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炜: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现代警务机制探索 - 交通管理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中国智能交通领先的门户网站
  • 徐炜: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现代警务机制探索

    2017-05-26 09:10:04 来源:中国智能交通协会 评论:
    分享到:

        5月5日,由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交通管理学院联合举办的“第四届中国(上海)城市智能交通创新发展论坛”在“2017中国(上海)国际交通工程、智能交通技术与设施展览会”期间成功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ITS,助力城市交通缓堵”。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局长徐炜发表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现代警务机制探索》主题演讲。

    1.png

    以下为徐炜的演讲全文:

            城市交通治理问题是城市化、机动化过程中必然的产物。经过短短37年的发展,深圳发展成为一座拥有2千多万人口、GDP总量近2万亿,居全国第四的现代化都市。目前,深圳全市机动车保有量323万辆,每公里道路车辆密度达到510辆,全市停车位约120万个(缺口近200万个)。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客观上要求高效顺畅便捷的交通环境。但是,日益增长的道路交通压力,也给管理者带来课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五大城市病”,其中治理“空气污染、交通拥堵、出行难、停车难”等四大城市病,与交通管理工作相关。

            深圳市委市政府明确将城市交通管理作为贯彻中央城市会议、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提升城市管理品质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城市交通管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圳交警借力发力,从交通管理的末端管理推进政府顶层设计、推动部门履职,走出了一条符合现代城市发展、具有深圳特色的城市交通管理新路子,实现了从传统的“汗水警务”模式向高效精准的现代警务机制转变。

            深圳道路交通管理现代警务机制主要以勤务转型升级为核心,以指挥、情报、督察为内在驱动,借力社会共治、大数据思维,推进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向“法治化、精细化、智能化、规范化”发展,下面我重点就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聚焦问题突出秩序管控,重典治乱,奉法崇礼,打造城市交通文明

            法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针对当前城市交通乱象,我们从“立法、执法、奉法”三个方面入手完善,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依法管理城市交通。

            充分运用“特区立法权”的有利条件,先后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对《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及《处罚条例》等交通管理方面6部法规、规章多次修订完善,增加了累计加罚、一违多罚、首违免罚、社会服务等,一系列严管重罚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的条款。特别是《管理条例》及《处罚条例》每两年一修订,是深圳修改最频繁、最及时的条例,为应对交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解决交通管理出现的新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在推动立法的基础上,严格执法,则是维护路面秩序的根本举措。

            常态化开展“十大交通整治”,持续加大对重点车辆违法、重点交通违法,以及乱变线、乱停车、乱鸣笛、乱开远光灯等市民反映强烈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形成严管高压态势。坚持不懈地开展打击酒驾“猎虎”行动,去年查处1万多起,使“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成立机训大队、侦查大队,强力整治涉车犯罪和定点改善重点区域交通秩序。与建设、工商等部门联勤联动,破解工程运输车、电动车交通管理难题。下大力气严查不系安全带行为,树立驾乘人员的规则意识。

            严管规范了秩序,秩序促进了文明。

            在全市40个并道路口,推出车辆“拉链式”交替通行模式,通过整治和宣传,路口交替通行率提升至90%以上。现在,礼让斑马线、礼让救护车、后排系安全带等出行习惯,已经成为随处可见的深圳习惯和深圳文明。

    二、实战引领勤务转型升级,情指联动,快速反应,构建现代交警勤务模式

            勤务是交警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市民每遇到交通问题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交警在哪里”?那么,如何顺应广大市民的实际需求科学安排勤务,就成了确保交警有效履职、提高城市交通掌控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始终将勤务作为疏导城市交通、提升见警率和管事率的最大抓手,以实战引领勤务转型升级,构建了以16种勤务模式为主要内容的第四代精准勤务模式,配套搭建勤务考核管理平台,形成一整套科学完整的勤务管理模式和体系。

            (一)实行“铁骑勤务”,“网格化”巡控。人工定点值守和汽车巡逻难以在城市道路高密度车流中发挥作用。我们在全市106个警务区的基础上,组建了800人的交警铁骑队(含女子铁骑队),常态配枪巡逻,实现静态值守向动态巡逻的有效转变。至今年6月份铁骑队伍将扩大到1200人。一是网格管理,延伸巡逻管控范围。将铁骑中队辖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铁骑队细分为若干个作战小组,对全路段形成“全覆盖”巡逻管控。铁骑每天总巡逻里程近2.9万公里,相当于对全市快速路和主、次干道巡逻近5遍。铁骑队成立以来,执勤路段的平均接处警时间缩短至4.5分钟,拥堵和事故警情主动发现率高达56%。“铁骑巡城”行动,让市民有极大的安全感。二是情指联动,提升动态管控能力。交警铁骑网格化巡控警务不仅行动灵活、便捷,更有着强大的“后台”支撑。指挥中心和各级情报中心通过情报研判,实时推送严重违法车辆时空轨迹、道路拥堵位置等信息,由铁骑队员实施动态管控。铁骑队成立以来,查处布控车辆等以往难以拦截的严重违法车辆7800余辆,查处开车打手机、抽烟等以往难以查处的动态交通违法行为8.72万起,对路面交通违法形成了有力震慑。三是“一警多能”,提升快速反应水平。目前,交警铁骑已纳入市公安局网格化巡逻防控体系,推进“一警多能、一岗多责”,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置路面各类治安和交通事件,打造深圳城市交通管理、维稳处突最前沿的快速反应尖刀部队。深圳铁骑在救助危难群众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为市民开辟紧急救助的生命通道。披上雨衣的铁骑“小黄人”已经成为恶劣天气期间市民心中最可靠的守护者。

            (二)规范“夜间勤务”,“零死角”防控。夜间是城市交通管理的薄弱时段,也是监管不到位、容易引起交通事故的重点时段。为此,我们组建五支力量,加强“五考三查”,规范夜间勤务。组建机训大队夜勤中队、各大队机动中队夜勤组、各辖区大队常态夜间巡逻警力“三支夜勤力量”,建立节假日机关夜巡警力、事故特勤夜巡警力“两支支援力量”;细化“巡逻+整治”勤务时段,强化巡逻里程、隐患排查、行人非机动车查处、接处警、重点违法整治等五方面考核;加强各级情报中心事前分析研判、各级指挥中心事中管理、各级督察中心事后监管“三个层面”督察。通过夜间勤务的规范管理和有效监督,现在民警上夜班就要上路,上路就要管事,路面管理效能明显提升,今年以来全市夜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40%。

    三、顺应发展加快科技应用,信息引领,服务实战,不断提升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
            我们推进了“互联网+”交通管理工作,将数据转化为警务生产力,有效改变了“无谓用警、无效用警、无限用警”的状况,为交通管理工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一)构建大数据支撑下的精准管控体系。情报研判已成为深圳交警各项工作的新起点,一线民警的工作模式已逐渐由“大海捞针”向“精确制导”转变。建立了三级情报中心,培养了310名情报分析人员。依托大数据研判平台、二次识别、警务魔方、OTN网四大核心体系,创建“失驾”、“毒驾”等大数据分析模型,实现对隐患人、隐患车等重点管控对象违法行为的定点清除,重点违法的执法效能是传统模式的10倍!

    (二)搭建新型融媒体宣传互动平台。我们的宣传工作,也牢牢把握互联网的时代脉搏,走在新媒体应用的前沿。积极搭建宣传运营中心,建立融媒体宣传互动平台,开展微博矩阵直播等新型宣传。“未动先说、边动边说”,扩大交警工作影响力。建设舆情监测系统,借助媒体麦克风,以开放的姿态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主动引导舆论走向。互联网与宣传的有效结合,提升了交通管理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三)打造社会共享共治新格局。城市交通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交通管理工作必须顺应一元管理向多元治理的转变。为此,我们坚持以联动融合为理念,注重资源共享、协作互动,促进交通管理社会共治。搭建“文明交通我做主”的互联网民意平台,每天收集民意近1000条,哪里乱、哪里堵、哪里有隐患,由市民提出意见。建立“随手拍举报平台”和“互联网举报受理中心”,创新智能行车记录仪一键举报,每月收到举报超过5万宗,形成一支无处不在、永不下岗的“群众交警”队伍。

            推动成立“自卸车行业协会”,成立道路运输“反超联盟”,每月将交通违法等1万条信息向征信机构推送,越来越多的行业从被动管理转化为自我约束。

            我们引入政产学研的力量,吸纳国内智能交通行业和优秀企业,将新理论、新技术在深圳试点。在信号控制、大数据分析研判、新一代指挥系统等方面深入开展探索和研发,正在逐步收获成果。

    四、尽心履职缓解城市拥堵,专业治理,工匠精神,带动交通管理由粗放化向精细化转变

            面对出行难、停车难、交通拥堵等城市“通病”,我们在推动顶层设计的同时,从末端管理发力,精细管理、专业治理,努力实现道路资源的最优配置,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一)精耕细作,大力推进交通信号管控智能化。我们积极推动市交通运输委加强交通标志标线标准化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进交通信号灯配时智能化工作。

            针对不同时段设计相应的配时方案,推进交通信号管控精准化,对灯控路口全面实施“渠化”,相关路口通行能力提高近30%。

            运用汽车电子标识实现“公交优先”信号,在全市13个重点路口的36个方向运行,每辆公交车平均每天减少等待时间130多秒。

            引入信号配时社会化服务。让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路口联网协调率由51%提高至73%。路口平均通行效率较以往提升14%,“12345”政府热线相关交通投诉减少20%。

    (二)深挖资源,主动应用交通组织新型措施。为盘活道路资源存量,我们从时空上,对道路交通组织资源进行深度挖掘,科学应用交通组织新型措施。

            在40个路口实施微改革、微创新,在重点道路实行客货分离、管道化通行等措施,道路通行能力上升8%以上。

            试点“多乘员车辆专用车道”(HOV),道路空载率下降11%,每小时多运送870人。

            设置自动化潮汐车道,高峰期交通拥堵时段缩减30分钟。

            在机场设立“网约车专用上客通道”,自动检测和放行网约车,有效杜绝了网约车在机场乱停、慢驶、随意上下客的现象。

    (三)系统治理,积极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将近年来治堵方法总结固化成23个模块,形成“菜单”,基层交警“照单点菜”,逐一解决辖区交通堵点。

            我们还推出“绿色出行”行动,建立碳积分、免费延长保险期限等奖励机制,全市已有65万名车主主动申报停驶。

            大力推动城市慢行交通发展,鼓励和引导市民通过自行车解决公共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全市慢行交通系统人行道达5970公里,自行车道专用道达335公里,绿色出行、低碳出行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通过不懈努力和创新,深圳的道路交通正朝着绿色、有序、安全、文明的目标迈进:

            一是城市交通品质不断提升。全市公交分担率上升到56%。2016年,深圳空气优良天数为354天,进入全国空气质量十佳城市行列。

            二是城市交通运行高效有序。全市因交通秩序所引发的交通拥堵占比,已由2010年的31%下降至2016年的25%。近三年全市晚高峰平均车速维持在26km/h以上,处于国内较好水平。

            三是城市交通出行更加安全。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实现连续12年平稳下降,万车死亡率降至1.29,基本达到新加坡和香港水平。

            四是城市交通文明逐步形成。自2015年起,深圳城市交通文明指数稳步上升,2017年3月份指数为83.31分,已连续6个月创下监测以来的最高分。

            近年来,我们对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警务机制进行了一些探索,但交通管理形势依然严峻,交通环境依然脆弱,随时可能发生严重交通事故和拥堵,电动车混乱、共享单车、电动车、汽车等新业态给管理带来新难题,都需要我们在座专家、学者、企业共同探索,共同创新。深圳欢迎大家、深圳需要我们的努力。

  • 关键字: 道路交通管理
  •    责任编辑:逐梦女孩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