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警智慧公安建设工作的实践思考与路径建议 - 交通管理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领先的智能交通门户网站
  • 上海交警智慧公安建设工作的实践思考与路径建议

    2023-11-03 15:42:30 来源:上海交警总队 评论:
    分享到:

    引言

    长期以来,上海交警总队以推动上海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现代化为总体目标,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基础建设、能力输出、实战应用和安全管理,形成了交管业务全域赋能的信息化体系,为交通执法管理的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但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安全要求不断提升,原有的传统科技信息化管理已无法满足上海超大城市“绣花针”式交通管理的需求;特别是经历了智慧交通高速发展阶段后,智慧公安建设在信息化建设、应用、数据、制度等方面均进入了瓶颈期。

    本文通过探究限制交警智慧公安建设的关键问题,在顶层设计、服务转型、完善机制、强化监管、高效应用等方面寻求突破口,从而提升交通管理的科技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能力水平,使上海交警智慧公安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1、上海交警智慧公安建设基本情况

    1.1信息系统

    经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搭建了以“四网两端”(即公安网、互联网、视频专网、车管专网、桌面端、手机端)为基础,交通管理全业务纵横覆盖的交管科技信息化体系。主要包括: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上海道路交通管理信息系统(易的 PASS)、“上海交警”APP、“交通执法II”APP、电子警察系统、上海交警综合应用系统、公安交通管理研判分析系统、上海交通勤务管理系统、交通违法视频举报平台等核心、 辅助和综合系统。

    1.2数据积累

    主要包含交通基本要素信息数据及与交通管理业务相关联的衍生类、结果类数据。

    1.2.1 交管数据

    生产机动车、驾驶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交通事 故、道路基础信息、道路施工等核心结构化数据;采集电子警察、卡口、视频监控等核心非结构化数据。

    1.2.2 外部数据

    汇聚接入银保监局的交强险数据、客货运企业信 息、重点运输车辆(包含渣土车、危化品车)信息、过车数据、气象数据等道路交通管理相关的各类数据。

    1.2.3 结果类数据

    通过数据模型分析,得到全市路网、道路通行、事 故压降等认知结果数据,作为城市运行体征,为各部门 助力。

    1.3设施设备

    设施设备上,大致可分为场地、内场设备、外场设 备、个人终端4个方面。

    1.3.1 场地

    拥有视频专网、公安网、车管专网、互联网机房、 UPS(应急电源)机房、程控机房和有线通信机房,另于各区部署图像监控设备、SCATS区控机房。

    1.3.2 内场设备方面

    拥有应用、数据服务器等硬件设备;路由器、交换 机、网关等网络设备;防火墙、密码机、堡垒机等网络安全设备。

    1.3.3 外场设备方面

    上海目前共有数万余套电子警察设备,其中交警总队自建在用的设备数千余套;交警总队自建并接入 外单位卡口的设备数千余套、RFID设备数千余套;交警总队自建的视频监控摄像点数千余个,接入各公安分局建设的道路视频监控数万路,合计接入市政系统 图像监控数千余路视频。

    1.4基础保障

    先后组建“智慧公安领导小组”“网络安全领导小 组”“易的PASS建设专班”等。分别在系统应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等科技管理领域,建立健全了《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管理规定》《交警总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交警总队人民警察数字证书管理实施细则》等常态长效的机制制度。服务对象涵盖了交警总队业务部门、交警支(大)队、社会化延伸服务点等。

    2 、近年来上海交警智慧公安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2.1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国产化改造工程进一步走深走实

    直面从零起步、经验空白的不利条件,克服业务体 量大、数据多、分类杂的实际困难,超前谋划、细致部署,持续抢抓进度,顺利完成软件开发、硬件替代等各项工作,在市公安局范围内率先推广应用。同时,对标市公安局信息系统“六统一”的整合要求,协调完成4大网络、数十余个系统、数百余项功能的架构重构和系统整合,分别接入市公安局、交警总队的统一门户,使“国产化工程”建设蹄疾步稳,取得良好开局。

    2.2紧贴一线实战需求,移动警务应用进一步提质增效

    短期内破解瓶颈性问题数十余项,完成“集指 APP”由技术论证到部署上线的全部工作,迅速摆脱 “手开单”的执法困境。同步推进“交通执法Ⅱ”APP回迁,完成数十余项执法功能的开发测试,先于市公安局任务节点实现了系统上线应用,使上海市交通执法量及时恢复至先前水平,成功稳住了执法基本盘。

    2.3紧靠“智慧城市”建设,指挥研判水平进一步跨步跃升

    领全国之先,依托公安内外场海量数据的全量汇聚和高度融合,构建了公安交管数据大基座,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应用了“可计算数字路网”“交通认知分析”“交通仿真决策”及“交通业务驱动”四大子系统,有力支撑了隐患清零、业务监管、缉查布控、排堵保畅等多 个业务场景,为建设上海公安交管综合情报研判平台和“情指行”一体化交管勤务模式,奠定了强有力的科 技基础。同时,向全市行政管理部门持续输送“在网车 辆数”“驻停车辆数”等支撑决策研判的关键数据,使“易的PASS”真正成为了赋能城市道路精细化运行管理的“智慧大脑”。

    2.4紧跟科技时代前沿,创新驱动发展进一步深化落地

    创新利用声呐阵列检测的声源定位和视频检测技术,成功研发了用于“违法鸣号”非现场执法的电子警察,破解了“鸣号执法”证据固定的空白;将人脸识别技术与传统的电子警察设备有机结合,成功突破了行人、非机抓拍的技术盲区;为有效解决光污染问题,减少电警碳排放,突破“弱光源拍摄”的技术瓶颈,成功研发出“无光电警”和“微光电警”,使创新驱动真正成为推动交通管理迅猛发展的“高速引擎”。

    2.5紧守信息安全底线,数据网络防护进一步筑篱加固

    严格落实公安网、互联网的等级安全保护定期测评机制,开展常态化的安全测评和防护,使互联网安全防护体系从无到有,初步建成;积极推进“上海交警互联网服务系统”、“电子警察系统中心平台”等国产化改造工作;通过网络边界加固,不断提高车管专网、视频专网与公安网间的跨网数据传输通道的安全性和合规性;在各项隐患治理、排查整改任务中,统筹组织交警总队各部门、全市各支(大)队,开展多维动态清零,累计排摸整改漏洞隐患千余项,成功筑牢了数据和网络安全的防火墙。

    3、上海交警智慧公安建设面临的挑战

    3.1建设上,制约与发展的矛盾需进一步平衡

    3.1.1 自主发展空间被逐渐压缩

    为规范统一全国交管核心业务,自2012年起在全国推广统一版软件系统,且辐射范围愈发广泛。从起初的“六合一平台”基础类交管业务,全面覆盖到包括车驾管理类的驾考监管软件、专网系统,违法查打类的集指平台、集指APP,情报分析类的大数据研判平台, 队伍建设类的队管系统,政务服务类的122平台、交管12123APP等。随着“两张网”建设的深入,“上海交 警”APP将以关闭入口的模式,全面与“随申办”深度融 合。从全局角度看,各级层面的措施无疑正推动着“智慧城市”“智慧公安”的建设发展进程,但从交警总队自建系统来看,逐步被替代、吸收和整合,不仅导致前期资源投入的“沉没”,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公安交管本地化、精准化的发展需求。

    3.1.2 对上层基础设施建设高度依赖

    交警总队信息化建设与市公安局架构体系呈紧耦合状态,高度依赖“一网双域”、大数据平台、6大总线等框架和资源,对市局基础设施和基础能力的建设程度、响应程度及契合程度有着较高的要求。在市局“一 网双域”尚未建成、大数据平台尚未回迁的大环境下,交警总队既无法停止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又需面对现阶段的建设任务与在建的上层技术架构不同步的问题,陷入了“建与不建”“建好即重建”的双重困境。

    3.2应用上,业务与技术融合度需进一步增强

    3.2.1 系统应用水平不够高

    一是合成作战场景不多。信息系统多以业务支撑类型为主,建成的研判分析系统对业务系统赋能不足,尚未形成合成作战的“互促互荣”良好局面。二是访问授权管理粗放。例如市公安局城市之眼、交警总队易的PASS系统等可以深度赋能实战应用的信息系统,在基层使用过程中,往往局限在研判室个别民警中,应用权限分配受众小、权限小,在数据安全的“紧箍咒”下, 没有真正做到权限下放。三是推广培训力度不足。由于信息化应用推广力度不足、应用培训缺乏等原因,信息系统普及率不高,民警不会用、用不好的情况普遍存在,部分系统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3.2.2 民警使用体验不够好

    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成效往往受到资源、环境、技 术等多维因素影响,任何方面的短板,都可能导致开发的业务系统与实战需求无法完全重合,使一线民警在执勤执法应用中的体验感受损。一方面资源受到限制。例如,由于市局移动总线刚刚完成回迁,移动警务二三类区应用的软硬件生态仍在持续优化中,为合理配置现有资源,难免对总线内的通道并发量、流量、文件单次传输大小等作出限制,导致一线民警使用部署于移动警务二类区的“交通执法Ⅱ”APP时,常出现查询超时、图片上传失败等情况。另一方面法条难以突 破。例如,民警在使用 PDA 开具事故认定书时,受到打印纸张的大小、格式、印章位置限制,只能记录三方当事人信息,难以全面、真实地反映事故实际情况。

    3.3数据上,共享与质量的难题需进一步攻克

    3.3.1 数据共享存在壁垒

    数据信息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逐步融入了公安交管治理体系中。近年来,交警总队着力推动与全市委办局、市公安局各业务警种间的数据联通对接,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出于对信息数据安全的顾虑,各部门间信息数据互通仍不够通畅。例如,在数据域尚未建成的背景下,公安各业务部门间有关重点人员等这类敏感数据信息,只能直接与数据资产方提出共享申请,数据共享的审批流程较为冗长、复杂且调用次数受限;又如,“保险数据”“环保数据”这类交管部门与其他政府部门间普遍性、必要性、常态化的共享数据的输入输出,仍需要依靠各地方分别协调各地委办局,共享效 率较为低下;再如,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查询接口,原则上仅允许终端执法设备调用,应用场景狭小。

    3.3.2 数据采集质量较差

    囿于数据采集民警专业性不强、工作责任不强、重要性认识不足、培训力度不够等因素影响,部分交管基础性数据的采集质量参差不齐,数据格式不规范、更新不及时、重复采集、错项漏项等情况较为普遍。同时,由于各类信息系统建设时间跨度长,数据标准和内容存在较大差异,在数据的融合应用上也存在“隔阂”。譬如,在勤务管理系统内采集的全市支(大)队“辖区边 界”信息,由于合围道路名称表述和电子地图边界描绘过于粗略,无法直接使用,重新采集的工作量巨大;再以道路基础信息数据为例,全市采集道路、路口、路段 数据数万余条,不符合路名维护规范的占比约18%,造成民警使用PDA路名控件时,偶发道路无法获取、定位不准确,影响执法效率。同时,数据偏误还可能导致研判结果偏差,严重影响决策制定。例如,因一线支 (大)队路段、路口维护错误,“道路交通事故分析预警 系统”研判分析的事故黑点位置发生了偏移。这些情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数据的整合、汇聚及应用,遏制了交管大数据智能化发展的步伐。

    3.4保障上,资源与制度的配套需进一步健全

    3.4.1 专业人才存在断层

    随着“微服务架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图像识别”“国产化改造”等革命性前沿技术在公安业务领域的陆续应用,仅凭“老经验”“旧技术”,显然无法适应“智慧公安”的建设新要求。但受到时间、师资等客观条件限制,专业化的培训往往有所缺失和弱化,导致了民警对技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足,专业能力与技术发展存在“代差”。此外,交警总队科技信息化岗位年龄结构呈年轻化,经验上难免欠缺,加之一些交通科技管理领域的专业人才临近退休年龄,届时,专业人才断层情况将进一步凸显。

    3.4.2 资源配置支撑不够

    近年来各项信息化项目立项总体呈逐年缩减态势,一定程度上放缓了“智慧公安”的发展进程。以交警总队电子警察专项经费为例,2020年、2021年、2022年连续3年,项目建设经费下降,总体降幅达75%。与此同时,信息化项目的建设任务却不降反增,既有公安系统放管服等配套措施、市公安局回迁、信息安全改造、 非机条例配套实施等任务,又有“易的 PASS”系统回迁、二期建设以及公安系统信息化建设“十四五”规划 配套建设任务,如市政府一网通办对接、市财政局电子票据改造、市经信委适老化改造、市公安局档案系统对接、智慧公安期间智慧政工系统对接、除患清零接口对接等项目或配套化任务,但与此相关的建设经费尚未落实。

    3.4.3 配套制度建设滞后

    现行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流程过于繁杂,自项目审批立项开始,需依次经历需求审核、启动采购、招标过程审核、合同审核和验收等过程环节,整体流程长达数月。且在推进过程中,需对接多个部门,投入大量精力协调、沟通,对接成本高、效率低。项目立项审批方面,申报途径较为单一,目前仅有年度信息化建设一项。同时,申报时间不够灵活,次年的建设项目必须提前研判筹划,超过申报时限的项目则需延后至少2年方可实施,往往贻误了系统建设应用的“最佳战机”。此外,个别法规、政策建设也滞后于智慧公安发展的需要,如上海实行的非机动车电子号牌,缺乏法律支撑,全面推广阻力较大;又如非现场违法设备的“系统备 案”制度,制约了电子警察的创新发展。

    4 、上海交警智慧公安建设的推进路径及建议

    4.1推进路径

    4.1.1 推动发展方向改制转型

    (1)做好顶层规划设计。认真研究《公安信息化建 设“十四五”规划》《推动上海智慧公安高质量发展总体 方案(2023-2025)》和《上海智慧公安建设应用2023年 工作任务书》等信息化建设规划,制定可执行、可落实的规划性文件,并配套研究具体的细化措施。在新一代公安信息网“一网双域”、公安视频传输网、公安移动信息网等技术框架下,提前谋划、调整对应系统建设方案,努力确保总队智慧公安建设与市局同向发展、同频建设、同步架构。

    (2)侧重特色业务服务。积极顺应“交管业务大一 统”的历史趋势,把上海交警“智慧公安”建设的侧重点 从“业务化”逐步向本地化、警种化、专业化、精准化特色服务方向转移,极力避免与上级部、局统一版软件及市府“一网通办”出现系统功能上重复、应用上同质的情况。例如,做专做强“易的PASS”系统,在智能交通赋能、交通运行城市治理方面,深入打磨应用场景建设,打造“可摸清、可分析、可追溯、可评估、可解决”的 数字化、智能化道路交通管理新模式;又如,以“六合一 综合业务监管”模块为依托,结合上海地方性管理特色和执法特点,建设“行政复议”“执法预警”等具有“互补 性质”的监管赋能模块。

    4.1.2 推动系统赋能实战作用

    (1)健全调研机制,改善应用体验。建立常态化调研机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与应用系统使用单位的沟通交流,倾听基层呼声,最大限度地掌握民警工作需求。完善工作群“线上问诊”机制,对应建立“问题清单”和“一对一客服”工作制度,及时排除系统使用中的故障问题。依托市局公安网反馈总线,丰富问题反馈渠道,全面了解系统应用中的短板和不足。同时,结合“大调研”工作,始终把推动基层应用和改善用户体验摆在“智慧公安”建设的最突出位置。定期梳理“技术瓶颈问题”,组建相应攻坚专班,集中力量解决一批桎梏公安交管信息化发展、制约一线业务正常办理的突出问题,以技术能力推动实战,提质增效。

    (2)强化监管手段,解放“赋权”枷锁。打破当前普 遍的“宁要安全、少放权限”这种“因噎废食”式的简单、 粗放管理模式,通过“按需授权”“分级授权”“动态授 权”等科学权限分配形式、事中熔断机制、后台监管体制,切实将应用权限向基层一线实战民警下沉,使信息系统的实战赋能作用最大化。同时,强化用监管手段解决民警的“乱查询、乱应用”问题,通过记录操作日志、监管账户使用记录、下发数据库审计统计等形式, 加强对信息查询的滚动排摸,倒逼民警规范使用系统功能。

    4.1.3 推动数据质量稳步提升

    (1)加大与高院高校、行业权威组织合作力度。例 如,与同济大学共同制定《交通事故多发道路改善治理 技术指南》团体标准等,提升数据规范性。严把交管数据采集关,通过建立审查机制、系统采集入口标准化建设、增强数据采集民警培训等方式,从源头起,尽可能堵住问题数据的产生,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和真实性, 确保采集数据的真实鲜活、杜绝缺项漏项。

    (2)建立数据质量考评机制。定期通报基层部门数据维护情况,以考核为导向,促进提升数据质量。参照“道路基础信息数据”治理的成功案例,构建数据“采 集-应用-验证-纠偏”的闭环管理模式,使数据使用的便捷程度与数据质量直接挂钩、交叉验证,从而倒逼数 据使用部门主动提升数据质量。同时,开发通用型、普 适型的自动化数据质量评价系统和数据清洗程序,使数据的维护更加智能化。

    4.1.4 推动创新驱动高效应用

    (1)强化大数据建模和实战场景应用能力。充分调研基层实战需求、工作难点痛点问题和兄弟省市初具成效的模型实战经验,深化科技创新驱动,推出若干好用有效的实战应用模型,更好地服务交管一线、服务 应用实战。在积累一定应用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参加部局、市局大数据建模比赛,力争佳绩。探索引入微服务等技术架构,对现有信息系统逐步进行升级改造。开发封装通用性、普适性接口;建设例如车驾管业务通 用接口;开发机动车、驾驶人保有量查询接口,机动车、 驾驶人交通违法查询接口,机动车、驾驶证状态接口等其他业务系统调用需求高的微服务(接口),最大限度地满足基层单位个性化调用的需求,提升实战场景的 综合应用能力。

    (2)构建“情指行”一体化交通融合体系。围绕新型现代警务机制建设要求,推动打造集事前研判、事中派勤、事后督导于一身的“上海交通勤务管理系统”,进一步优化“基础信息维护”“基础信息统计”“情报制导”“日常派勤”“督导检查”“执法档案”“工作评估”“勤务 报备”等功能,实现以路面“易堵、易乱”问题为导向的精准布警、用警。在此基础上,加快“大交通勤务”赋能枢纽建设,支撑各分局交警支队、派出所自主化业务系统研发和业务场景搭建,将交警勤务基础(民警、车辆、 装备等)、勤务排班、勤务督查等数据封装接口“入驻” 市局赋能中心,供市局、分局共享调用,支撑全局“情指 行”一体化融合管理工作。

    4.2意见建议

    4.2.1 提供良好的系统同存共荣环境

    在上海市政府层面,应在不断繁荣“一网通办”业务服务的同时,避免与公安系统APP功能重复,以深度融合的方式,为“上海交警APP”提供共荣环境;在公安部局层面,应当增加外地机动车、驾驶人等业务接口应用场景,拓宽本地化自建系统的自由度。

    4.2.2 提升全局性基础设施供给能力

    市公安局应加快推进“一网双域”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系统内各业务单位提供高可靠性、高支撑度的“智慧公安”建设环境。同时,应当加强信息公开力度,及时通报新技术、新架构的引入和新平台、新系统的建设等进展情况,避免信息不对称、重复建设、异步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

    4.2.3 从顶层打通数据传输链路

    公安部局、市局应持续强化与各级部委、市委(办 局)的沟通协作,参照“税务数据”共享机制,在上级层面打通“民政”“保险”“医疗”等业务数据互惠共通的渠道,统一制定合理长效、执行性强的工作机制,强化并简化数据共享流程,为各部门数据融合共享作出示范性指引,推动大数据的高效流动、高效融合、高效应用。

    4.2.4 切实加大支撑和保障力度

    充分依托“科技强国”“科技兴警”等系列战略部署,将“智慧公安”建设纳入整体发展规划大局,努力在资金、技术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做好资源的保障。同时,应当加大对专业人才在干部选拔、评优表彰、职级晋升等方面的政策力度,做实和优化人才工作扶持的具体措施和机制,以加快建设一支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优秀专业团队。

    5 、结语

    上海公安交警在深化推进智慧公安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制约与发展矛盾不平衡、业务与技术融合不充分、数据质量与共享有壁垒、资源与制度配套不健全等问题。通过从推动发展方向改制转型、推动系统赋能实战作用、推动数据质量稳步提升、推动创新驱动高效应用等方面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并给出提供良好的系统同存共荣环境、提升全局性基础设施供给能力、从顶层打通数据传输链路等工作路径及建议,助力智慧公安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作者:周鲁露,卓璠 (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

  • 关键字: 智慧交管 上海
  •    责任编辑:不现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