉车类保险业务的发展路径,保险领域应从“以产品线为轴”向“以客户群为轴”做经营策略转变,在涉车类保险业务经营领域探索产品经理制,面对新能源车险层出不穷的新工业设计,车险的出路在于以对承保标的实施风险减量为工作切入点,改变涉车领域驾乘人员用车行为和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状态。在《企业会计准则第 25 号——保险合同》下将有助于保险公司围绕具有同质风险和消费偏好的客群研究产品开发和业务策略,由产品经理统筹流程中各相关利益单元,倒逼险企业务转型。

    中国保险行业涉车类业务已经在政策导向、技术支撑、经营认知等各方面具备了转型升级的条件,围绕客户用车生态的复合型新车险产品路径渐趋明朗,借助数字化技术,新能源乘用车、营业货车、网约车、智能网联汽车给保险经营者带来的困扰难题一定会被解决,这将是一个能者上、智者赢的时代。

    一、   市场发展情况

    表1.车险保费规模及市场份额情况    单位(亿元) 

    微信截图_20240507095713.png

    2024年一季度中国车险保费收入2142.0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亿元,增幅1.42%,低于中国5.3%的GDP增速,落后于中国汽车市场销售增速(根据中汽协数据,2024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11.5万辆和209万辆,分别同比增长28.2%和31.8%)。

    在64家车险业务经营主体中,有44家保费规模同比增长,20家保费规模同比下降。

    其中,人保财险车险保费增长13.07亿元,增速为1.92%,市场份额由去年同期的32.16%微增到本期的32.32%;平安财险车险保费增长17.73亿元,增速为3.54%,是行业增速的2.2倍,录得行业最大规模的车险业务增量,吃下近6成的行业车险保费增长规模,市场份额由去年同期的23.69%提高到本期的24.18%,其车险业务结构占比接近总业务规模的三分之二,超过人保财险、太保财险及行业平均值。作为财险行业传统三强之一的太保财险车险保费增长5.79亿元,增速为2.24%,市场份额由去年同期的12.26%微增到本期的12.36%,其车险业务结构占比约为总业务规模的四成。

    现代财险以167.63%的车险保费增速位列行业第一,互联网性质的众安财险和泰康在线车险保费增速也较快,均展示了强烈的市场进取欲望,中资公司里华安财险、长安责任、中煤财险、锦泰财险、鑫安财险、珠峰财险等公司车险保费规模同比降幅超过两位数。(表1)

    二、   承保利润情况

    表2.车险承保利润及综合成本率情况    单位(亿元)

    微信截图_20240507095756.png

    全行业车险承保利润48.81亿元,其中人保财险和平安财险作为车险行业双寡头分别实现承保利润32.10亿元和16.17亿元,行业利润贡献份额分别为65.77%和33.12%;全部64家车险经营主体中包括国寿财险、中华财险、阳光财险、大地财险在内的38家综合成本率超过100%;华安财险在保费规模两位数收缩的情况下、都邦财险在保费规模两位数增长情况下由亏转盈;泰康在线在保费规模两位数增长前提下继续保持盈利态势;三家注册在山东区域的市场主体华海财险、中路财险、泰山财险均实现车险承保利润。(表2)

    三、市场投放情况

    640.webp (30).jpg

    图1.车险综合费用率变化情况

    本期行业车险综合费用率为23.89%,比去年同期下降3.71个百分点,相当于减少了78.36亿元市场投放支出。观测数据显示,2022年新冠疫情管控期间,行业车险综合费用率有一个抬升的过程,意味着因疫情管制生产生活用车活动减少,风险熵值下降,而导致好转的车险经营结果刺激了各市场主体加大投放争夺客户资源;2023年行业车险综合费用率呈现出平滑下降的趋势,我们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方面监管政策对于市场竞争投放监管趋严,另一方面各市场主体面对新能源汽车保险市场采取了保守的策略;2024年行业车险综合费用率开年就快速向下,显示了报行合一政策的强烈效应。(图1)

    640.webp (31).jpg

    图2.各主体2024Q1车险综合费用率情况

    本期,有14家公司综合费用率低于行业平均值,其中有业务规模较大的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国寿财险、中华联合,有互联网性质的泰康在线。(图2)

    四、业务赔付情况

    640.webp (32).jpg

    图3.车险综合赔付率变化情况

    本期行业车险综合赔付率为73.83%,比去年同期升高3.83个百分点,相当于增加了80.89亿元客户赔款支出。观测数据显示,2022年新冠疫情管控期间,因疫情管制生产生活用车活动减少,风险熵值下降,2022年的车险综合赔付率指标一直在较低位置运行;2023年新冠疫情管控结束,车险综合赔付率指标则成上升态势;2024年行业车险综合赔付率开年即在高位,新能源车险业务确实给各经营主体带来了赔付压力。(图3)

    640.webp (33).jpg

    图4.各主体2024Q1车险综合赔付率情况

    太平财险、太保财险、诚泰财险、平安财险、大地财险、阳光财险、华泰财险、长江财险、泰康在线、大家财险、中华联合、海峡金桥、国寿财险、国元农业、浙商财险、渤海财险、众诚财险、合众财险、黄河财险、燕赵财险、华农财险、前海联合、现代财险、鑫安汽车等公司车险综合赔付率超过行业平均水平。东方和讯认为,有两方面的因素来综合衡量赔付率指标,第一是与承保标的风险关联的业务品质因素,该因素可以通过量化评估与风险减量管理来予以改善,另一方面,是与客户用车保险之外其他服务关联的成本支出,该因素未来将影响涉车类保险服务的业务规模和客户体验。(图4)

    五、车险竞争力情况

    表3.中国保险行业车险竞争力(第8期)得分及排名情况

    微信截图_20240507100004.png

    本期中国车险竞争力行业平均值为43.64分,环比上期提高0.06分,有28家市场经营主体超过平均分值。其中竞争力前三名依然为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这得益于老三家长期的客户积累、机构布局、市场渠道、品牌效应等因素,我们可以认为这是“英美法老牌发达国家”,规模效应的作用将使这三家公司还可以按照惯性走下去,不过,我们可以隐约看出平安财险作为车险业务市场挑战者的雄心和布局。

    成立于上个世纪90时代下半段和本世纪第一个十年代的公司是数量最多的车险市场经营主体,如果说老三家公司是“含着金钥匙出生”,那么成立于这个年代的公司可以说是“含着银汤匙出生”,赶上了中国经济加速腾飞的阶段,车险领域更是赶上了建设交通强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机遇期,车险经营甚至有过长达10余年的躺赢赚钱黄金期,这些公司一度都是资本市场的宠儿,先发公司曾经轮流逼近老三家公司的吊车尾。最近一次是国寿财险2022年对太保财险的挑战,其车险业务规模接近太保财险的三分之二,竞争力指数得分连续5期超过70分,与太保财险最小差距缩小到3.32分,但进入2023年之后则后劲不足,竞争力指数下降到50分段,本期跌破50分。这些公司在出生时就带着很强的人保、太保、平安的烙印,国资控股的在照着人保、太保的路径模仿前行,民资控股的则参考平安的模式打造。公司治理的差异决定了这些公司发展变化。国家发改委“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示范工程北斗数字化车险及保险产业应用首席专家白玉玮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之后40年经济高速发展,走过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200年的历程,相当于压缩了经济周期中的各个阶段,作为身在其中的经济工作者,无论我们是否秉持长期主义,均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客观到来快速迭代的挑战!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是尽可能的借助有限的知识和经验去试图做正确的事情而已。”“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躺赢赚钱而不努力打造自身能力的可能会陷入衰退,家底丰厚又努力学习的则有可能实现跃迁,充满着故事和不确定性,这也是关注、研究和投资它们的价值所在。

    再有就是成立于本世纪第二个十年代之后的保险新势力公司,这些公司出生时相对缺少保险基因,而是骨子里就有背后势力的影子,保险业务在其股东那里不过是一块进入金融领域的牌照而已,这也造成了这些公司会是一种“拧巴”的文化。保险是一种跨时空对冲风险的财富管理手段,从古巴比伦时代开始久已有之,保险作为金融领域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有其独有特征,保险的文化具有稳定、安全、收益的特征,这是一种保守且近乎封闭的文化,对于变革和创新具有警惕性和距离感,比较不善于接受新鲜理念和先进技术。当保险新势力公司背后是银行系股东、国有垄断行业股东时,这些公司就会相对佛系,不温不火,在中国车险竞争力指标体系中不仅仅研究保费规模、利润、费用、赔付等指标,还考虑偿付能力、增速等指标,避免过于保守而浪费资本效率,因此这些佛系公司的得分和排名相对不会太差,但也不会排名靠前;当保险新势力公司背后是制造业特别是车企时,我们并没有看到有公司脱颖而出,显然这些保险公司在股东那里是缺乏话语权和资源调度能力的。当保险新势力公司背后是互联网巨头时,保险稳健、安全、收益的文化与股东强烈的创新文化和爆款产品要求难以同步,不断的更换管理层,甚至出现业务不稳定、市场口碑差的情形。不过,我们也看到,有一些保险人通过自己的专业努力,经营中借助股东资源优势,接纳外界文化,采用先进技术成果,在中国进入数字化时代时,开启了保险经营的新局面,泰康在线本期车险竞争力指标得分62.32分,全国总排名第6位,环比上期再提升1个身位。值得注意的是,华海财险、中路财险、泰山财险三家注册在山东的公司车险竞争力近几期的得分和排名有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华海财险连续两期竞争力进入前十名。对于这些积极向好的苗头加以引导和扶持,将促进中国车险行业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

    还有,外资财险公司和台资财险公司在中国做车险业务依然水土不服。这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双重双循环的市场有其独特之处,做好中国车险业务只能靠我们自己探索尝试。

    通过对车险竞争力指标的回顾,我们认为,中国车险已经进入了一个变革时期,面临挑战的同时存在着巨大的机会。一些市场主体先行先试,走在了前面,一些市场主体在等待观望的过程中错过了转型升级的先导窗口期(疫情管控)。

    六、观察与思考

    截至2023年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35亿辆,其中汽车3.36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5.23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4.86亿人。

    截至2023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04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6.07%;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1552万辆,占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76.04%。2023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743万辆,占新注册登记汽车数量的30.25%,与2022年相比增加207万辆,增长38.76%,从2019年的120万辆到2023年的743万辆,呈高速增长态势。2024年3月,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零售为70.9万辆,渗透率已达到41.6%;2024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11.5万辆和209万辆,分别同比增长28.2%和31.8%。据中汽协预计,2024年我国汽车总销量将达到3100万辆,其中,乘用车销量在268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3.1%;商用车销量420万辆,同比增长5%;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1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20%;出口销量将增至550万辆左右。

    巨大的汽车市场保有量和持照驾驶人员,我们必须意识到,这是一个庞大的涉车类业务客户群体。“一年两箱油”车主也是成长中的未来中产阶级主力。面对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数字中国建设,面对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时代的到来,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消费者用车习惯和用车场景的变化,中国车险经营应拿出勇气和魄力应对挑战,实现自我革新与产业升级。我们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功课:

    (一)从战略上深刻认识正在进行中的中国汽车交通时代的伟大变革,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以开放的胸怀承担社会责任,完成国家双重双循环经济转型阶段的重要任务。我们也欣喜的看到,一些先知先觉的市场主体已经主动迎难而上,在新能源乘用车、营业货车、网约车、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生产领域借助科技进步的力量,接纳客户、研究风险、优化服务、控制成本,这先行的一步有可能在未来就是影响产业格局变化的发端。

    (二)从技术上采纳数字科技研究与实践成果,打通信息屏障,注重在涉车类保险业务经营实际场景的产品创新和服务优化,围绕满足与改善客户用车生态风险管理需求和综合服务为目标做功课。东方和讯白玉玮认为,“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不能简单的理解为甲方的采购与乙方的服务关系,而应该深度融合,利用数字技术带来的更全面信息、更高效工具、更敏捷反应、更精准运控,来全面提升传统产业对市场的理解、对客户的认知、对产品的研究、对运营的控制水平,进而得以实现流程重构或结构优化,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行业应加强对车险科技的研究与支持力度,推动“职业驾驶人员安全行车评价体系”、“新能源汽车保前驾驶行为培训”、“两客一危一货”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保险风控领域)、“新能源汽车设计与使用安全评价反馈机制(保险风控领域)”等产品与服务出台,有效改善与保险相关用车生态中“人、车、事”的风险暴露概率和损失程度,综合科技力量、数据结论、经济效用三个有力武器,提升保险行业在车生态中的专业话语权和风险管理权威性,对于司机不良驾驶行为予以纠正,对运输企业不安全生产作业予以制止,对新能源汽车反安全设计给出改进建议,从而改变保险行业作为产业链条最后一环,面对不良安全现状只能接受“愿保尽保”的被动局面。在处置风险的经济活动中,风险与价格应是匹配的,这是“保险回归本源”的必然要求,保险行业支持新能汽车产业发展责无旁贷,但保险行业也要通过科技手段去研究实证新能源汽车用车风险,才能给出合理定价和优质服务,一味要求保险行业为不安全设计的伪创新买单,这不是生态共赢的局面。

    (三)在经营中认真解读领会监管部门政策,不折不扣的按照政策引导落实市场动作。

    《关于印发实施车险综合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银保监发〔 2020〕41号),中国银保监会在四年前就已经发文要求行业“加大车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以风险为基础的车险条款费率形成机制”,旗帜鲜明的指明了行业发展方向。

    《关于财产保险业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的意见》(银保监办发〔2023〕7号),明确 “鼓励各公司以风险减量服务为切入点,延伸至投保企业所在行业上下游产业,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方案或解决方案”,“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对风险减量服务进行账务处理”,从实务操作上给到了工作指导意见。

    《关于规范车险市场秩序有关事项的通知》(财险部函[2023] 192号》),指出“财产保险公司向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提供机动车辆防灾减损、道路救援等服务,应在保险单特别约定栏目予以注明,并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财产保险公司产品自主注册平台”进行登记”,给到了具体流程指引。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将于6月1号施行的《关于推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要求“支持行业优化新能源商业车险保障责任,有序增加产品供给,研究推出“基础+变动”组合保险产品”,“提高新能源车险经营数智化水平。鼓励行业积极运用大数据分析、区块链、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加快数字化、线上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步伐”,“探索新能源汽车风险减量服务创新。鼓励行业经营主体以风险减量管理为切入点,持续完善服务体系。在电池检测、充电桩服务、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设备安装、车队托管和安全驾驶服务等方面更好满足客户需求,加快健全新能源车险业务生态”,从产品、服务、技术应用角度给到具体的意见,也印证了东方和讯中国车险竞争力报告之前提出的观点。

    为更好的贯彻落实政策,探索中国保险行业涉车类保险业务的发展路径,东方和讯白玉玮认为,“保险领域应从“以产品线为轴”向“以客户群为轴”做经营策略转变,在涉车类保险业务经营领域探索产品经理制,面对新能源车险层出不穷的新工业设计,车险的出路在于以对承保标的实施风险减量为工作切入点,改善涉车领域驾乘人员用车行为和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状态” 。《企业会计准则第 25 号——保险合同》(财会〔2020〕20号),也被称为中国的IFRS-17准则,上市保险公司已经于2023年1月1号起执行,其他境内公司最迟不得晚于2026年1月1日起执行。其中载明“企业应当将具有相似风险且统一管理的保险合同归为同一保险合同组合”,“企业因当期发生赔案及其他相关费用导致已发生赔款负债账面价值的增加额,以及与之相关的履约现金流量的后续变动额,应当确认为保险服务费用”等规则变化。过去,中国车险执行的是统颁格式化产品,新会计准则将有助于保险公司围绕具有同质风险和消费偏好的客群研究产品开发和业务策略,由产品经理统筹流程中各相关利益单元,倒逼险企业务转型。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中国保险行业涉车类业务已经在政策导向、技术支撑、经营认知、会计核算等各方面具备了转型升级的条件,围绕客户用车生态的复合型新车险产品路径渐趋明朗,借助数字化技术,新能源汽车、“两客一危一货”、智能网联汽车给保险经营者带来的困扰难题一定会被解决,这将是一个能者上、智者赢的时代。

  • 关键字: 保险 车险
  •    责任编辑:不现
  • 延伸阅读!

  • · 从新能源车险看财险经营模式变革(2023-12-12)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