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的“九字警句”从何而来?浙江高速交警防范次生事故有高招 - 交通管理 - 智慧交通网 ITS114.COM|中国智能交通领先的门户网站
  • 救命的“九字警句”从何而来?浙江高速交警防范次生事故有高招

    2019-03-27 11:32:48 来源: 交通言究社 作者: 交通言究社 评论:
    分享到:

    导    语 

    车辆在高速公路上发生故障、事故等异常事件后,如未能第一时间正确处置,极易引发次生事故。目前我国驾乘人员普遍缺乏应急处置知识,由此引发次生事故的情况屡见不鲜,次生事故防范也一直是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的难题。然而,最近,浙江高速交警防范高速公路次生事故的“九字警句”在媒体、朋友圈形成一波转发热潮。这救命的“九字警句”到底是什么?又是从何而来呢?今天,交通言究社为您介绍浙江高速交警破解次生事故防范难题的相关经验。

    一句话九个字  关键时刻能救命

    1生死6秒  多亏了交警这句话

    3月20日18时06分,浙江嘉兴高速交警支队指挥中心接到男子李某报警,称自己所驾驶汽车在G60沪昆高速94公里+50米处抛锚了,需要施救。接警员立即告诉他:“车辆靠右边停,打开‘双闪’,后方150米三角桩放好,车上的人撤离到安全地带。”18时10分05秒,李某按照交警提示做好相应措施,并跨到了右侧护栏外。6秒后,下面这惊魂一幕就发生了……

    blob.png

    图1:车辆抛锚,驾驶人按照交警指示撤离后仅6秒,发生了惊魂一幕

    李某撤离后仅6秒,一辆重型半挂车驶近事发路段,径直撞向李某停在应急车道的故障车辆,车辆瞬间被撞飞,而站在护栏外侧的李某目睹了整个事故经过,吓出一身冷汗。

    2交警一句话  一家三口幸免于难

    无独有偶,同样是在高速公路发生意外,因为按照交警指示及时撤离,使得自己同妻子、女儿免于事故的,还有下面这位胡某。

    3月4日下午,胡某驾车载着妻子、女儿行驶至杭新景高速公路某处时,车辆因突然爆胎停驶。胡某看到附近跨线桥的电子屏上有“发生事故,车靠边、人撤离、即报警”的宣传语,立即将车辆移到硬路肩,并拨打了报警电话,接警民警指令胡先生尽快将车上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胡某女儿因发烧,已经睡着,被吵醒后不愿下车,硬是被爸爸从车里拉出,撤离到右侧护栏外。为了更加安全,胡某和妻子跨过排水沟,就在准备回头抱女儿时,一辆重型厢式货车径直冲过来撞上胡某的轿车,并压着轿车往前冲了20多米。在护栏外的女儿因为巨大的冲击力滚落至排水沟,后经检查,所幸并无大碍。事后胡某说:“真的是一念之差,当时女儿都不肯出来,我不坚持的话真的完了!”

    blob.png

    图2:车辆爆胎后按照交警指示撤离,一家三口幸免于难

    通过以上实际案例不难看出,事件当事人能够免于次生事故伤害,多亏了交警第一时间给出的“撤离到安全地带”的指示,以及“发生事故,车靠边、人撤离、即报警”的“九字警句”。那么,浙江高速交警提炼的这救命的“九字警句”因何而来?接警人员又是如何做到第一时间向当事人给出清晰、准确的指令呢? 

    推行“1315”勤务机制

    提升异常事件发现、排除效率

    异常事件具有不可预知性,浙江高速交警通过研判发现,缩短异常事件发现时间和加快异常事件排除效率可以有效防范次生事故,为此,首创提出“1315”勤务机制。

    1“1315”勤务机制是什么?

    “1315”勤务机制是指以“1分钟出警、3分钟回访、15分钟第一组处置力量到达”为目标,不断完善接警、派警、处警各环节,并整合高速公路经营单位的巡查、施救车辆等联勤力量,实行科学布点、联动巡查、协同处置,最大限度提升路面异常事件发现处置效能,为防范次生事故争取“黄金时间”。

    2“1315”勤务机制如何落实?

    “1315”勤务机制发挥作用,还要依赖于机制建立后的各项基础工作的落实。为此,浙江高速交警建立了“视巡”与“车巡”相结合的巡查机制、规范接警员工作流程、加强精力部署和巡查等。

    ❖ “视巡”与“车巡”相结合,快速发现异常事件

    为了快速发现高速公路路面异常事件,建立“视频巡查”与“车辆巡逻”相结合的巡查机制:

    ☞ 强化“视巡”。督促高速公路经营单位加大投入,提高视频监控覆盖率,并在各指挥中心、监控中心设置专职视频巡查岗位,制定视频巡查工作规范,加大巡查密度。

    ☞ 加强“车巡”。整合“一路多方”巡逻力量,混合排班,重点加强夜间和视频监控盲区巡逻。

    ☞ 大队辖区高密度巡查。所有路面执勤大队联合高速公路经营单位通过车巡、视巡对辖区路段高密度巡查,最大限度提升异常事件第一时间发现率。

    ❖ 规范接警员工作流程

    在次生事故防范中,接警员的引导至关重要。浙江高速交警以不断规范完善接警员工作流程为抓手,推行“三句话、六必问”。

    ☞ 三句话

    • 车辆尽可能靠右侧护栏安全停放;

    • 打开“双闪”,后方150米以外放好警告标志;

    • 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

    ☞ 六必问

    • 问清警情(事故、抛锚、炸胎等),重点问清是否占道,有无人员伤亡、被卡;

    • 无人员伤亡的,问清人员、车辆是否撤离,安全警示措施是否落实;

    • 有人员伤亡的,问清伤亡人数及伤势情况,并督促当事人做好安全警示措施,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

    • 问清涉及车辆类型(客车、危化品车、重型货车、小轿车等),其中危化品车辆要问清装载货物名称、重量和有无泄漏情况;

    • 问清警情点位,涉及互通区、出入口的,问清有无通过互通区或出入口;

    • 做好三分钟回访,针对有安全隐患的事故现场,重点回访车辆、人员是否已撤离现场,安全警示措施有无落实到位。

    ❖ 加强事故高发路段警力部署和巡查,实现警情快速处置

    为了实现“15分钟内第一组处置力量到达现场”,浙江高速交警根据历年事故“大数据”分析,梳理出事故高发路段,重点加强警力部署和巡查,并积极协调高速公路施救单位增派轮胎车、拖车等施救车辆,布点值守,最大限度提升反应速度。目前,辖区高速交警接警后第一组处置力量到达现场的平均时长缩减26%以上,使得次生事故空间得到进一步压缩。

    此外,浙江高速公路山区路段占比大,长下坡、急弯道、高落差、长隧道等地形复杂,管控稍不到位或处置稍不及时极易引发次生事故。为此,浙江高速交警还建立了24小时山区路段制高点卡口管控队伍及“1分钟”卡口管控机制,全力保障危险区域警情当事人和民警出警安全。

    提炼“九字警句”轰炸式宣传

    从源头防范次生事故发生

    1什么是“九字警句”?

    前文案例中,胡某看到的附近跨线桥电子屏上的“九字警句”提示——“车靠边、人撤离、即报警”,具体含义为:

    ☞ 车靠边:发生事故后,车辆能移动的,应迅速将车辆移至右侧硬路肩或者就近出口驶离;

    ☞ 人撤离:发生事故后,无论车辆能否移动,驾乘人员不要留在车内,也不要在高速公路上逗留,应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

    ☞ 即报警:驾乘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后,立即拨打12122高速公路报警电话报警。

    blob.png

    图3:一图了解“九字警句”

    2“救命”的“九字警句”从何而来?

    浙江高速交警针对辖区内近三年高速公路次生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次生事故与一次异常事件的平均间隔时长为6.44分钟,其中,几乎瞬间发生的占19%,5分钟以内发生的占53%,5-10分钟发生的占12%。

    blob.png

    图4:近三年,浙江省高速公路次生事故与一次异常事件间隔时间统计

    可见,次生事故中在短时间内发生的概率非常高,尤其是在大流量、超饱和路段和重大节假日等特殊时间节点更易发多发。此外,目前部分驾驶人存在驾驶陋习、驾驶人安全行车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总体薄弱。很多驾驶人发生事故后不知道也不愿意撤离现场,往往第一时间选择打电话给保险公司,有的则在现场争辩事故对错,错失躲避次生事故良好时机。殊不知,在高速公路上,由于车速过快或后车驾驶人分心等原因,极易碰撞到因故停在行车道内的车或人,轻则造成人员受伤、道路拥堵,重则引发连环追尾等恶性事故、致人死亡。

    基于上述分析研判,2018年,浙江高速交警在传统宣传媒介基础上,积极拓展微信公众号、抖音、导航平台等互联网阵地,抢占宣传制高点;紧密结合高速公路行车特点,围绕专项整治行动,突出“不超载、不违停、不疲劳、不滞留现场”等重点宣传。

    为了进一步提升驾乘人员遇到异常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浙江高速交警在2019年春运期间推出“九字警句”轰炸式宣传,全省高速公路电子显示屏统一显示“车靠边、人撤离、即报警”提示标语,加大广播电视、微博微信等平台的宣传,并在各服务区、收费站等显著位置粘贴宣传标语,全面提升宣传普及率。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共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粘贴提示卡片、海报8000余份,悬挂宣传横幅500余条,进企业进驾校60多场次。

    blob.png

    图5:高速公路电子屏宣传

    blob.png

    图6: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车辆显著位置粘贴“九字警句”宣传标语

    截止目前,12122报警电话知晓率从59%上升到70.9%,发生事故后正确处置率从35.7%上升到48%,因处置不当引发的次生事故数和交通事故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0.83和40.63%。

    落实“我是伤者第一亲人”工作机制

    减轻事故伤亡后果

    高速公路大多远离城区,过境车辆多,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伤者往往陷入举目无亲、无人依靠的困境,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可能错失救治最佳时间,甚至致残致死。为此,浙江高速交警于2017年初提出“我是伤者第一亲人”温情承诺,要求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的民警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给予交通事故受害者关爱,想方设法让伤者得到及时救治;并于2018年与省卫健委办公室、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中心、消防总队等四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急救工作的通知》,固化建立“我是伤者第一亲人”工作机制。

    1争取事故后生命救援“黄金时间”

    积极协调消防、急救、施救等部门,通过大数据研判,使应急处置力量布点更加精准,以缩小处置半径,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同时,在消防车、救护车等遇到交通拥堵时,通过小范围交通管制手段为其创造通行条件,确保救援力量以最快速度到达现场开展救援,并探索开展“空中救援”。

    2陪同伤者送医

    打破以往交警只负责处理交通事故的“行规”,要求每一起伤人事故都有现场民警陪同伤者前往医院就医,遇到交通拥堵等突发情况时第一时间协调,方便通行。同时,依托辖区医院绿色通道,必要时为伤者协调争取更好的医疗资源。

    3充分发挥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作用

    目前,由于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使用的限制条件多、审批程序复杂,医院方面在使用基金垫付抢救费用时也面临诸多限制和繁琐程序,实际使用情况并不理想。为此,浙江高速交警积极协调浙江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中心和卫生部门,在相关法律政策范围内,尽可能将确有需要的伤者纳入基金救助范围,帮助其完成相关手续,保证基金尽快到位,发挥应有作用。

    “我是伤者第一亲人”工作机制实施2年以来,浙江高速交警总队辖区交通事故危重伤者民警到院跟踪率始终保持100%,牵头对接协调专家异地会诊31次、伤者转院救治27人次,危重伤者救治成功率由2016年的41.7%上升到2018年的58.5%。2018年,总队辖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危重伤者经抢救无效死亡人数同比减少20人,下降16%,还有大量伤者不同程度地减轻了伤残程度。

    (资料来源:浙江省公安厅高速公路交通警察总队)


  • 关键字: 高速 防范次生事故
  •    责任编辑:刘艳
  • 每周新闻精选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赞助