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惠丰:城市道路智慧交通规划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 ITS文库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领先的智能交通门户网站
  • 首页 > ITS百科 > ITS文库 > 正文

    陆惠丰:城市道路智慧交通规划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2016-08-18 19:49:33 来源:www.its114.com 评论:
    分享到:
      7月28日,筹备近4个月的2016中国城市智能交通管理暨科技创新论坛在彩云之南、滇池之畔的春城昆明成功召开。此次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40余个交警单位的100多位应用单位代表以及全国各地智能交通行业260余人与会。本文系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陆惠丰副总工在2016中国城市智能交通管理暨科技创新论坛上的主旨发言,主题是《城市道路智慧交通规划设计的实践与思考》,文章为速记稿,未经演讲者审定。  
      
      陆惠丰:各位领导、专家、企业代表大家下午好!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信号控制的方法与思路,特别是对交通管理的设计与优化问题。因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是在工程之前开始介入,更多的是以交通管理者的角度来探索思考交通管理的问题,所以今天报告的主题为《城市道路智慧交通规划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今天的报告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智慧交通发展阶段;第二,道路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第三,规划设计视角下的道路智慧交通管理思路;第四,城市道路智慧交通建管养模式探讨;第五,对智慧交通发展展望。
      一、智慧交通发展阶段
      智慧交通的发展过程是从最初的交通信息化发展到智能交通,然后发展到现在的智慧交通的初级阶段;从数据与信息发展到控制与引导,然后发展到现在的服务人民的出行安全。从路况发展来看,以前是看得见、中间是控得住、现在是管得好,将来会管得更好。
      以上海的智慧交通发展史来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主要是由交通信号控制系统(SCATS)、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出租车GPS调度系统、上海广播交通台等为主要实施内容;21世纪初期,全面开展快速路道路交通信息采集、公交GPS调度系统、电子警察与治安卡口等系统的建设;2016-2010年,上海交通综合信息平台与道路交通信息采集发布系统建设完成,并在世博会上起到显著作用,在道路信息服务上取得了很大成效;2014年至今,上海智慧交通信息化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比如建立了大数据交通中心、发布上海公交APP、建设公交系统等。
      二、道路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们总结了道路交通管理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城市道路交通管理面临城镇化、机动化的双重压力;第二,随着城市市政设施建设的全面展开,对交通管理者的管控能力考验加大;第三,规范交通出行者的交通观念和交通秩序,是一个长期、自发的过程;第四,城市智慧交通顶层规划缺失,整体体系框架不清晰,主要原因是交通设施建设是被动作出的,对于如何打造新的交通规划建设衔接不清晰;第五,对重要交通节点的精细化管控措施不够,造成交通拥堵的泛化,路口就相当于城市智慧交通的细胞,它活了,整个城市交通就会顺畅;第六,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智慧交通系统的稳定、可靠发展。对于重要的办公场所、商务地区、人流集中地区标志标线的建设规划问题,直接影响交通管理。
      三、规划设计视角下的道路智慧交通管理思路
      首先以上海的建设为例,从城市交通管理者的角度来看的话,城市道路网要分为地面路网与快速路网两个部分。因为快速路网存在一些明显的特点,例如服务于中长距离的到发交通、快速路汇聚效应随时间明显、交通事故多发,高危险区域、交通拥堵疏散所需时间较长等。因此我们需要把城市交通管理做两张网来考虑,有必要建立相对独立的快速路中心集成管理平台。当然,对于一些城市不一定能够用到这个平台,但是从管理者的角度,就有必要在系统中建设关于快速路集成平台的独立架构,来处理快速路的一些事件。另外,管理快速路还需要很多的政策支持。例如机动车牌照拍卖、交通事故快速处置办法、高峰时段外牌限行等。
      其次,从"点、线、面、体"多层次提升交通管控能力,规范交通秩序,挖掘道路交通潜力,优化城市道路交通运行。
      "点"就是针对城市交通关键节点进行专项研究和疏解,提高通行速度与通行效率。
      第一就是大型的平交路口。对于这样的路口,我国已经实施直行待转、左行待转来挖掘道路通行能力,通常可以至少提高路口通行能力10~15%。
      第二就是城市转盘。城市转盘是上世纪末的产品,城市转盘投资小,对当时车流量小的交通环境下是十分实用的。但是对目前来讲,城市转盘很大可能是交通事故发生的冲突点。所以我们必须优化转盘交通,比如增设交通标志标线、分离各进口方向交通流、优化多相位交通信号方案、减少冲突点,保证交通安全,提高通行效率。
      第三就是上匝道路口。目前我们的匝道路口都是真空的,我们可以通过实时车辆检测,通过物理拦截合中心报警的方式解决匝道路口的问题。
      第四就是常发性交通拥堵路口--"拖尾巴"/闯红灯/机动车滞留路口。这种路口需要通过路口非现场交通执法来解决。其工作流程大致为:智能分析路口滞留状态,通过当前红绿灯状态,通过LED屏发布禁止驶入信息,交通违法行为研判、取证(图片+视频),最后是交通违法记录的上传、审核、处理。
      第五是公交信号优先。包括路侧设备端、中心控制端、信息服务端三部分。路测设备端包括:基于车路协同技术,实现车载信息、车道信息、路口信息、客流信息等的全面整合;可根据不同优化目标,外部约束条件,支持多种优化控制策略的研判与执行。中心控制端包括:规范化的数据接入与共享;可视化的信息展示界面;专题化、综合化的数据信息抽取与分析;开放性、可拓展的软件架构。信息服务端包括:多渠道的信息服务方式,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内容,个性化的信息增值服务等等。
      "线"是针对城市重要路段来均衡交通需求,提升通行能力。
      第一是单向/双向绿波控制。根据主要道路的空间属性、交通流特性等,采取单向/双向绿波控制策略,减少停车延误,减少交通"潮汐现象"造成的拥堵,提高整体通行效率。
      第二是可变车道控制(路口级、路段级)。在大型路口、主要干道设置可变车道,实现道路通能力与交通需求的动态匹配。
      "面"是对城市重点区域进行宏观监测和整体调控。例如火车站区域、重要商业区域、人流量密集区域等。
      第一是动静态相结合的道路信息诱导。将道路交通的可达性与与停车资源的可用性进行高度整合,实现同屏显示,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提升出行感受。
      第二是"严进宽出"的区域交通信号控制策略。当重点区域发生大范围的交通拥堵时,在区域边界上的交通信号控制机进行整体协调联控,实现"严进宽出"的整体控制策略,快速疏散区域交通压力,避免道路交通的进一步恶化。
      "体"是指大交通的概念。前面的"点"、"面"指的都是路口、路段交通,而"体"是值得综合交通,将城市道路交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实现交通需求与供给的动态平衡。
      第一是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推进公共交通系统发展,提高公共交通的出行满意度;加强面向公众的交通信息服务,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逐步引导交通出行者选择绿色的出行方式,减少对道路交通的出行压力。
      第二是构建完整的道路智慧交通管理体系框架。实现对地面道路交通、快速路交通、静态交通、公共交通的全面整合和管理,实现交通信息的快速流动,做到控制策略的有效落实,真正在城市交通管理中发挥信息化手段的作用。
      第三是应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推进交通管理的智慧化。基于海量的交通基础数据,应用大数据技术,与具体的交通需求和地方特色相结合,实现特定领域或专题的深化应用,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智慧化水平与能力。
      前面讲的"点、线、面"主要是从夯实基础的角度,新技术的作用就是能够优化交通管理。比如应用于重要场景的超高清视频监控,效果明显,图像清晰;基于新国标的电子警察使用,对驾驶人运行轨迹的准确判断分析,提高卡口、电子警察的性能;VR技术在智慧交通中的使用流行,它能实现交通事件的预警与远程处理、交通控制策略仿真与优化等,但是如何实现VR技术直接与交通设施相关联,快速提高交通管理水平,是我们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四、城市道路智慧交通建管养模式探讨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与管理两个过程都十分关键,这两个过程完成的越好,那么实现的效果就越理想。从建设者的角度来讲,项目建设体系中必须要有政府领导牵头的智慧交通领导小组,三个建设团队,分别为项目建设管理团队,系统运行管理团队,日常运维团队以及专家咨询团队。一个完整的建设团队对于整个系统建设完成是一种必要保障。
      第一是系统建设模式。传统建设模式为:规划、咨询(立项)、设计(含招投标)、施工(含招投标)、监理(含招投标)。新的模式包括:工程代建制、设计+施工总承包(EPC模式)、BT、BOT、PPP模式等。采用新的模式目的为了使建设者向决策者转变,使建设不用花费太多的工程时间,把智慧交通建设的重心放在中心建设上,中心建设包括中心的功能、整合以及架构等,使中心建设具有持续性。现在上海正在尝试新的建设模式,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第二是系统管理模式。分位三层结构,第一层为市交警支队,第二层为各交警大队,第三层为基层民警,上边两层是第三层的强有力支撑。市交警支队负责全市宏观交通运行监测、大型交通时间预警及处置、交通信息服务与发布及结合具体业务需求的大数据挖掘分析与应用;各交警大队通过智慧交通集成管理平台实现区域内的全面交通管理;一线民警通过手持或车载终端、查询道路交通、警务等信息。
      第三是系统运维模式。在警力资源普遍不足的情况下,目前按主要采用购买专业化服务方式,来保障智慧交通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行。由市交警支队统一负责全市智慧交通系统的运维工作,并指派专人负责运维管理和协调工作;建立稳定的运维资金保证机制;聘请专业化运维团队,提供7×24小时的运维服务;全面覆盖中心软硬件、通信网络、外场设备等;建立明晰、严格的服务质量考核标准,作为运维费用支付的重要依据。
      五、智慧交通发展展望
      主要从政策、业务、技术、实施这四个层面谈一谈对智慧交通发展展望。
      政策层面:智慧交通是大交通,要全力推进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政策;通过拍牌、限外牌、限号等措施限制交通需求过快增长政策;目前我国多数城市停车设施不足50%,所以推动停车设施的有效供给、智慧停车等政策很有必要;部分城市核心区域的交通拥堵收费政策等。
      业务层面:重视和强调交通管理的智慧化和精细化,精细化是夯实基础,智慧化是向上延伸,让交通更智慧;从交通管理向信息服务的观念转变;进一步加强交通领域数据资源的交换与共享;大力推进面向社会的交通数据开放与创新应用。
      技术层面:就是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引动互联网等技术,来构建涵盖"人,车,路,环境"的全息数据库系统,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完善面向政府、行业、公众的管理与服务功能。
      实施层面:通过几个科研方之间的协调,明确分工。对于目前较多的EPC建设模式,以实施效果为主要考核指标,项目实施优势资源互补,推进新技术、新方案应用。
      最后,希望在座的各位都多多为我国城市智慧交通建设作出努力与贡献,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 关键字: 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智慧交通
  •    责任编辑:its114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